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毁家兴学的朱剑凡
作者:笑汀
【摘要】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仿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在国内建藩封王。到明英宗时,封第七子朱见浚为吉王,建藩长沙。吉王及其嫡系传人具有典型的王侯心性,长期过着奢侈浮华的生活,在长沙城大兴土木,营建池馆园林、歌台舞榭,形成“半城王府”的格局。为长沙城留下了藩正街、八角亭、司门口、走马楼等一批发人怀古之幽情的街巷名称。
  传奇家世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仿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在国内建藩封王。到明英宗时,封第七子朱见浚为吉王,建藩长沙。吉王及其嫡系传人具有典型的王侯心性,长期过着奢侈浮华的生活,在长沙城大兴土木,营建池馆园林、歌台舞榭,形成“半城王府”的格局。为长沙城留下了藩正街、八角亭、司门口、走马楼等一批发人怀古之幽情的街巷名称。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644年春,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的藩国不复存在。同年,张献忠进军湖南,占领长沙,赶杀明室宗亲及官吏,吉王后裔仓皇辞庙,流落江湖。随后,清军入关,对明宗室人员不遗余力地追杀。吉王后裔得到在江西经商的周姓湘人庇护,为感恩及安全计,改为周姓,归隐于湖南宁乡道林屯,从此过着“寻常百姓家”的生活,脱尽奢华,躬耕垄亩。

到了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危难”之际,曾国藩受命组建“湘军”,在长沙、宁乡一带募兵,宁乡采煤工周达武应征入骆秉章部。此后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受到骆秉章及左宗棠的赏识,官至陕甘提督,并参加收复新疆之役。后因功擢任新疆巡抚,却不幸在赴任途中病故。

周达武生前做了两件事情影响了湖南的教育事业:一是以巨资在长沙湘江东岸购得唐朝“破天荒”进士刘蜕的故地蜕园,将其改造成苏州式园林周家花园;二是娶川女姚氏为妻,得子周家纯。辛亥革命后,周家纯恢复朱姓,改名剑凡。斯地斯人,成就了湖湘教育领域一大功业。

  毁家兴学

朱剑凡在少年读书时期,深受王船山、魏源、谭嗣同等湖湘文化先贤思想和人格的影响,很早便有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抱负。在日本留学期间,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尤其是与周震鳞(毛泽东的“太老师”)、黄兴、林伯渠等人的过从交往及各种爱国活动,使朱剑凡基本形成了民主革命的信仰和教育救国的信念。

回国后,在胡子靖(明德中学创办人)、黄兴、周震鳞、杨昌济(杨开慧之父)、徐特立等一代人杰的共同襄助下,22岁的朱剑凡于1905年5月1日,也就是他生日那天,以蜕园为场地,正式开办周氏家塾。这所湖南最早而又较具规模和气候的私立女子学校,终得长足发展,成为弦歌不辍的三湘百年名校——周南中学。

学校开办后,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及无知市民的猜忌与围攻,各种流言纷至沓来。朱剑凡被指斥为“贾宝玉”。虽然任课老师邯是名流学者,但“男女之大防”仍如一把高悬的利剑,寒气逼人。为堵悠悠之口,周氏家塾的课堂上,便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男教师跟女学生之间,悬起了一道竹帘。师生之间,但闻其声而不见其人。这种“垂帘授课”,在当时的中国恐怕只此一家。这在周南中学的历史上,或可成为佳话,但于中国历史与教育而言,则难免令人笑中带泪。

1907年,清廷取消女学禁令,课堂上的竹帘随着精神上的枷锁一同消除,但办学所需的经济条件仍是大问题。朱剑凡下决心扩大办学规模。首先改校名,取《诗经•周南》篇中“周南”一词的女性象征意义,将学校定名为私立周南女学堂,继而将蜕园的田地、果园和茶林等产业变卖,所得资金用于购置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园内的亭台池榭,也大多改建成了教室和师生的宿舍。朱剑凡的夫人魏湘若(两江总督魏光焘之女)女士慨然捐出价值11万银元的嫁妆资助办学。这对朱剑凡而言,不啻雪中送炭;对周南中学而言,则无异于打下摩天大厦的坚实基桩。这份大义与深情,既属于朱剑凡,也属于成千上万的湖湘学子。

扩建后的周南女学堂,设施较为齐全,环境颇为优美。花树葱茏,楼台清雅,小桥流水,曲折回环。更有徐特立、周震鳞、黄兴、杨树达、李肖聃、唐梅村、周世昭、任立邦、鲁立刚、黎锦晖等一大批名师在这里传承着百年树人的薪火。朗朗书声里,一代又一代英才在这里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会栋梁。她们中问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先驱向警予、蔡畅、帅孟奇等,有文学艺术名家丁玲、廖静文(徐悲鸿夫人)、王璞等,有科学家肖先琼、唐光后、钟掘(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有教育家钟期荣(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罗首庶等,有音乐名流赵如兰(赵元任之女)、罗天婵等,有体育名师杨仁、陈嘉钧等……

  一门英杰

朱剑凡自身的业绩及治家的成就,远远超出他的父辈。

朱剑凡创办周南学堂,其宗旨是教育救国,这就决定了他不会停留在纯粹教育的层面上。课堂内外,他更多的是一个爱国者。在他的倡导引领下,1907年,周南学生率先上街反对清政府的所谓“铁路国有”政策;1911年,周南师生最先声援武昌起义;1913年到1915年,周南师生走在反对袁世凯卖国复辟的斗争前列;1919年,周南成为湖南学界响应“五四”运动的中心。也就是在1919年,朱剑凡与毛泽东相识,为他从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打下了坚实基础。北伐战争期间,他作为长沙市公安局长及市长,做了大量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召集万人大会发表讲话,痛斥国民党右派的叛卖行为;1929年,他从日本返上海,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成立“自由大同盟”,并开设酒店,作为掩护中共活动的地下机关,直至1932年病逝。后来,他的夫人到了延安。新中国初期,魏湘若病逝,夫妇二人合墓八宝山。徐特立在墓前题“浩气长存”四字。

受到朱剑凡的熏陶培养,几个儿女得以健康地成长,积极地服务社会,四子二女先后成为中共党员。大女儿朱仲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萧劲光大将结缡;小女儿朱仲丽担任毛泽东私人保健医生,并成为中共著名军事家王稼祥的爱侣;三儿子在苏区牺牲,其他几个儿子及儿媳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个行业的专家。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家族不少,但像朱剑凡家族成员的社会身份和精神风貌如此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则不能不说是千年等一回。


下载全文:
 
来源:老年人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