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钟王易顺鼎优秀诗钟选评
作者:吴容甫
【摘要】清朝末年有四个人,以他们的聪明和才华为时人所艳称,谓之“清末四才子”。这四个人是曾广钧重伯、易顺鼎实甫、樊增祥樊山、陈三立伯严。这四个人的父亲分别是曾纪泽、易佩绅、樊燮、陈宝箴,都是当时的高官显宦,所以他们四个人又谓之“清末四公子”。
  清朝末年有四个人,以他们的聪明和才华为时人所艳称,谓之“清末四才子”。这四个人是曾广钧重伯、易顺鼎实甫、樊增祥樊山、陈三立伯严。这四个人的父亲分别是曾纪泽、易佩绅、樊燮、陈宝箴,都是当时的高官显宦,所以他们四个人又谓之“清末四公子”。

曾广钧是湘乡人,曾国藩的长孙。易顺鼎是汉寿人,汉寿古称龙阳,易顺鼎又被称为“龙阳才子”。他们在长沙时,经常到营盘街王闿运的住处求教,因为王闿运是他们的长辈,又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大文豪。王闿运在他的《湘绮楼日记》中经常提到他们,称“仙童”指曾广钧,称“神童”指易顺鼎。得到王闿运的赏识,足见他们名不虚传。

易顺鼎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然而此后连续六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名落孙山。他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三十岁时曾在河南任候补道,闲职,无所事事,未几即引退。四十三岁(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时任广西右江道道员,为总督岑春煊劾罢。五十岁任广东钦廉道道员,三年后清王朝被推翻,蛰居沪上。袁世凯称帝时,他投靠袁之二子袁克文,任总统府印铸局代理局长。袁氏帝制失败,去职。从此漂泊京华,不复再出。1920年逝于京寓,年六十有三。

易氏聪明绝顶,才华盖世,著述甚丰,以诗名世,对诗钟情有独钟。他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开拓者、倡导者和积极参加者。他在四川、江苏、北京、河南、湖北等地时,与当地诗人名宿,频作诗钟联吟之会,前后数十年,至老不遑。他捷才敏思,格高调雅,情文并茂,韵味悠然,所作诗钟,数以千计,不少脍炙人口,传诵一时,令人啧啧称赏,惊叹不已,誉为“钟王”。今将其最优秀者,选若干首,略加评注,以饷同好。

《因·七(四唱)》

兄弟结因思世世,夫妻送七誓生生。

《九·华(二唱)》

黄九不师怜竹垞,禄华无定比兰香。

有人问易实甫:“前数年及近年所作诗钟最得意者为何句?”易应之云:“前数年所作,以‘因·七'四唱一联为得意。近年所作,以‘九·华'二唱一联为得意。”“因·七”一联,上句用东坡赠子由诗:“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下句用《长恨歌》中李隆基、杨玉环事,皆熟典也。此联之妙,在重一“世”字,又重一“生”字。而“生生世世为夫妇”,则《长恨歇传》中语也。有此一重,不仅气足神完,而且意蕴极深,韵味无穷,真才子也。

“九·华”一联,上句用朱彝尊词:“不师秦七,不师黄九。”下句用李商隐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此联“九”为数词,难对。而作者用四人名,两两相对,而又句中自对,则弥缝其不协矣,此浮云遮眼之术也,妙绝。

《文·里(四唱)》

钴鉧柳文真妙品,辋川竹里有新诗。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有钴鉧潭记。下联用王维诗:“独坐幽篁里。”此联之妙在以“柳文”对“竹里”,字面相对,而词意不对,巧对也。

《瓦·云(一唱)》

云如龙虎惊高帝,瓦冷鸳鸯忆太真。

对仗最工,用典最切,陈石遗(衍)评为状元。然当时另一文人杨昧春一联,几雷同。联云:“瓦冷鸳鸯唐帝怨,云成龙虎汉皇兴。”另一评选者罗瘿公(惇曧)谓杨作较易作为胜,盖杨作“唐帝怨”三字较易作“忆太真”情韵更足也。

《举·前(三唱)》

商隐举家吟树碧,刘郎前度感花红。

上联用李商隐咏蝉诗:“我亦举家清”,“一树碧无情”。下联用刘禹锡玄都观诗。此联不仅对仗精工,且“举”、“前”两字,嵌得自然而稳妥,格调亦高。“感”字尤妙,其味无穷。此联陈石遗评为榜眼,陈宝深(弢庵)言若改为“相警举家吟树碧,又来前度感花红”则必得状元矣,盖诗钟中之闽派,忌用人名,陈衍闽派也。

《益·诸(六唱)》

徒劳神笔挥诸葛,翻遣楼船下益州。

上联用李商隐《筹笔驿》诗:“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下联用刘禹锡《金陵怀古》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此联之妙,在上联直贯下联,一气呵成,流水对也,以诸葛高才,而不能救蜀之亡,惋叹之情,溢于言表,“益”、“诸”嵌于第六字,浑若天成,真妙手也。

《凤·转(四唱)》

春水乍风何与汝,秋波一转怎当他。

上联出冯延己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联出《西厢记》曲:“怎禁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此联易实甫自认为最得意之作,曰:“此题用此两典,真天造地设,而人工偶得之。”“何与汝”三字绝佳。盖南唐中主谓冯延己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掌·烧(三唱)》

野火烧馀皆幸草,歌筵掌上有名花。

此联得榜眼,易公自言非上乘之作。上联用白居易诗,现成,下联则未知确切出处。赵飞燕能作掌上舞,谓赵飞燕乎。“名花”似系泛指。“幸草”二字亦欠圆熟,盖言有幸之草也。

《流·鬼(四唱)》

八阵江流难转石,九歌山鬼尚依篁。

上联出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下联言屈原《九歌》中之“山鬼”。“尚依篁”对“难转石”绝妙,情韵皆胜。

《冬·细(五唱)》

闲抚陶松冬更秀,老耽杜律细如何。

“闲抚”、“老耽”、“陶松”、“杜律”皆工对。“冬”、“细”二题字,词性不合,“冬”名词,“细”形容词。然“细如何”则可作名词与“冬”相对矣,造语之妙,令人击节。上联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下联出杜诗:“老去渐于诗律细。”

《东·尾(六唱)》

兵法长蛇宜尾应,艳情孔雀自东飞。

长蛇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尾”字嵌得最妥。“长蛇”对“孔雀”亦佳,“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现成,佳联也。

《众·中(一唱)》

众芳摇落悲啼夫鸟 ,中道崩殂感卧龙。

“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此上联所自出也。“中道崩殂”,《出师表》中语,对“众芳摇落”,妙绝。“啼夫鸟 ”对“卧龙”亦极工,真才子也。且上下两联,构成一凄清悲凉之意境,感慨良深,令人叹惋。

《国·知(一唱)》

国士假王功狗恨,知人先帝卧龙哀。

萧何云:“若信者,国士无双。”又韩信自请为“假王”,招刘邦之忌。蒋士铨诗:“可怜功狗与功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古今同慨。上联特妙,七字写尽韩信一生矣。下联用诸葛亮斩马谡事,后悔不用刘备之言也。“国士”与“知人”未为工对,然系题字,又在一唱,未可苛求也。

《运·同(三唱)》

仲则运城来死友,杜陵同谷发哀歌。

黄仲则贫病交加,死于运城客舍,洪亮吉不远千里,前往探视,扶其榇归,范张苏李,管鲍潘陈,此古代文人交往中又一令人敬叹之佳话也,所谓生死之交也。黄仲则,洪亮吉皆清代人,故知诗钟,近典亦可用。下联用杜甫同谷七歌事,熟典也。

《铜·佛(五唱)》

落日荒台铜雀瓦,神鸦社鼓佛狸祠。

温庭筠过《陈琳基》诗:“石麟埋没随秋草,铜雀荒凉对暮云。”此上联所自出也。下联则见辛弃疾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铜雀台曹操所建,佛狸,北魏帝之小名,皆一代枭雄,往事如烟,惟留陈迹,叹古伤今,溢于言表,此本联之韵味所在也。“铜雀”对“佛狸”妙绝。

《带·家(一唱)》

带围渐减都因酒,家具无多半是书。

此联不假雕琢,自然流畅,格高调雅,一风流蕴藉、乐贫守道之文人形象,跃然纸上矣。

《圣·秋(一唱)》

秋娘衣尚留全缕,圣女旗曾感玉溪。

上联用杜秋娘诗:“劝君莫惜金缕衣。”下联用李商隐《过圣女祠》诗:“尽日灵风不满旗。”李商隐号“玉溪生”,以“玉溪”对“金缕”妙绝。此联之妙,在上下联构成一种意境,言男女情事,伤彼美之难求,折花之未能及时也。

《湘夫人·兔(分咏)》

楚渚秋风尧女庙,梁宫夜雪孝王园。

洞庭湖君山有尧之女舜之妃娥皇、女英之庙,即“湘夫人”也,故曰“楚渚秋风”。汉梁孝王有兔园,常聚诸名士雪夜饮宴,极一时之盛。此联咏“兔”字绝妙,不愧“钟王”也。

《帕·鸡(分咏)》

赖汝一声天下白,拭他双泪枕边红。

“一声”对“双泪”,“天下白”对“枕边红”,“汝”对“他”,对仗之工,竟有如此者。“一声天下白”,非鸡莫属,用一“拭”字,则亦非“帕”莫属矣,咏物之切,又竟有如此者,真天才也。

《衾·蝉(分咏)》

断续秋声千树瞑,阑珊春意五更寒。

上联出自李商隐咏蝉诗。下联出自李后主词:“罗衾不耐五更寒。”点一“衾”字,此联对仗之精工,无与伦比,然最妙者在上下两联构成一优美凄清之意境,令人沉味,令人怅惘,久久难释也。

《武则天·苏季子(分咏)》

监称鹤控书犹秘,嫂学蛇行位本高。

武则天称帝时,宫中设有控鹤监,所养者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之流,皆男宠也。有《控鹤监秘记》一书,专载其淫行,秽不可闻。苏季子,即苏秦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归家,其嫂见之匍匐而蛇行。苏秦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其嫂曰:“见季子位高而多金也。”此联咏两人甚切,对仗亦工,“鹤控”对“蛇行”绝妙。然用语似嫌平实,韵味不及其他诸联也。

《帆·杜牧(分咏)》

三千殿脚春风锦,廿四桥头夜月萧。

“殿脚”指宫女也,隋炀帝游扬州,以宫锦为船帆又令数千宫女挽锦缆以行,故唐诗有:“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此联点“帆”字,甚妙。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策。”点“杜牧”亦佳,此联意境优美,诗味最足,江南好风景也。

《李克用·鬼(分咏)》

奇儿帐下多天子,骚客山阿遇美人。

李克用有子十三人,号称十三太保,除李存勖外,其余皆义子也。李存勖,后唐庄宗,李嗣源继之,史称明帝,其余诸义子中,是否有人称帝,手边无书,无从查考。《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切“鬼”字,绝妙。化丑为美矣。然亦会屈原原作之意也。

《赵子龙·范希文(分咏)》

名将一身都是胆,秀才万甲已罗胸。

此联最切,对仗亦最工。“一身是胆”非赵云莫属。范仲淹任陕西经略,防西夏,西夏人谓曰:“范老头子胸中有百万甲兵。”

《刘寄奴·•鞭(分咏)》

闻鸡琨逖争先着,司马师昭有后尘。

此联构思极巧,聪明之至,“琨逖”者,刘琨祖逖也,闻鸡起舞,争着先鞭。“鞭”字在其中矣。“寄奴”为南朝宋帝刘裕之小字。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以晋代魏,刘裕则以宋代晋,一报还一报,步其后尘也。“后尘”对“先着”绝妙。“闻鸡”对“司马”则词意不相对,而字面相对,巧对也。咏刘裕不言其生平业绩,而仅言其篡位代晋,步司马兄弟之后尘,此旁敲侧击之手法也,非才识过人,聪明绝顶者,不能作此联。

《裴令公·花轿(分咏)》

绿野堂留名相住,朱陈村迓美人来。

“裴令公”,唐名相裴度也。晚年于洛阳建有绿野堂,与诸名士诗酒为欢,白居易、刘禹锡等皆其座上客也。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诗酒”即分指裴度、李德裕、谢安三名相。朱陈两村,世通婚姻,白居易曾有诗咏其事,故“朱陈”犹“秦晋”,皆男女婚姻之代名词也。“迓”字看似平常,实则最妙。“迓”者,迎也。朱陈村迎美人,则“花轿”自出矣。

《耕·船(分咏)》

辍从陇上兴陈胜,杈向江东待项王。

陇上辍耕,发“苟富贵,毋相忘”之叹,见《史记•陈涉列传》。“耕”字在其中矣。项羽兵败至乌江,有船夫杈舟以待,见《史记·项羽本纪》。则“船”字亦在其中矣。用典之切,立意之妙,对仗之工,令人啧啧,不愧钟王也。

《霞·班婕妤(分咏)》

鹜飞齐落滕王阁,燕啄初辞汉帝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王勃《滕王阁序》中之名句也,点一“霞”字。骆宾王《讨武曌檄》:“燕啄皇孙,识汉祚之将尽。”“燕”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飞燕妒且毒,后宫有人得幸产子,皆毒杀之。又潜班婕妤于成帝,故曰“燕啄初辞汉帝宫”也。“鹜飞”对“燕啄”绝妙。异想也,而又有典可据。

《灯·线(分咏)》

青忆儿时书有味,红传女字剑无声。

青灯夜读,青灯课儿,扣一“灯”字,情韵悠然。下联尤妙:“慈母手中线”,“千里姻缘一线牵”,“苦恨年年压金线”,旨与“线”有关之名句也,然作者皆不用,而谓“线”乃唐人小说中侠女红线之字,引来“剑无声”与“书有味”相对,格高而调雅,其味无穷矣。

《前汉书·长城(分咏)》

明月秦时千里戍,扶风班氏一家言。

上联言秦时筑万里长城,“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诗。“扶风”地名,对“明月”,字面可对,妙对也。“一家言”,极切。盖《前汉书》班彪始作,其子班固续成之,班固之妹班昭续补之,故曰一家之言也。班氏,扶风人也。

《司马·狗(分咏)》

白傅江州新谪宦,荆卿燕市旧屠人。

“司马”既系官名,又作姓氏。白居易谪江州司马,作《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荆卿,刺秦始皇之荆轲也。在燕市以屠狗为业。暗点“狗”字。

《刀·菊(分咏)》

捉向床前惊孟德,采从篱下忆渊明。

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也,咏“菊”字妥贴自然。上联咏“刀”字,用曹操床头捉刀之典,甚僻,不见于《三国志》,而见于《世说新语》。匈奴使者谒见,曹操自以貌不出众,乃命崔琰代之,自己则提刀侍立于床头。事后曹操使人问之,使者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真英雄也。”曹操乃追杀此使。“捉”者“捉刀”也,点一“刀”字,此联构思新巧,聪明之至。

《炭·烛花(分咏)》

冬意可消非附热,春心争发未成灰。

上联立意极佳,“炭”可御寒而消冬意。“非附热”,双关,自谓非欲“趋炎附势”也,人品自见矣。下联出自李商隐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或谓题为“烛花”,春花非烛花,似有未切。然李商隐又有诗云:“蜡炬成灰泪始干”。此联用一“灰”字,则非“烛花”莫属矣。作者真系诗钟高手,尽妥尽善,非泛泛者可比也。

《雪·十年(分咏)》

海上孤臣苏武啮,军中壮士木兰归。

咏“雪”字有诸多典故可用,作者独选苏武牧羊十九年,饮雪吞毡之事,构思不同凡响,“啮”字妙,情状如绘。《木兰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真咏“十年”之绝唱也。

《晏子·二十五(分咏)》

书号春秋殊吕览,弦弹夜月吊湘灵。

“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皆书名。“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司马迁报任安书:“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今题为“晏子”,故曰:晏子之书号“春秋”;不同于吕不韦之吕氏春秋也。钱起诗:“深渊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下联,“弦弹夜月”即扣紧题字矣。

《背·苏东坡(分咏)》

说对韩侯知贵相,语闻宋后叹奇才。

韩侯,淮阴侯韩信也,蒯彻劝韩信造反以隐语动之,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相君之背,贵不可言。”“背”字双关,含“背后”“背叛”两义也。“背”字而用此一典故,聪明之至。东坡兄弟登进士第,宋仁宗之母宋太后叹为奇才,曰:“又为吾家得一状元宰相矣。”东坡可咏之处甚多,而独用此典者,盖欲以“宋后”与“韩侯”相对也。

《孙春阳(鸿爪格)》

金屋夕阳飞燕子,玉关春草接乌孙。

此格作法:三字中任选两字嵌于一联之中,另一字则嵌于另一联,位置不拘,不连不对。此联中“金屋”语出汉武帝“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阿娇,汉长公主之女,武帝之表姐也。“乌孙”匈奴国名,汉与之通婚,以宗室女充公主妹之,女作诗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愿为黄鹄兮返故乡。”“金屋”对“玉关”精对也。“燕子”对“乌孙”,字面相对,巧对也。

《七里山塘(碎锦格)》

一千里接瞿塘水,七二峰连岳麓山。

此格作法:四字分嵌于上下两联之中,每联各两字,位置不拘,不连不对。“瞿塘”三峡之一。用“一千里”者,来自李白诗:“千里江陵一日还”乎。长沙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故曰“七二峰连岳麓山”。上下两联分嵌“七里山塘”四宇平稳妥贴,举重若轻,妙手也。

《仙·姬(魁斗格)》

仙露铜盘怀汉式,秋风纨扇感班姬。

此格作法:任选一字嵌于上联之首,另一字嵌于下联之末。汉武帝作银盘承仙露,求长生也。班婕妤作“纨扇怨”,秋风见捐,伤失宠也。

《管·瓦(蝉联格)》

陆沉今日嗟微管,瓦解何人论过秦。

此格作法:任择一字嵌于上联之末,另一字嵌于下联之首。《论语》:“孔子曰:微管仲吾其左衽矣。”“陆沉”指国土之沦丧也。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国土日削,作者岂有感而发乎!“秦朝之亡,土崩瓦解”,贾谊《过秦论》千古名篇也。清朝之亡,更倩何人论之。此联感慨深沉,韵味醇厚,佳作也。

《湘影楼(鼎峙格)》

湘帘棐几春人影,玉宇琼楼月子家。

此格作法:任择二字嵌于一联的首和尾,另一字嵌于另一联的中间,即第四字,上下联不拘。此联“玉宇琼楼”见东坡《水调歌头》,而“湘帘棐几”未审其出处,必有出处也。上联第一字嵌“湘”字,第七字嵌“影”字。下联第四字嵌“楼”字,故谓之鼎峙格。

《笠泽丛书(双钩格)》

泽国烟波青箬笠,书堂风月紫兰丛。

此格作法:将四字分嵌于上下联之首和尾。诗钟嵌字诸格中,以此格最难,限时尤难,欲求平稳妥贴,格高调雅,更难上加难矣,此联上联首尾嵌“择”、“笠”二字,下联首尾嵌“书”、“丛”二字,皆极妥贴,且对仗精工,意境优美。上联出自张志和之《渔歌子》,下联“紫兰丛”不知其出处,甚自愧也。

以上共选嵌字体、分咏体诗钟四十二联,诸格皆备,出自《寒山社诗钟选》及易顺鼎自辑之《吴社诗钟》、易顺鼎自著之《诗钟说梦》三书,所作注释,因本人寓居深圳,手边无书,仅凭记忆,必有谬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希读者谅察之,并有以匡我。


下载全文:
 
来源:《湖湘文史丛谈》第3集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