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光绪年间,上海道台、山东巡抚、两广总督的袁海观,其政功业绩,鲜为人知;而暴发贪脏,充闻故里。其浮沉经历,实乃封建王朝官吏的缩影。
袁海观又叫袁树勋,晚号抑戒老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卒于民国四年(1915)。袁的曾祖父定国公,为茶陵官吏,封光禄大夫,因去官归家,而家道没落,至其父,家已贫穷,移居湘潭石塘山(易俗河之山塘)。海观家贫,从幼废读,在乡里牧牛采薪,打鱼捞虾,有时也去运大河炭,要从谭家山运到易俗河大河边,挣些力气钱,补贴家用。
1851年台湾、广东、湖南饥荒,各地抱团起义,洪秀全的太平军北上,清军塔齐布乡团,招募新兵。同治元年(1862)夏天,海观去运大河炭,因回家较晚,受到父亲责骂,一气之下,便弃农从军投入清军塔齐布乡团。十五岁的袁海观,开始踏入军界。翌年,为塔齐布设计,深山埋伏,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剿灭犯湘的粤军,俘敌将军一个,银印一枚。从此名声大震。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曾国荃拔金陵,大办北洋水军。袁任水军炮艇艇长,发了财在南京购买房屋一栋。
1865年追随僧格林沁部,征捻军,僧被战死。袁收编残军有功,受清政府重任。历署江苏高淳、铜山、南汇、上海诸县知县。袁自此而入政界,手握军政大权。时有捻军头目张三岳二两人,枪杀法国主教的儿子,清军将领和法国教徒,均无可奈何。在铜山战斗中,袁俘虏捻军士兵两人,溅血荐尸,为法国主教儿子报仇,从而平息两国外交事态。袁以此向清政府请功,向法国讨好,大受赏赐,袁从此买下了上海斜阳路16号袁公馆。
清光绪十五年(1889),西太后那拉氏废新法、杀党人,幽禁光绪于瀛台。此时在天津的北洋海军,日夜巡逻。袁在街头遇到便服外游的光绪,私接回营,纳头便拜,住居四十多天,以厚礼款待。光绪不承认,说是过身的游客,袁说:“我日前做了一个梦,梦见金龙驾临。”因此甚得光绪帝欢心。
1894年袁随山海关总督刘坤一佐理军需,筹划军饷。时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大办北洋海军30年,经营炮舰十六载,耗银数千万两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马关议和,所订《马关条约》赔款二万万银两。袁为督府军需,积极为赔偿的巨额款项而效劳。
1895年,袁调任江西景德镇知府时,有贵溪等地居民,焚毁法国教堂70余所,劫教民700多人。袁为平息事态,协同陈持平,逼走法国教主司铎麦立儒回法国。大受清廷赏赐,提升为天津知府。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京津,西太后挟帝奔西安。袁随之援师有功,提为荆宜施道道员,未几,任苏松太道道员。
1904年调任江苏按察使,顺天府尹,民政部左侍郎、山东巡抚。
1909年调任两广总督。其地狎赌颇甚,走盗和商赌甚獗。袁任职后,利用盐商、军警与赌商交斗,狎赌者立解。是时清廷预备立宪。袁欲借国会力量、以壮清威,遂呼吁国会,消祸萌,未为清廷采纳。1910年被罢官,闲住上海袁公馆。
民国四年(1915)三月七日,死于上海,葬于湖南衡山大旗岭金盘山之阳。
湘潭赵启霖先生赠联云:“抛江上渔蓑,云起龙骧,自古功名关际会;望江南别墅,花香鸟语,惟余景物阅兴衰。”
袁海观有三妻二妾,正室唐氏,侧室龚氏,陈氏。生有六子二女,长子和六子曾捐官,二至五子均不仕。长女嫁与湘潭唐文晁,次女嫁与长沙汪景玉,皆唐夫人所生。
民国以来,家道中落,而仍拥有南京住宅一栋(北伐胜利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卖与国民政府)。上海住宅有两栋西式楼房,一直出租给英国人住居,仆人住房一栋,以及马车汽车房间等。屋前有花园一座,雇有花匠管理,四季鲜花常开。门前有传达室并雇印度人看守。在上海六铺有房地产,每月派人收取租金。汉口有长怡里、长安里、长清里、长乐里等处的房地产,设有帐房收房租。湘潭置有山塘湾和坝边上共水田220亩,林汉冲40亩,深泉冲80亩,另外有吟江、衡山白果的田庄数处。至于金银珠宝等财物,则不计其数。
长子袁思亮,字伯夔、号梦庵,清光绪四年(1878)唐夫人所生。二十九年(1903)参加乡试取举人。不久清废科举,他用钱捐了一个道员。1907年由大臣推荐,授予工商部郎中丞。1913年经湘人熊希龄推荐任印铸局长一年多。1915年袁世凯组织筹安会,阴谋恢复帝制,加上袁海观又死,遂辞官不仕,直至1939年去世。死后遗有妻妾各一人。没有生育,带二弟次子森宝为子,名荣栋、号梓良。上海解放后,仍住在徐汇区宛平路220弄8号。
次子袁仲龙,生有二子一女,长子金宝名帅长,当律师。次子森宝继与兄思亮为子。女嫁与金姓。全家于解放前去台湾。
三子袁叔通,继与海观四弟袁子善为子,住湘潭易俗河经商,牌号仁和栈。生有二子,长子袁爵让,解放初期在易俗河散发反动传单标语被镇压;次子官宝,又叫铭鼎。日本投降后,在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部任科长,系军统局人员,解放前去台湾。
四子早死,仅生一女叫慈宝。
五子长期另居,很少来袁公馆,解放前已死,上海解放,其妻仍住在上海。
六子袁仲颐,1930年任山东青岛胶海关监督,上海解放时,袁仲颐夫妇,仍住在上海。
自袁海观死后,家道虽日迁败落,但仍是奢縻,家有帐房,每日有专人上街购买各种食品和用品,男女仆人20多个,逢年过节,甚是热闹。大厅内挂满名贵字画,供桌上摆着明亮的各种银铜锡器,中间点燃一架高大的卍宇香,两旁高烧一对大红蟠龙烛,几盆腊梅和水仙,吐着扑鼻清香。两边放着八张红木太师椅,上垫着虎皮毯。室内装有水暖设备,人们都穿挂着各种色彩的上等绸缎做的薄薄的棉衣。虽然室外自雪纷飞,气温零度以下,而室内却温暖如春。又如海观之妻唐氏夫人做寿,极其豪华,除置办山珍海味上等酒馔外,正厅悬挂各种寿联,中间悬挂鲜红寿幛,下置寿桃寿面及各种彩色供果,案前点着寿字香及蟠龙红烛,真是香烟缭绕,笑语喧哗,上下人等,川流不息。还雇有苏摊戏班来公馆演唱,确实热闹,且出入有大小汽车和马车,真是百辆盈门。
象这样过惯了豪华生活的袁公馆,欲其节约,谈何容易,因而入不敷出。首先卖掉十六铺房产,继而将斜桥路住宅及两栋西式洋楼一起卖掉。此后的子孙,有的佃屋而居,有的租居公寓,一个偌大的家庭,遂告败落。
袁海观官至两广总督,拥有家财万贯,曾捐银钜万,在省城开办湘潭速成师范学堂,但在家乡,郭姓曾邀他在易俗河合建一个码头而遭到拒绝,当1915年海观死,灵柩从上海运回湘潭安葬时,船抵易俗河,欲从正泰码头上岸,遭到郭姓拦阻(该码头由郭姓所建)最后不得不从泥地里建临时码头上岸,运至衡山,安葬在衡山大旗岭,由一个姓廖的看守坟墓。
其后有乡人赠联以讽之:
树绩毫无,只知藏垢纳污,细流同归于海;
勋名何在?除却贪财好色,其余不足以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