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3月(清同治九年二月),原湘乡县二十都藏石冲(现双峰杏子乡的合心村、藏石村)哥老会首领赖荣甫等率嘉漠镇(现双峰杏子、洪山、龙田等区)的贫苦农民,在天门大山的三角寨起事,反抗清朝。现将起事原委分述于后。
三角寨哥老会的产生与赖荣甫
太平军被击溃后,多数逃落乡里,曾国藩的湘军因战事结束,也被遣散农村。这两部人中有无家可归的,到农村后就成游民,故有“江南既平,散兵多聚为匪”,“所谓哥老会者所在皆有”之议。又因清廷税捐苛刻,敲诈甚烈,地主官吏兼并土地,使农村的中下阶层破产。加上连年兵祸,农业受损,滨湖大水,粮食歉收,物价昂贵,民不聊生。这些就成了哥老会起事的原因。
1867年宁乡哥老会首领曾广八与童级高,贺新惠等率会众潜入湘乡毛田(属湘乡十七都),于阴历五月十三日晚起事;浏阳姜守东、张以喜和江西哥老会首领曾国才也于同年六月与当地乡团寻仇起事(见《省志》),都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其中部分会众就隐蔽在天门大山,出没于各条山冲之间,常向冲里住民宣传赖文光、赖汉英、张乐行在太平天国时期反清的英勇事迹,赖荣甫等人听了,受到感动,因就萌发组织哥老会,反抗清朝统治的雄心壮志。
天门大山座落在湘乡十七都和二十都之间(现双峰、湘乡两县交界处),山势挺拔,怪石窟窿甚多。东南有三个主峰,叫三角寨、米山寨、铁山寨,以三角寨居高而知名。由于峰高寨多沟也多,十多条山冲因之形成。冲里居有各姓人丁,以赖、张、周三姓较多,平时,他们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三角寨东南藏石冲尾的赖家湾(杏子乡合心村、藏石村)是赖荣甫住地,南面大山冲(杏子欧源村)住着张姓人家,哥老会首领张玉林生长在这条冲里,东南面芭蕉冲则是哥老会的领导成员周绍裘(旧县志称周仑奂)生活的地方,山冲出口就是哥老会首胡桂一及土豪胡亨晖(旧县志称胡晖)住处。大山沟流分别注于涟水,激湍相连,出现了薛家渡、溪口、水府庙、杏子铺等渡口。涟水上通潭市、兰田,下流湘乡、湘潭,明末曾建堡垒于此,是兵防要地。
赖荣甫的七世祖名宏泰,后化名,通称时泰公,自顺治元年因兵祸,由福建迁居湘乡二十都穆家塘(今杏子乡木家村)。其兄时能公也同时迁居湘乡二十九都。道光年间,穆家塘建有赖氏宗祠,三角寨一带才有赖姓居民。赖荣甫的父亲字景春,嘉庆十九年(1814)生,《赖氏族谱》注明外出,死葬失考。赖荣甫号圣甫,荣甫是派名,他是长子,道光中期所生。还有两个弟弟叫圣从、圣志,兄弟三人均未配偶。据藏石冲老人传说,赖荣甫身材高大,心灵机智。七岁时。因水利纠纷,曾打烂过本冲刘家一条水车。年十二,曾给他叔祖父莲峰公提烟袋去二十都都团,调解一场纠纷。莲峰公是清朝的太学生,又是武魁,在地方享有声望。调解中,赖荣甫曾发表一番议论,使四座震惊,交口赞誉,当时二十都都总对莲峰公夸奖过,你的侄孙是个人材。赖家湾前有块敞坪,是赖姓人氏练武地方,故赖氏父子兄弟,及其叔、伯、祖、父、兄弟辈皆武艺高强。传说道光年间,县丞派遣公差二十名,去赖家湾催饷,被莲峰公拒于门外,斥之为“差狗”,公差畏其威武,不敢闹事。
哥老会起事前后
赖荣甫等人受来自宁乡、浏阳哥老会因起事失败而隐蔽在天门大山的会众的影响,约集当地一些贫苦农民,相聚于莲花庵,研究组织问题,通过反复酝酿,缔结三角寨哥老会,赖荣甫被尊为首领,张玉林、康学池、胡桂一、周绍裘副之。自后,他们经常来此,商议起事。
莲花庵座落在莲华山上(杏子乡合心村),山南紧接三角寨,削壁悬崖,形势险要;山东山西极为空旷,唯北有羊肠小道可攀缘而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三角寨哥老会据此天险,修养生息,安得不发展壮大,何况擅地利、人和之胜咧!
1870年(同治九年)阴历二月初八日子夜时分,三角寨上一声霹雳,火光烛天,哥老会全体会员汇集在宁家山坳一块地坪里,整编队伍,号称会军,个个手持器械,高举义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森严齐整,从宁家山出发,向田心庙挺进,决定首先干掉尚仁堂胡亨晖。因胡帮曾国藩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极为得力,又是地方上的劣绅,无恶不作。会军及抵尚仁堂,就纵火烧屋,张玉林大声叫喊,烧起呀!杀起呀!胡亨晖一家早闻风声,全部逃窜,但夺得了大批粮食和财物,除留一部份作军需外,余皆分给当地贫苦农民。
起事伊始,旗开得胜,会军斗志,大受鼓舞。不三日,全军突进至扶洲、洪山殿、高岗凼、金鸡大塘、青岭桥、花桥、杉木桥等地,所到之处,均富济贫,广大人民,深表拥护,大家要求参军,队伍不断扩大,几天之内,发展到千几百人,声威遍及大半个嘉谟镇。会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准备攻下县城、湘潭,结合朱亭会军,直捣省垣。
起事声势浩大,震撼了封建统治根基,清庭即命围剿。团绅杨安臣,杨育青率兵勇五百至永丰,从南路堵戴,张运馥,李汉和率兵丁由潭市取道谷水,由北路夹攻,巡抚刘昆调陈湜所部恪静兵勇进剿。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会军接战不利,退回三角寨,据险设防。城局、永丰、娄底三团兵勇五、六千人从四面兜剿,赖荣甫等想率会军分别从水府庙、斗盐、杏子铺横渡涟水,养精蓄锐,以利再战、由于春江水满,不果,只好隐蔽在渡口附近黄竿竹丛里,不幸事泄,赖、张等人先后被捕,起事就告夭折。
为正义而斗争
起事失败后,三里的团防兵勇紧紧包围三角寨,闯入藏石冲,大山冲抓人,一时黑云压城,鸡犬不宁。但是,冲里的群众不举报,不带路,威武不屈,还极力设法保护会众,保护赖、张等姓人氏。据一些老人谈及,同治九年抓哥“匪”,赖家的人几乎跑光了,走不动的,也改名换姓了。有个赖湘和是哥老会员,一时没走脱,被团勇抓住,幸他头上戴着个写有“刘顺晖”三字的斗笠,就急中生智,“我叫刘顺晖”!兵勇怀疑,旁边人抢咀说,“他确是刘顺晖呀”!这才使赖湘和得免于难,又有个叫赖平章的人,也是哥老会员,被兵勇追赶到衍墨庄门前,恰好碰上一个从屋里出来挑水的人;此人一看兵勇在追捕,就计上心来,大发脾气,“你们抓人,怎么抓到我刘姓头上来了?姓刘的没犯法,如果你们还要追捕他(指赖平章),我就对你们不客气!”这样,赖平章就得脱身。待兵勇去大山冲抓张姓人氏时,比即遭到开明土绅张肃廷的抵制。在《张肃廷事略》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同治庚午,土匪赖荣甫聚徒煽乱,焚掠乡里,我姓多株连者。议者谓上吏按籍穷治,盍预捕以免责成?先父谢曰:‘人命关天,当诛者诛之,安有预捕待毙之理?’阳为惩治,阴实调停,株连者赖以保全。先父因是守拙里居,杜门不出。”
搜捕之后,三里团防将抓到的或尚待追捕的人,造具名册,按情况逐一处决。那时,曾国潢主管中里团防局,镇压哥老会众,不遗余力。但主持正义的地方人士,总是千方百计为会众开脱罪责,逃避灾难。据杏子乡朱季方老人谈及:“曾国潢曾就我先祖尧阶公议论处决会‘匪’事,一看名册,有百数十人要遭惩办,先祖考遽起侧隐,佯称酒醉欲睡,适时曾离座小解,遂将名册投入木炭炉盆。待曾转身过来,名册巳成灰烬。曾推醒先祖考,说:“这怎么办?”先沮考就便劝其宽恕罢了。大塘《朱氏族谱•尧阶公行述》对此事有所记载。足见哥老会起事是一种深得人心的正义行动。清王朝及地方上的封建势力尽管对哥老会进行残酷镇压,赖荣甫,张玉林等惨遭杀害,赖姓受株连的一百余人,张姓二十余人(两姓族谱记载),但终究逃脱不了崩溃和灭亡的命运。继之而起者有谢太和于同年六月的天龙庵起事,朱老八于1895年5月的牢田起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