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肖志仁传略
作者:肖成纹
【摘要】肖志仁(1884—1939)字子敬,别号九嶷山樵,加入同盟会化名一鸣。宁远县琵琶岗人,清末秀才。因受当时维新思想影响,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只身远离家乡,就学于武汉“两湖优级总师范学堂”。
  肖志仁(1884—1939)字子敬,别号九嶷山樵,加入同盟会化名一鸣。宁远县琵琶岗人,清末秀才。因受当时维新思想影响,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只身远离家乡,就学于武汉“两湖优级总师范学堂”。青年时代的肖志仁有理想,有抱负,他在武汉求学时期,不独学业不断精进,思想也逐渐倾向革命,并结识了黄兴、宋教仁、居正等革命先躯,受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薰陶。于宣统元年(1909)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肖志仁积极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运动。首义成功后,肖仁志被委任为“中国同盟会湖北省分会”支部书记。满清不甘心失败,派袁世凯攻汉口,义军退守汉阳。黎元洪拜黄兴为起义军总司令,肖志仁力佐黄兴,任司令部秘书。义军奋力反抗,实力日益壮大,转败为胜。清王朝派袁与义军议和。民国成立后,袁窃居大总统职位。1912年肖志仁受黄兴委托筹建“旅鄂湖南中学”(后改为克强中学)并出任校长。1913年被黄兴委任为“湖南强国工艺厂”协理,以办企业筹集革命活动经费。不久,袁世凯发动江西兵变,企图复辟称帝,肖志仁率先赞助黄兴出兵讨袁,失败后,1914年,黄兴流亡日本,肖志仁相随东渡。经黄兴介绍,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深受先生教益,进一步领略了孙先生治国方策。在东京,肖志仁入“东京政法大学”,攻读政治经济专业,三年毕业后获硕士学位。

民国六年(1917),肖志仁回国任“北京高等警官学校”和“中国大学”教授,前后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还兼任《北京舆论报》、《天津正义报》主编,以及《北京教育》、《交通》、《内务》等杂志的特约编辑。他对崇洋媚外,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政府深恶痛绝,常在报刊上发表专论,抨击时政,伸张正义。民国十二年(1923),肖志仁在《天津正义报》上,义正辞严地揭露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曹锟以五千元一票贿选总统的丑闻而轰动全国;民国十四年(1925),他在《北京舆论报》上撰文谴责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在《金佛郎案》中,屈从法帝国主义无理婪索的卖国行径而名噪一时。还作了题为:“华共产党在沪会议”和“京学生目的在争关税自主的示威游行”等进步报导。肖志仁也因此触杵权贵而被非法拘禁北京西苑,经冯玉祥将军仗义营救,才获释放。

肖志仁并没有被反动军阀的淫威所吓倒,出狱后,他一如既往,坚守新闻阵地,以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继续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结果被反动当局视为眼中钉,竟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当肖志仁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于民国十八年(1929)愤然离开北京,出任福建省禁烟局科长及兵灾善后协会常务委员,几经周折,于1930年回到宁远。  

在日本“新村运动”影响下,肖志仁还乡后,决心致力振兴家乡教育,走教育救国之路。于回乡当年,出任宁远县教育局长。当时,宁远正值灾患之后,疮痍满目,一些农村小学或因校舍校具被毁而无法复课,或因无力延聘教师而任其闲置。少数能够勉强开课的学校,也因人民生计艰难或者教师水平甚低,不仅学生人数不多,而且教育质量不高。肖志仁面对严峻现实,及时采取措施,一方面吁请宁远县政府充实教育经费,一方面发动殷实富户集资兴学。同时组织人力,逐村逐户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到1934年,宁远县已办起了三百七十多所小学,为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肖志仁亲自创办了“宁远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亲自授课,用高薪迎聘著名学者任教,增设备,购图书,改善教学条件。先后培养学生174名,这些学生成了当时宁远普及小学教育的骨干,也有不少人成为作家、教授、体育界杰出人士。1933年宁远县在肖志仁主持下,召开了全县体育运动大会,当时县级大规模运动会,在湖南省属首创,影响颇大。《天津大公报》以题为“美哉宁远,大哉邹平”作了有关宁远县重视教育和体育的报导。同时肖志仁还创办了《宁远民报》,自任社长。在日寇侵华期间,从。九一八”、“一二八”、到“七七”事变,他写了不少鼓动抗日救国的诗文,他的作品,忧国忧民,念念不忘复兴民族,时刻倾心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他出于对抗日时局的关注,加之老友李慎独出任通道县长,在其多次邀请下,遂赴侗乡“作客”年余,他利用公务之便或闲暇时日,常向民众公开发表进步演说,主动赴县立师范讲习所授课,向少数民族同胞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国道理,他还经常吟诗作对,以此抒发爱国情怀。时值老友李抱冰镇守要塞马当,他多次去信,鼓励其奋勇杀敌。马当失守,消息传至通道,他悲愤成疾,呕血,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抱病抬回家乡,同年三月二十四日,在宁远县育婴堂内病故,享年五十五岁。逝世之日,追悼会上各界人士纷纷敬献挽联。他生前好友,教育家欧鸣高送给他的挽联写道:“能诗、能写、能文章,当年笔伐口诛,正义独寒军阀胆。亦介、亦和、亦俊杰,此日琴亡剑挂、梦魄犹系故人心。”

两湖书院的老同学、养正学校校长欧洁圭的挽联是:

“资格是流洋学生,做官又要职历任,在他人必腰缠万贯,而公两袖清风,依然故我。稚子方寻梨觅枣,乃翁竟魂降魄升,虽行路亦泪落数行,况予多年老友,宁勿怆怀”。

联语正确评价了肖志仁博学多才,正义凛然的一生。

肖志仁生前著有《九嶷山樵诗文集》六卷,内多忧时愤世之作,反映了作者坎坷失意的悲郁情怀和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愤懑情绪。

肖志仁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一生从事民主革命运动,倾心教育救国,不论处境多么困难,道路多么坎坷,他这种志向至死不变。毕生忧国忧民,奋斗不息,死而后已

一九九○年元月
下载全文:
 
来源:宁远文史第4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