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近代洋务运动的首倡者曾国藩
作者:彭沛涛
【摘要】鸦片战争后,有一批掌握实权的清朝官僚对洋枪洋炮的作用有了亲身的体会。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他们发起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富强”运动。人们通常把这类活动称为洋务运动。把他们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运动的首倡者曾国藩首先以训练新式军队和建立军事工业为主要内容振兴满清政府。
  鸦片战争后,有一批掌握实权的清朝官僚对洋枪洋炮的作用有了亲身的体会。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他们发起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富强”运动。人们通常把这类活动称为洋务运动。把他们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运动的首倡者曾国藩首先以训练新式军队和建立军事工业为主要内容振兴满清政府。

1861年,曾国藩攻陷安庆后,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炸弹,“全用汉人,未雇洋匠”,后造成小轮一艘,名日“黄鹄”。安庆内军械所没有机器设备,仍采用手工生产,虽不是近代军事工业,但它罗致了一批著名的科技人才,如数学家李善兰,化学家徐寿,数学、地质、矿物学家华蘅芳等人,为西方科学的输入和近代工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863年,在李善兰等的推荐下,曾国藩派容闳前往美国采购机器,准备设立机器厂。1865年机器运至上海,并入了江南制造总局。

在曾国藩的倡导下,李鸿章、左宗棠、崇厚、张之洞先后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生产枪枝、大炮、弹药、钢铁、造船。以这些军工产品伊给湘淮军等和沿海各省使用。

洋务派的军事工业促进了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的发生和发展。七十年代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局等民用正业是在军事工业的推动下相继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洋务派为创办军事工业,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对西学的传播和科技人才的培养都起了积极作用。如江南制造局于1868年设立翻译学馆,专门翻译西方书籍,至清未共译书一百九十余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科技方面的,还有十余种是历史和政治书籍。它长期编纂《西国近事汇编》一书,共出版一百零八册,对国际形势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在当时很有影响。为了培养通晓西学的人才,曾国藩及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于七十年代先后派遣四批学童赴美留学。 

曾国藩不同于固步自封的“天朝大国”的士大夫阶层之处,是面对现实,反躬自省,勇于提出学习西方文化某些长处。在他的积极倡导主持下,制造出中国第一艘兵轮和第一台车床,炼制出近代中国第一磅火药和第一炉钢水,造就出中国一大批近代技术工人和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首次翻译出版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的书籍数百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首次奏请清廷选拔幼童到美国留学,开了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先河,产生了象詹天佑这样伟大的铁路工程师。不管曾国藩的洋务主张和事业的成功与否,但它促使中国近代土大夫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价值观念等问题的理解有了新的提高。
下载全文:
 
来源:《双峰文史》第5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