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1890—1937年),字淮君,湖南衡阳县人,著名民主革命家、老同盟会员,孙中山密友,国民党元老,第一套《中山全集》的编辑者,著名书画家。他曾先后担任过中华革命党湖南省支部参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秘书,湖南护国军秘书长兼民政处长,北伐军第六军秘书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
王祺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与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密切往来,虽然政见不同,但私人感情甚厚。王祺交往最多、历时最久,几乎终其一生的要数林伯渠(祖涵)。王祺在1906年十六岁时秘密参加同盟会,即与林伯渠结识。林也是同盟会秘密会员。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王祺任内务部秘书,林伯渠任总统府参议。他们住在一起,交往甚密。
袁世凯窃国之后,同盟会土崩瓦解。孙中山为了继续革命,1914年7月,在日本召集同盟会一部分激进派会员,重组中华革命党。王祺与林伯渠同为孙中山所召。鉴于同盟会的教训,孙中山采用了秘密结社的办法,规定参加中华革命党的人,要打手模,宣誓效忠于他。这种方式遭到许多著名老同盟会员、甚至某些革命主将的反对。王祺和林伯渠对这些反对者不以为然,毅然一同追随孙中山左右。
1916年,王祺与程潜、林伯渠堂兄林修梅共组湖南护国军,王祺任湖南护国军秘书长兼署民政处长,林伯渠任参谋兼署财政处长。他们共同筹备了于湖南靖县召开的湖南四十八县共同讨袁大会。同年,王祺与陈组威在长沙结婚,林伯渠亲临祝贺。林伯渠日记载:“十月初一日,晴,星期日,1916。早上十时,赴王祺君与组威君结婚式。”
1920年,王祺父亲王摩羲六十寿诞,林伯渠为其书自寿诗并作跋文,原件现已不可寻,但原文照录在《王氏四修族谱》中。文如下:
六十岁摩羲先生自寿诗
林下优游一散仙,烟霞啸傲乐余年。相庄鸿案齐眉永,舞綵凤毛绕膝鲜。世味饱餐精力满,时机透悟道心玄。盘根错节知谁似?好似苍松秀且坚。
先生博学,擅艺材,能诗,琴棋医数之学,皆通识之。不以售世,怡然自足也。先生为吾友谁君翁,人故知之备。今届六十之年,配汤太夫人,长于先生二岁,皆健强,眉寿也。今读其自寿诗,与人之所以寿先生者,敬为书之。前总统府参议,湖南财政厅长、愚姪林祖涵谨识。
王摩羲先生虽博学,且于书画有造诣,然到底是一位贫寒的村儒。林伯渠为当时闻人,能为其书自寿诗并为跋文,且自称“愚姪”,如与王祺无深厚情谊,是很难为之的。
此后,王祺与林伯渠在政治上是分道扬镳了,但个人友谊却始终坚持了下来。
1924年9月,上海发生齐燮元与卢永祥的军阀混战,王祺在广州孙中山大本营任军政部秘书,夫人陈组威拖儿带女在上海踯躅于炮火。林伯渠闻讯,即将陈氏母女接住于自己法租界巨籁达路松鹤里十七号家中,尽保护之责。1925年初林伯渠去北京,也将女儿秉衡、儿子秉益托付给王祺家照扶。那时王祺家相当艰难,林秉衡后来回忆说:“实在苦,苦极了。”然而他们姐弟还是受到悉心照扶,致使他们至今还存感激之情。
广州革命政府时期,王祺与林伯渠同住广州牛巷,朝夕相处。
北伐时,林伯渠任第六军政治委员,王祺任第六军秘书长,在征战中甘苦与共。国民政府迁武汉后,林伯渠转入政府工作,王祺主持六军设汉口的后方办事处。这段交往被林伯渠保留在日记中(《林伯渠日记》1926.7~1927.7,中央党校出版社)。
大革命失败后,林伯渠参加了南昌起义,王祺也被迫化装成和尚潜逃,隐匿到上海。翌年夏,林伯渠去了莫斯科,王祺息影杭州上西大街44号“十竹斋”,林伯渠夫人伍氏率子女借住杭州皇亲巷亲戚家,处境是不言而喻的。但陈组威经常去探望伍夫人与其儿女,相濡以沫,共济时艰。这段历史,外人知之甚少。
林伯渠从莫科回来后上了井冈山,以后两位老友不再相见。但是王棋却在心中寄予对老友别具意味的思念。这可从王棋书赠林秉衡的字幅看出端倪。1935年秋,林伯渠长征到达陕北。林秉衡去南京拜访王祺。此时王祺任国民党中央立委、监委,力主抗日,因痛骂汪精卫、褚民谊、唐有壬等媚日投降,被称为“王牛”。1933年初王祺闻山海关失守,愤然为诗:
耻辱如林未易删,依然雉堞对仇颜。中朝苦憾无长策,破碎河山涕泪潸。
一夜风雪撼朱栏,披靡方舆不堪看。夷虏纵横山海道,将军且莫再旁观。(王棋手订《醁散诗存》,县志办存影印件)。
据林秉衡1982年回忆,“当时王伯伯心情非常忧郁。”她与王伯伯深谈后,便请王伯伯赐送书画作品。王祺欣然应允,稍经思索,就为她写了一幅钟鼎文中堂,其词曰:
锡公宝鼎 以章永休
款署:辛酉秋日集此,秉衡侄正之。鲁公伐徐篆字。思翁王祺。
显然,这不是用来送晚辈的话,对林秉衡断难称“公”。“宝鼎”云云,是很庄严的,用起来需讲究。理解为王祺对中国共产党寄予厚望,大约不会太离谱。林秉衡客厅至今仍悬着她父执的这幅墨宝。
王祺党派之见是不深的。著名左翼作家、革命烈土柔石(赵平福),曾是王祺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时的学生,师生感情甚笃。柔石隔久不见老师,就表思念,每问起:“淮君先生来沪否?”(柔石致陈范宇信,现存上海鲁迅纪念馆)。王祺曾两次书赠柔石修身治学格言,其一是:“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获。”后署:平福同学正,思翁祺。其二是:“一字不识而得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意者,悟禅教玄机。”下署:九四居土嘱,思翁。(这两幅字现存上海复旦大学陈列室)。田汉被捕,押解南京,王祺闻讯,即赶赴宪兵司令部营救,表现了一种无畏的“王牛”精神。
1937年6月,王祺因肺病在衡阳逝世,遗命火化。后人遵嘱执行,在当时影响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