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记湖南女权运动的先驱唐群英
作者:唐世凡
【摘要】今年是唐群英诞生120周年。唐群英女土,字希陶,号恭懿,1871年12月8日诞生在衡山县新桥的一个官僚家庭。其父唐少垣(又名唐星照),青年时期参加曾国藩的湘军,因作战有功,被封为振威将军。后不愿为清王朝效劳,四十岁即辞宫返回衡山新桥故里,深居简出。
  今年是唐群英诞生120周年。唐群英女土,字希陶,号恭懿,1871年12月8日诞生在衡山县新桥的一个官僚家庭。其父唐少垣(又名唐星照),青年时期参加曾国藩的湘军,因作战有功,被封为振威将军。后不愿为清王朝效劳,四十岁即辞宫返回衡山新桥故里,深居简出。唐群英在大家庭排行中位居第八,所以在她青少年时期,乡人皆亲切地称呼她为“八姑娘”,八姑娘从小勇毅果敢、聪明好学,其父广延塾师,严训子女。因而八姑娘饱读诗书经典,钻研古今历史。长大后能撰写文章,作诗填词。在研读史籍过程中,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更因她出生和成长于封建帝制时代,目睹清王朝内部政治腐败,外受列强侵凌,国势垂危。加之她身受封建宗法思想制度的束缚,进一步认识到当时社会重男轻女、女子受压迫、无说话和参政的权力。从而她羡慕明治维新,羡慕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也羡慕汉朝班固、班超及其妹班昭的行动。因此,八姑娘毅然决然冲破封建宗法制度的枷锁,放弃官僚家庭安逸优越的生活,立志为争取中国广大妇女的权益而奋斗到底。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春,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寻求解放妇女之道。湘潭族人唐云樵先生闻族侄女八姑娘欲离家东渡,即赠她七律三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超固能文皆俊杰,木兰再世又英雄。

肆探典籍精华尽,一洗胭脂陋室空。”

这正恰当地表达了八姑娘的思想境界。  

当唐群英女士进入东京实践女师的第二年,即1905年8月,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积极投入革命活动。她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后来又与刘道一、秋瑾、黄兴、宋教仁、刘揆一、赵恒惕、何继、何步兰等常相过从,共商反清兴汉事宜。1906年10月在日本曾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霾云瘴雾苦经年,侠气豪情鼓大千。

欲展乎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身捐。”

深刻地表达了她为建立一个新的中国而勇于献身的豪情壮志。  

1908年8月,她由日本回国,与孙中山先生辞别时,孙先生即书赠她一首五言绝句,诗云: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返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在孙中山先生的教育鼓舞卞,她对提高女权、实现男女平等和从事革命活动充满信心。回国后,就在长沙与同盟会会员陈癫同志(陈癫,原名陈树人)取得联系,并共同密商革命工作,先后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从事革命秘密活动。为了掩护革命工作,曾经一度应邀执教于江西某校。不久,又赴日本,考入东京音乐专科学校学习。

1911年国内反清运动蓬勃发展,革命怒潮汹涌澎湃,10月9日晚12时,蒋翊武等在武昌发动起义。唐群英闻讯后,马上从日本赶回祖国,积极在上海组织女子北伐队、红十字会及妇女后援会。她亲自率领女子北伐队参战,犀建奇功,实现了她过去诗中所表达的豪迈心怀:“熟煮黄粱梦未醒,九重恩重许新廷;愿身化作丰城剑,斩尽奴根死也瞑。”后来民国政府在叙勋会上特授予唐群英女士等嘉禾勋章,以表彰她对辛亥革命的功绩。 

中华民国成立后,唐群英女士为着解放妇女,争取女子的权利同男子一样平等,曾上书国会参议院,要求将“男女权利一律平等”载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国会未接受这项意见,唐群英女士遂于1912年3月率领妇女近百人,奔入参议院提出质问和抗议。等到孙中山先生来调停,表示可以修订约法,才离开参议院。不久,唐群英女士在南京首倡组织“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并被选为该会会长。立即通电全国各界,务须使女子与男子有同等参政权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中外人士对此极为赞誉,都说这是中国女界数千年以来未曾有过的豪举。

孙中山先生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宋教仁修改党章时,删去有关“男女平权”的条文,唐群英奋起反对,一怒之下,挥拳击宋。闻者都认为唐群英女士为争取男女平权充满侠义气魄。1912年8月下旬,唐群英女士与其他一些女同志联名上书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党纲删去“男女平权”条文提出严重抗议。孙先生为此即于同年9月2日亲笔复信给同盟会女同志,信中说:“……男女平权,文极力鼓吹,而且率先实行,至党纲删去男女平权诸条,乃多数人之意见。文意今日女界应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此信原件原由唐群英女士收存,1952年由她的抚子唐遂九献给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现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中。

唐群英女土一生为革命、为争取女权奔走呼号、费尽心血外,还想通过办报、办学校以达到目的。在日本东京时,曾担任过“留日女子学会”会长,并协助黄兴、宁大一等同志办《洞庭波》报馆,专事宣传反抗清王朝等革命活动,直到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迁北京时,她在北京先后创办了《妇女新报》、《女子白话旬报》、《亚洲丛报》,并设立了“中央女子学校”,使女界知识普及,以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进而推动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运动。不久,袁世凯密谋篡国称帝,派遣军警查封进步报馆,被迫停刊。这时,唐群英女士随时都有被刺的危险,于是她化装脱险,逃经天津,辗转返湘。她遵照孙中山先生“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的教导,在长沙又和留日同学丁云龙、何步兴等于上墙湾创办《女权日报》,大力宣传男女平权和女子参政。还在长沙高升巷创办“复陶女校”,担任校长,开创湖南女界办学的先例。1918年唐群英女土因母丧回衡山新桥,又在离她家十余公里的白果虹饮亭(也叫虹茶亭),创办岳北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6月在长沙成立了湖南女界参政联合会,唐群英女士被推选为太会主席,她在大会上慷慨陈词,作了关于男女平权和女子参政的重要演讲。接着于1925年又回到衡山县大巷子郭祠创办“衡山女校”。唐群英女士毕生致力于争取男女平权,四处奔波呼号;为女界知识普及、提高觉悟,更不遗余力。她多处办报兴学,因而负债累累,致使晚年生活非常困难。

唐群英女士晚年返回老家,乡人过去亲切地称她为“八姑娘”,现在却都尊称为“八姑奶奶”。1937年病逝于新桥老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戴传贤、张继、覃振等均发来唁电致哀。

在唐群英女土逝世后的第十二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斩断了“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广大的中国妇女争取了与男子同样的自由平等权利,并且明确地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唐群英女士为救国救民、争取男女平等献出了毕生精力,中国人民和广大妇女将永远不会忘记。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文史第44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