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唐训方与《俚语征实》
作者:段建林
【摘要】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冬,唐训方以请假省祖坟归故里,遂不复出。回乡后,倡立西乡经纬公学、督修同治《常宁县志》、复任双蹲书院山长、编辑《常宁诗文存》、兴建培元塔等。公余,常与里人谈笑为乐,录其所见,从古籍中查找其字、词的出处、来历、用法等,广征博引,一一汇集,日积月累,记载咸同年间常宁地方俚语一千二百三十余例、共三卷,以字数分其类,上卷为“一字征实”;中卷为“二字征实”、“三字征实”;下卷为“四字征实”至“十四字征实”及续编。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冬,唐训方以请假省祖坟归故里,遂不复出。回乡后,倡立西乡经纬公学、督修同治《常宁县志》、复任双蹲书院山长、编辑《常宁诗文存》、兴建培元塔等。公余,常与里人谈笑为乐,录其所见,从古籍中查找其字、词的出处、来历、用法等,广征博引,一一汇集,日积月累,记载咸同年间常宁地方俚语一千二百三十余例、共三卷,以字数分其类,上卷为“一字征实”;中卷为“二字征实”、“三字征实”;下卷为“四字征实”至“十四字征实”及续编。签曰《俚语征实》,于同治十二年(1873)面世。

李次山为该书作序,赞扬这本册子有“广雅”、“通雅”之稀奇,有“方言”、“俗言”之有趣。文本通俗,字还问奇,语辄惊人,可扫愁、可易智。序末曰:“纵然夫子不语,语岂无稽?虽是老生常谈,谈何容易?能征之矣,具实然哉。”

《俚语征实》虽是一本清代的古籍,但亦是今人可以借鉴的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好的通俗读物,它能帮助人们从书中弄清字、词的形、音、义的用法,更好地去理解和运用,对人们了解历史和增强语言修养很有好处。下面摘录几例为证:

△师  《论》《孟》言“师”者七,杨子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昔尧师善卷、舜师蒲衣、禹师务成昭、汤师伊尹、文王师鬻熊、武王师尚父、仲尼师项橐。他如孟尝君师闵子(《韩诗外传》)、魏文侯师子夏(《史记》)、燕昭王师邹衍、商君师尸佼,房玄龄、杜如晦师王通(《唐书》)、孔融师郑玄、郑玄师马融(《后汉书》)……

乡中称师曰“先生”,书院老师曰“山长”、“院长”、“掌教”。称人教书曰:“就馆”、“安砚”、“设教”。

△父  《尔雅》称“考”,《战国策》称“公”, 《子》称“家公”,《史记)称“翁”,《韩诗外传》称“先生”,《广雅》称“爸”、“爹”,《晋书》称“大人”,魏晋六朝时称“尊”,《北史》称“郎”,《北齐书》称“兄兄”,《旧唐书》称“哥”……今则专称父矣。

△母  《尔雅》称“妣”,《诗经》称“母氏”,《广雅》称“她”、“姐”,《金史》称“阿婆”,《古诗》称“郎”,《汉书》称嫡母为“民母”,《北齐书》称“家家”,《汉书》子称母为“太夫子”。

△鼻塞曰“祝”。《广韵》“塞”也。

△眼珠偏曰瞟  瞟音“飘”上声。俗呼“瞟子”。



下载全文:
 
来源:常宁文史资料第11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