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文,又名百川。1883年出生于浏阳泮春。家有田四百余亩,收租千余担。其父周间江(1864——1890)是当地绅士,兼做生意买卖,在浏阳、长沙、汉口等地经营夏布。其母沈映竹(1866—1941)是春田里大财主沈笏阶的长女,二十岁守寡,常住娘家,幼子海文同往。沈笏阶西邻为沈宾谷遗孀焦詹兰家。焦詹兰是焦达峰的舅母,焦达峰幼年时常随其母沈宝贞来往,因此周海文与焦达峰自幼相识。两人禀赋不凡,吐气如虹,十岁能文,议论风生。时当甲午战后,堂堂大国,受制于扶桑三岛,清廷内外失策,国势飘摇。他们谈及救国,慨然有同感。周海文对知己说:“焦达峰只十一岁,就胆识过人,将来一定是国家栋梁之才。我愿倾家荡产,助他一臂之力。”1899年,他们同入浏阳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当时,清廷腐败无能,内忧外患,接睡而来,八国联军之役,一败涂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瞻念前途,不寒而憟。严峻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清廷口头上大喊变法,实际上只是个骗局而己。要救中国,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从此他们潜心研究历史与社会状况。高小毕业后,出于爱国心切,毅然投笔从戎。1902年加入洪福会。当时,周海文向焦达峰提出:“洪福会还有帝王思想,不合时宜,应当改造。”焦达峰道:“我同意你的看法,不过思想改造,欲速则不达,况且吾辈革命尚在暗地进行,如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唯恐大家接受不了,徒然引起思想紊乱,影响团结,我看洪江会思想比较进步,倾向民主。我们要使洪福会与洪江会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团结合作,让洪福会兄弟们的思想随着民主潮流而潜移默化,逐渐转向民主,这个思想改造方法,较为妥当。”周海文被说得心悦诚服。并极力赞助焦达峰设立了黄公桥会党地下机关。不久,在首次预谋反清起义会上,周海文主动提出,同申民族大义,毁家纾难,以解决筹集革命活动费的困难问题。1905年秋,他赴长沙、汉口经商,实际上是筹备革命活动经费及开展会党地下工作。1909年8月,他在汉口见到焦达峰,当由焦达峰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和共进会,与居正、刘公、孙武等同志会晤。随后将长沙、汉口、浏阳其有夏布庄及其他商业财产陆续出卖,宣称结束生意,回乡买田。他回到家乡,不是买田,而是卖田,除留五亩田给母亲沈映竹养老外,其余全部出卖,将出卖两大宗财产的价款,全部捐献革命。从此,他囊空如洗,跟随焦达峰奔走革命,风尘扑扑饱尝艰难险阻惊心动魄之苦。
1911年10月,周海文参加了长沙起义。长沙光复后,选举焦达峰为正都督,成立都督府,他在都督府当庶务,当梅罄匪徒冲进都督府行凶时,他躲在屋架隐蔽处,幸免于难。奔回家乡,痛哭三昼夜。有人以为他闹革命搞得家空业尽而伤心,安慰道:“以先生之才,交游之广,何愁无官无禄,家业又何难恢复。”周海文回答道:“先生把我看作什么人,我若爱财,就不会倾家荡产干革命,我助焦达峰光复湖南,推翻满清封建王朝,这个代价是不可比拟的,区区家私,何足挂齿。只可惜焦都督被害,中国失去了一位革命领神,我上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从此以后他息影家乡,于1957年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