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论左宗棠在镇压西北各族人民起义中所充当的历史角色
作者:淡淡烟草味
【摘要】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目前史学界争论较大的人物,纵观他的一生,功过得失兼于一身,在不同时期扮演过不同的历史角色,他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歼灭阿古柏的功臣,也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刽子手。本文探讨的是左宗棠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镇压西北各族(主要是回族)人民起义中所充当的历史角色,笔者认为,这对科学地评价左宗棠将是有所禆益的。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目前史学界争论较大的人物,纵观他的一生,功过得失兼于一身,在不同时期扮演过不同的历史角色,他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歼灭阿古柏的功臣,也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刽子手。本文探讨的是左宗棠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镇压西北各族(主要是回族)人民起义中所充当的历史角色,笔者认为,这对科学地评价左宗棠将是有所禆益的。

  一、左宗棠是清腐朽王朝衰落时期忠实的走狗

史学界公认,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在清腐朽王朝衰落的风雨飘摇之时,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跻身政治舞台,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被统治阶级歌颂为“同治中兴”的三大名臣。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研究、分析这段历史,而不是站在统治阶级的利益点上来观察历史,那么,左宗棠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

(一)从左宗棠的发家史看,左宗棠以残酷镇压全国各地的人民起义而起家,始终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一边,竭力维护清王朝的利益,从而得到了腐朽的统治阶层的赏识,是其忠实的走狗。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年青时就想出人头地,中举之后,以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科场,转而致力于经世致世之学。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在家乡筑碉堡,办团练,抵制太平军,开始了效忠于朝廷、充当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宦海生涯。先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下,为其出策奔走,使湖南成为反动的地主武装湘军的兵源与粮饷基地。同时,也受到了清王朝和大团练头子曾国藩的器重,随曾办军务。1860年,经曾国藩保举,清廷命左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同年6月,左在湖南募集5000名湘军开赴江西、浙江等前线,开始了他直接屠杀太平军的罪恶活动。左系湘军以作战慓悍、劫掠城池,残酷屠杀起义军而著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反动的恶霸地主武装之一,也是太平天国最凶恶的敌人。左宗棠在湖南的八九年内,他“诛斩真匪三千余”。率湘军上前线后,仅1861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就杀太平军3000余人。1866年2月,左率湘军攻陷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后,一次就杀了太平军将士五六万之多。此后,左与李鸿章勾结,以“就地圈制”之计镇压了捻军起义,把西捻军剿灭于山东徒骇河。正是由于左宗棠能以起义军为死敌,极力效忠清王朝,颇得清廷的赏识,在曾国藩之湘军几乎被清廷全部裁撤的情况下,左系湘军仍保持着强大的实力,成为清廷镇压西北各族人民起义的锋利爪牙。1868年,左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的身份率湘军入陕,开始了血腥屠杀西北回民起义的罪恶历史。他主张对起义军“痛剿以慑服其心”,对回族人民进行了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数百万之无辜回族人民惨死在左宗棠的屠刀之下。对劫余之回民,左以“涣其群、孤其势”的做法,将生活在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和宁夏平原的回民强行迁徙至荒无人烟至今仍很贫困的山区,为清王朝立下了“灭天国、剿捻军、平回乱”的“血腥功劳”。而后又于1875年进军新疆,继续为清统治者卖命,疯狂地镇压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以“左屠夫”的外号而臭名昭著。

(二)从左宗棠的思想意识看,左宗棠是以典型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为指导、尊君轻民、具有鲜明的大汉族主义和民族歧视思想的清王朝的忠实走狗。

从左的历史可看出,左是一个受过正统的封建礼教熏陶的清朝官吏。因此,作为军阀,他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从而在更多的时候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三纲五常”,中国封建正统思想具有较大的反动性,严复曾说:“中国尊君而西人隆民。”尊君轻民的思想是封建礼教中最具反动性的东西,而左宗棠则是这一腐朽思想的忠实执行者。天下成了一人之天下,天下人的生死系于一人的喜怒哀乐,忠君成了美德,背叛就犯了死罪,即使再无道的昏君,反叛了他也是大逆不道。“在太平天国覆灭了以后,在继承太平天国的捻军也完全失败了以后,西南和西北几个省的少数民族的群众起义,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成了主要危险。”因此,为了保住腐朽王朝的江山,左宗棠便拿着用高价从外国侵略者手中买来的新式杀人武器,从东南杀到西北,以数百万颗人头和无数老百姓的流离失所换取了清廷短暂的安宁,显示了自己效忠朝廷的决心,这不是十足的尊君轻民是什么?满清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特别是对散居全国的回族很有偏见,严重影响了各民族的团结。官府在处理回汉人民之间纠纷时,“回民即得直,而犹以为屈”。统治者也说“回民犬羊之性,知威而不知德。”因而左宗棠也认为“回民好乱”,“性与人殊”,是“凶狠嗜乱之民”,“必先剿尽”。正是由于左宗棠的思想意识中包含着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和民族歧视的烙印,因此,尽管他也发现“从前汉回仇杀,其曲不尽在回”,承认“陕回之祸,由于汉回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关陇肇衅,曲在汉民”,但在镇压人民起义时,他却并未因此对回族人民手下留情,而是采取了更为毒辣的策略,是法西斯式的灭绝种族的大屠杀,仅就数百万之无辜民众被倾族赶剿而言,在世界史上也可谓绝无仅有。可见,左宗棠是一个极端反动的尊君轻民思想的竭力维护者和执行者,是回族人民不共戴天的仇敌。

(三)从左宗棠的封建军队看,左宗棠的湘军是军纪败坏的封建恶霸地主的反动武装,是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和镇压人民的工具。

左之湘军实为团练,以防卫乡土为名镇压农民起义,大多由豪绅直接经办,受官府控制,是清廷镇压人民武装斗争的重要补充力量。随着太平军向长江中下游的迅速挺进,在清朝正规军一触即溃、节节败退的局势下,清政府命令各地在籍官绅协助地方当局举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和镇压民变。为效忠朝廷,左宗棠曾协助曾国藩办团练,其中,左部的湘军团练到19世纪70年代就扩张至“百数十营”,用多于绿营兵3倍的薪金引诱或用他种欺骗办法,在湘乡等未受外界革命风波影响的地方召募“有农夫土气者”做兵士,并利用其比较单纯、可塑性大、思想落后、不觉悟、容易控制的特点,对他们灌输反动思想,提倡“忠义”,即无条件地效忠封建君主,仇恨“叛逆”的农民运动,这就把湘军与封建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极强的封建性的军队。左宗棠认为“治兵莫先于养气,养气在心存勿失。”即兵事之强弱,全在于气之盛衰,而士气之养成,全靠平时灌输思想教育。在封建社会,用什么思想教育兵士呢?左宗棠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可不随时讲究”,他要求“将官时以此教训其千把外额,千把外额以此教训兵丁,则人人知道理,有志气,乃是第一好营头,不枉吃朝廷钱粮也”。这里所谓的“知道理”,是指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的伦理道德,“有志气”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志向和信念,以“不枉吃朝廷钱粮”,这既证明了左宗棠作为清廷走狗的嘴脸,又说明了左之军队所受的教育何等反动。由于其中大多数将领为熟读封建经典的宿将和生员,所以封官许愿、放任掳掠来激励士气。在镇压各地起义军的过程中,左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讹诈诬骗”,令“城中民商无不寒心,家家切齿”,“讹诈奸淫,亦所时有”。“儒生领山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湘军中兵弁将帅之间的私属性很强,形成了近代军阀的胚胎,为以后的封建割据埋下了隐患。可见,左之军队是思想反动、甘为清廷卖命的封建地主武装。

  二、左宗棠是镇压西北各族人民起义的残酷的刽子手和历史罪人

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和横征暴敛,特别了推行了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1862年,正当太平天国与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在南方展开生死搏斗之际,陕西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回民大起义,并迅速波及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整个西北地区掀起了历时10余年、声势浩大的反清运动。清廷在派成明、胜保、多隆阿围剿起义军失败后,便于1866年9月任命清廷的得力杀手左宗棠为陕甘总督,次年2月,又任左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入陕洗剿捻、回义军。于是,左便开始了对西北各族人民的血腥镇压。

左宗棠先是收编了原驻陕西的清王朝的残兵败将,无论湘、楚、淮、豫的各军,一律编在一起,名曰“楚军”,把刘松山所带的匪军更名曰“老湘军”,再加上川军,在他直接控制下的反动军队达120多营,总计12万之众,并制定了“先捻后回”、“先秦后陇”的反动策略,对陕甘回民起义军的重要根据地董志塬、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等地发动了军事围剿。

尽管《左宗棠评传》中曾试图极力拔高左的“历史功绩”,但在铁的事实面前,该书不得不也引用一些材料:1869年4月,董志塬一役,回民被清军屠杀和饿死以及“堕岩死者,实不止三万”;1869年9月,清军将郭家桥一带21处堡寨“一律平毁”,并肆意屠杀,各堡尸体枕藉;1869年12月,清军分三路向板桥、蔡家桥推进,平毁庄寨30多处,并将回军逼至金积堡东北波浪湖边,用火器环击,回军“填积湖中,湖水尽赤”;1873年11月,左将肃州已降回军首领杀害后,进行屠城血洗,“即老弱妇女亦颇不免”。其实,在左宗棠无耻地依靠英、美帝国的帮助,兵分北、中、南三路,用洋枪洋炮镇压回民起义时,单就陕西境内所杀之回民何止数十万?查当时反动文人慕僚的记录,除了把起义之回民也与太平军一样诬蔑为“贼”外,对回民屠杀之记载比比皆是。北路有“斩首千余级、贼尸遍野”、“沿途杀贼千余”、“共毙贼三四千余”、“乘月追杀,计剿贼万许”、“踏平堡寨百数十座,擒斩以数万计”的血腥记载;南路有“追逐七八里,斩首三千余级,贼尸遍地”,“贼已十不存一”的恐怖笔记,更不用说由左宗棠亲率的中路大军是何等之残毒了。因陕西回民起义受到巨大损失,在董志塬被迫“并十八大营为四大营”后,左仍未满足,不断剿赶,由于是“老弱辎重”整个回族的全族大迁移,再加上“路险沟深”,牺牲在撤退途中的“不止一二万”。当时有首童谣唱道:“大将领兵到西安,秦川闹得不得安,杀得十村九村烟,血水成河骨成山。回军损失几十万,见回不留血洗完。”据有人统计,左宗棠仅杀陕西回民就达300万之多,300万人的鲜血就足有1万2千多吨,何等恐怖!
下载全文:
 
来源:http://bbs.zh5000.com/tableforum/10002276.html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