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序言
作者:周秋光
【摘要】朱剑凡是湖南现代著名革命教育家,他首创周南女学,将之发展成为湖南私立教育的翘楚,并为社会和革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的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并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当前的教育事业仍有启发意义。
  周南中学是我省一所知名的重点中学,其前身为周南女塾,1905年由湖南宁乡人朱剑凡创始,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周南中学特别注重弘扬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及其学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办学精神,并以之作为教育和启迪本校师生员工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向今年将在本校隆重举行的100周年校庆献礼,周南中学早在2年前就已着手准备,将系统地研究该校创始人朱剑凡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来抓,并组织力量成立了《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课题组,申报了200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项目,获准立项。该课题组成立时特邀笔者担任顾问,笔者既感荣幸,又觉责任重大。之后笔者一直关注该项课题研究的进展。现在,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近两年的共同努力,这份作为向校庆献礼的书稿终于如愿以偿地顺利地完成出版了。作为顾问,笔者愿意在开卷之前谈点看法和感想,俾便读者在更好地了解朱剑凡不平凡的一生及其宝贵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对周南现象以及朱剑凡精神在当前大力推进我省乃至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进程中所应或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有所重视。

湖南近现代的历史因为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而受到世人关注。从鸦片战争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先后产生了人所共知的五大人才群体,即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群体;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体;清朝光绪年间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清朝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以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造成湖南人才群体产生与成长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曾经撰文提出并系统论证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三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机遇;四是湘籍人才之间的相互帮带、扶植和举荐形成人才链,是造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重要手段。笔者现在仍认为这些原因的提出和论证并无不当,只是感觉到说得尚不够全面,或者说所说的都是一些具体的原因而已。现在要特别补充的一个原因是教育。教育这个原因是万万少不得的,可以说是一个总原因,或者说我前面所讲的那四个原因应是在教育这一总的原因支配下发挥作用的具体原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除了传承,主要是用来培育人的。一个地方的人才的成长,主要靠教育。没有哪个地方的教育能够说办得不好反倒能大批地出人才,同样,也没有哪个地方的教育能够说办得好反倒又不出人才,此应为通理。湖南的教育素称发达,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岳麓书院便是湖南古代教育发达的最好例证。到了近现代,湖南的教育在全国仍居于领先地位。虽然湖南的近代教育起步稍晚,盖因旧的传统的教育势力强固,故到甲午战后才开始起步,比京师与沿海的一些省份晚了整整30年。而起步后还一度受挫,直到20世纪初年的清末新政运动中才又重新起步。但是起步虽晚的湖南近代教育却并未因此而落在国内其他各省的后面,相反却以其快速发展的步伐,甚至还超过国内其他一些省份。例如中学教育,居然仅次于四川,在全国排名第二。1905年,《湖南教育官报》载文称:“查湘省僻在一隅,风气开通较晚,自奉明诏兴学,省城及各州县概设学堂;及奉旨停止科举,而官私各校日异月新,新学出洋踵趾相接,士风丕变,见闻日增。三五年来,省城自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及中小学堂、实业高等学堂肄业者,不下数千人。即游学预科之科,三路师范之设,莫不次第成立,粗具规模,而各属响风承流,校舍林立,遍于乡市。向之风气迟开者,今之进化亦较速特”(“升任阁督部堂张札提学司整顿湖南学堂文”《湖南教育官报》1905年第2期)。

周南,应当说是20世纪初年在清末新政运动中重新起步的湖南近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20世纪初年重新起步的湖南近代教育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类型各别而又形式多样:既有官立、公立、私立与外国教会办理等多种形式,也有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留学教育、幼儿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各种类型。但在这些类型各别与形式多样的教育中,最为兴旺发达的其实是私立教育。而最为兴旺发达的私立教育中,真正可圈可点、绩效突出的又是私立的中学教育(明德为其突出代表),而私立的中学教育中最有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则又是中学女子教育。周南,有幸集私立、中学、女子这三者的教育于一体,无论如何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湖南近代私立教育的兴起首先要归功于20世纪初年一批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志存高远、投身教育、艰苦创业的青年学子。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胡元倓、周震鳞、陈润霖、杨昌济以及朱剑凡等人。这些人居于民族危亡的乱离之世,心中所念念不忘的是如何救亡图存、报效祖国。他们都共同选择了“教育救国”的方式,希冀通过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途径来达到强国保种、救亡图存的目的。虽然这些人“救育救国”的理念相同,但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面向上则各有侧重。例如胡元倓创办的是明德普通中学,陈润霖创办的是楚怡工业学校,周震麟和杨昌济主要追求的是个人卓越的教学实绩,而朱剑凡则走的是一条惊世骇俗、被时人视为畏途的兴办女学之路。

其实湖南之有女学并非始自朱剑凡。早在朱剑凡创办女学的前两年,即1903年赵尔巽抚湘推行新政时,就曾经有龙绂瑞与俞蕃同在长沙千寿寺巷开办的民立湖南第一女学堂;又有长沙县黄姓家族在本县的影珠山下开办的影珠女学;还有1904年曾广镛在长沙创立的淑慎女学。但是真正能够顶住压力和风险,迎难而上,承前启后,将湖南的女学延续发展,并推上极致的,却是朱剑凡的功绩与贡献。如前所述,湖南虽然在思想开明的赵尔巽抚湘时兴办了一批女学,然好景不长。赵尔巽抚湘只有一年,赵调任他省之后,湖南的守旧势力便对女学展开攻击,并上奏朝廷予以取缔,终致清廷降旨,着新任湘抚陆元鼎将新设女学“即行停办”。于是民立湖南第一女学堂与淑慎女学堂被迫关闭,影珠女学则更名为黄氏家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朱剑凡却毅然于1905年5月在省城开办了一所新的女子学堂。为避清廷查封,他将女学命名为周氏家塾,但实际开办的却是师范班,并附设有小学部与幼儿园,以新学授课。可见这完全是不避斧钺、甘冒锋镝之举,是的确需要有勇气的!他这样坚持了两年之久,直到1907年学部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学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之后,他所担负的压力和风险才得以消除。于是周氏家塾于1908年乃更名为周南女学,从此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途程。

办学不只是需要勇气,更需要有一种毅力。即贵在持之以恒,不致半途中辍。朱剑凡无疑是具有这种毅力的强者。他在数十年的办学生涯中,对办好周南可谓之孜孜以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私人办学充满着各种困难。欲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发展,首要的是必须拥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在筹措办学经费上,朱剑凡不啻想方设法、四出奔走,有时几乎是沿门托钵。为表率社会以为之倡,他特捐献出长沙泰安里自家私宅440方丈的花园以为周南的永久校舍,并将宁乡老家的田产房屋全部变卖,在长沙购买了628方丈的土地作为周南扩充校舍的地皮,他还说服夫人魏湘若(魏光焘之女)拿出积蓄和陪嫁的金银首饰以充周南的办学经费。综计他先后为周南捐献的房产、田地与金银首饰等共值银洋11.17万元。他的这种“毁家兴学”的义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也带动了社会其他人对周南的捐助,使得周南在办学经费不足的困境下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渡过难关。其次,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名校必赖名师,朱剑凡深谙此理。他在担任周南校长期间,聘请了大批的著名教师到周南任教。如徐特立、张唯一、周以栗、陈章甫、吴芳吉、李肖聃、周世钊、唐梅村等。对优秀教师他不惜重金聘请,礼遇有加。据载一次他从浙江聘了一位著名的英文教师叫谢仁仲。一个学期后,这位教师请辞他往。朱剑凡为挽留之竟苦苦相求,甚至不惜下跪,终致将其感动而答应留下来。朱剑凡还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据载一位叫袁顺生的校工因擅长书写,办事谨慎,朱乃将其提拔为职员。一位叫李淑仪的原本是一尼姑,因工于刺绣,朱剑凡便动员她还俗,并聘其为劳作教员。由于如此重视名师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得周南在当时的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俱佳,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引人注目。

长期的办学生涯特别是办理女学的多年实践,使朱剑凡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独特的教育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应当说是更加难能可贵的。《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的撰写者分别从“爱国教育思想”、“平权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品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思想”、“师资建设思想”、“课程建设思想”等八个方面对朱剑凡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读者诸君如有兴趣,自可去书中阅读品味。笔者这里只想补充说明三点,以为当今办教育者之所借鉴:

一是办学须有明确的教育宗旨与目标。朱剑凡提出的“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就是他的教育宗旨与目标的具体体现。其实教育无论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社会生活结合以及为社会改造与建设服务这个主题。只有始终抓住了这个主题,学校才有生命力。周南之所以办得有成效,就是因为学校所有的学科都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设置的。如朱剑凡认为,师范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故首先在周南开办了师范科和简易师范科,并附设小学和幼儿园。朱剑凡还认为妇女要在社会上自立,就必须有谋生的技能,故又开设了缝纫、刺绣、烹任等班。为满足全省女子学校对音乐和体育教员的需求,他又开办了音乐、体育专科班。这样的设置,就不存在所学非所用的问题了,从而保证了社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二是学校应当始终狠抓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其实是学校的生命线。狠抓教学质量从来都是学校维持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学校,都存在着相互间的竞争,而竞争实际上主要就是各个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上的竞争,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乃至由中及外均概莫能外。狠抓教学质量不外乎一抓教二抓学,教与学其实是教育中的两个主体,都得同等对待,不能有所偏废。朱剑凡办理周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在这两个方面都下了功夫。教的方面,如前所述,他主要是抓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不惜重金聘请名师任教、送教师外出考察与培训;也抓教材建设,包括选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编得好的教材,甚至自行组织人编写适用可行的教材。例如朱剑凡自己就编写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讲义。学的方面,朱剑凡亲自订定校规,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规定学生不准旷课,如有不准假而外宿者,便要开除学籍。特别重视学生的“国文”、“数学”、“英文”三门基础课程,规定三门课程期末考试中如有两门不及格或一门连续两期不及格者,便作留级处理。学校定期将学生的成绩张榜公布,对拔尖学生予以奖励。并专辟图书室供学生课外自由阅读。在图书室里有值日的教师为学生辅导答疑。对于基础差的或缺课的学生,还设有“特别教室”,有相应的教师前来为之补课。周南就是通过这样的措施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始终居于名校的前列。

三是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育。学校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也要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育。在今天的社会,健全人格的培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些不健全人格的负面因素和现象,已经接二连三地在许多学校出现和发生。特别是去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件”发生后,这个话题已经变得十分沉重。培育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应包括: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诚恳笃实的品行;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感;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有创新与合作的意识;能自主和自律;有一定的个性特长;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等等。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培育与形成的阶段,而“人格决定命运”,故如何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培育,实乃至关重要。朱剑凡虽然不曾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要求他的学生,但他那时候所进行的诸多做法,实际上已与我们今天的提倡暗合。例如他注意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并带领他们参加一些爱国的社会活动;他刻意营造勤勉的学风和活泼的校园气氛,为学校制定的校训是自治心(节制整洁)、公共心(博爱仁恕)、进取心(勤勉耐劳),后浓缩为“诚、朴、勇”三字;他着力培育和提高学生自治的能力,各班都成立学生自治会,自治会的干部都由学生自行选举产生,学校的食堂、图书馆、校园都由学生自己管理;他经常带领学生在校园里种植花草,用以美化校园环境,养成学生爱美的情趣与劳动的习惯;但凡春秋节假日,他便组织学生郊游,观赏农林山水、公共建筑、古物名居,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见识;他以女生虽勤奋好学,但体质多羸弱,于是大力提倡体育,从外校请来教练培训蓝、排、网球,学校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校运会,在1912年以前已举办了7次;他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娱乐活动,每年校庆和元旦都要举行游艺会,由学生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丰富多彩的节目,有时还发动学生到社会上演出。周南的学生经朱剑凡如此精心培育,人格获得了健全的成长,在当时就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称赞。

最后还想说几句:朱剑凡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朱剑凡所首创的周南中学还在,朱剑凡的办学精神和教育思想还在周南中学传承,还在影响和激励着今天的周南人在中学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中不断进取。周南中学以《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这样一个课题成书的形式向100周年校庆献礼,将成为传承与弘扬周南传统以及前贤业绩与精神的最好历史见证。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在全国中学界尤其是历史悠久的中学中,能够高度重视校史教育作用的委实并不多见。周南中学能够专门拨出经费、选派精干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对本校的创始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专门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因为就目前湖南近代私立教育的研究状况来说,还不是很深入,特别是对著名的私立教育家进行专门研究,也还刚刚起步。本书当为专门研究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的第一本成果。此项研究将有助于湖南近代私立教育家群体的研究向前推进。

本书的写作出自一批教学任务十分繁忙的中学教师之手,更让人肃然起敬。人们或许认为中学教师只适宜于对中学生授课,并不适合于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然而周南中学教师的这种行动有力地说明了中学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周南中学参与朱剑凡研究的这些教师都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从事资料的收集和书稿的撰写,而且写出来的这部书稿也能够达到一定的质量,实非易事。

当然,也由于同样的原因,本书还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对于当前朱剑凡及其湖南近代私立教育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对于学术界已进行的相关教育研究成果的评析,对于私立教育之间、朱剑凡与其他教育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比较,都还存在着或涉猎不够、或论述不到位、或研究欠深入的地方。但这些不足并不构成对于本书的损害。作为本课题组的顾问,笔者期待着和本书的所有撰稿者们,能够将这些不足当作继续和进一步研究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的新动力和新起点,去进行新的尝试,去寻求新的突破。

是为序。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