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曾国藩家族府第群
作者:许遂龙;王汉三
【摘要】曾国藩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农民暴动,为摇摇欲坠的满清朝廷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清廷封他为毅勇候,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坐下了汉臣第一把交椅。功成名就之后,曾氏家族便身价百倍,他们大兴土木,曾国藩五兄弟,在不到150平方公里的荷叶精建了十大庄园,占尽了荷叶的风水宝地,名扬天下。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白玉堂”、“大夫第”、“万宜堂”、“有恒堂”、“黄金堂”、“富厚堂”等。
  曾国藩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农民暴动,为摇摇欲坠的满清朝廷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清廷封他为毅勇候,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坐下了汉臣第一把交椅。功成名就之后,曾氏家族便身价百倍,他们大兴土木,曾国藩五兄弟,在不到150平方公里的荷叶精建了十大庄园,占尽了荷叶的风水宝地,名扬天下。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白玉堂”、“大夫第”、“万宜堂”、“有恒堂”、“黄金堂”、“富厚堂”等。

一、高嵋山下的白玉堂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这是曾国藩任京官时咏怀故居的一首七律。

高嵋山与衡阳交界,海拨700多米,山下一泓清溪,象流动的水晶;水底的细砂和白石子象筛出来的金屑和莹润的珍珠,一直延伸到涓水河。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用麻石砌起的拱桥,名曰洞口山。到了每年夏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坐在桥上纳凉,尽享那美丽的风光。每天人群来往,如果站在桥头,仰望那巍然挺拨的高嵋山,那又是一幅景色了。壁立的山峰,似乎高耸到天上去了,从脚到顶,四时青翠欲滴,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俯视高嵋山麓,真个是:一幢幢房屋依山傍水,竹篱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傍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若是那夕阳西斜,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袅袅,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眼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这,不愧是一代杰出历史人物永远魂牵梦萦的故园风韵:俗称千载难寻的风水宝地——天子坪。  

曾国藩就出生在这里,屋名曰“白玉堂”,人们不禁想象到《红楼梦》中那“白玉为堂金作马”的韵致。怪不得我们的老祖宗,以及通晓天文地理的风水先生,皆说这是一方“钟灵毓秀、人杰叠出”的宝地。

白玉堂的斜对面有座小山,形状似虎,故名虎形山,山嘴上安息着曾国藩的高祖父——曾辅臣公。

这山嘴脉于九峰山,一路上群山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曾祖的坟便在这里。墓前偏左便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右边山脉显得威武雄壮。坟正面显出两个小小的山头,宛如一对卫士守卫着帅府大门。再往坟前左前方,又突出一个小山包,恰似金印一颗,人们把它称为“印子山”。亮如明镜的涓水两溪,仿佛两个银线,相拥相抱。这一切一切的景物,令人如痴似醉了。

   “白玉堂”座落其中,真可谓柳暗花明的世外桃源,虽然是一栋普通的三进两横的瓦屋,公元1811年,即大清国嘉庆十六年农历十月十一日亥时,在这白玉堂左首的老屋里,却诞生了一代封候拜相、名震朝野的大人物曾国藩。当时的地名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兴乐乡荷塘二十四都大界里白杨坪。现在谓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片天子坪村。  

这地方自明朝万年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方圆几十里,虽经多次改朝换代,举国沸鼎,几无净土,唯独这块土地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泰然无事。这五百余年间,频繁的战祸兵火,到处匪患作乱,唯独荷叶神冲一带安然无恙。抗日战争期间,上至两湘,下至衡宝,处处城乡沦陷,距神冲四十里的新桥、白果、井字街、石牛、永丰,常遭寇匪散兵蹂躏,而荷叶神冲这一方宝地,均未受丝毫损伤,真是人间奇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外桃源!   怪不得人们说,这样的宝地不出天子才是怪事。曾国藩虽不是什么皇帝,但他是清廷满汉政权中权位最高的一位汉人,位居候爵,已名扬天下,而白玉堂成为文臣武将瞻仰的地方。  

清末,许多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大臣武将达官贵人及曾国藩众多幕僚、部将曾多次瞻仰白玉堂。  

解放前,国民党上层党政军要人专程来“白玉堂”朝圣。中华民国第一号人物蒋介石亦来过这里,并亲自下文,明令曾国藩故居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富丽豪华的大夫第

“白玉堂”的左面有一条小河,这小河是从上方那狭小而深遽的溪谷的裂缝中涌出来的,带着愉快的滔滔不绝的潺湲声不分昼夜地流,河底小小白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都是高山,尽是茂林修竹,又是一片优美的山水、优美的田园风光。一条青石路沿河直延伸到了大坪,映人你眼帘的便是一栋近二华里长的大屋,这就是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大夫第。

“大夫第”背靠乌云峰,门朝紫云峰象形山,从九峰山发源的涓水河,洋洋洒洒转过几个大弯,绕过屋场下首山嘴,回环着流向了高嵋山麓。屋前山脚下,有数眼井泉,清彻甘冽无比,每天可供数千人饮用,且四季长流不涸。门前大田垅足有八百余亩良田,视野开阔。房屋四周,重峦叠峰,终年云蒸霞蔚,林木苍郁如画。

“大夫第”规模宏丽,宅地总长600多米,宽约二百三十米,总面积十三万多平方米。里面是由竹亭公祠、敦德堂、奖善堂三大部分组成。三处结构基本相同,每处都是三正六横,共计九正十八厅。敦德堂和奖善堂各有房子一百零八间,右边第三正都是书房,书房前面都是一块大空坪。两堂前面都是一口半月形大水塘。水塘和正宅之间都是一块很宽的大禾场坪。禾场坪前沿都建有旗座。

敦德堂正宅由三正两横构成,从围城的槽门进来,过了大禾场坪,登上八级花岗石阶级,便到了前厅台阶上。台阶边由长方形白色花岗石条砌成。台阶上挺立四根高八米左右、大一抱围左右的花岗石檐柱,中间两根正对前厅大门的门框。大门有两米多宽,由四根整块花岗石料组装而成的。门的上端角花为石雕云水花纹,门的下端左右各有一个磨得发亮、刻有花纹图案的长方体石墩。石墩正对着台阶边上两只一米多高的大石狮子。厅门上方有一长方形壁额,上书“敦德堂”三个大楷书字。门厅由两扇近三米长、一米宽、十多公分厚的木板做成,上饰朱红广漆,画有两个执戟、毗角裂嘴、双目圆睁的大门神。厅堂两边是青砖山墙,高十一米。走过天井,来到了中厅。中厅大门门楣上方悬挂竖形红底金字长匾,匾的四边雕刻成双龙戏珠花纹图案,上面写了“威毅伯第”四个大字。前厅后廊与中厅台阶走廊及左右两边的回廊组成一个四合院。阶廊四周都是八米左右高、抱围大的朱红广漆圆木檐柱。过了中厅便来到了正厅,也是一个四合院。这里的房子高于中厅。三厅两边是正房。三正厅室两边各是三横居室,每横居室之间各开有三口天井,三口天井之间是两条过道。过道又与回廊组成一个小四合院,讲话时回声四起,久久不绝。

大夫第“敦德堂”与“奖善堂”气势宏伟且富丽堂皇,建筑质量十分讲究。  

正宅栋梁、廊柱、横枋都是珍贵的楠木、梓木、梨木和杉木之类。百多年的今天,它们仍然完好,特别是那些抱多围大、九米左右高的廊柱148根,都是整整齐齐的,这绝不是一个地方能够买得够数的。再看砖料,每个青砖都磨得四平八正出光发亮;所有砖墙砌泥都只有鞋底般厚,墙壁平滑如镜。至于石料,全是花岗岩的。门厅石料每根长有5米上下,宽40公分左右,厚50公分左右,都磨得光亮如镜,可照人影;每条石门厅都雕有花纹图案;天井、台阶的石料,辄是一丝不苟,每根长7米上下。再看窗棂,凡是厅堂的都镂空成回文格,中间镶嵌五彩销金图图案。山墙中的窗户,中间镂空一个“喜”字,“喜”字四周环绕各种花纹图案。所有栋梁、横枋都阴刻或彩绘云龙、山水、花卉图案。横贯在廊柱中的梁枋,更是金辉善面,彩焕螭头。高高的柱枋上挂着使人眼花缭乱的彩灯:有北京古雅的红缎宫灯、广东时髦的走马灯、浙江针刺的花纹灯、上海彩绘龙灯等等,方圆扁平,花样繁多。每当夜幕降临时,万灯齐明,透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辉,使整个宅院神秘兮兮,仿佛是一座琳宫。

庭院五步一草、十步一花。在回廊过道和天井四周,摆满了各种盆栽花。如朵大色白的花靡花,清香馥郁;娇艳妩媚的牡丹花,雍容富贵;四季不谢的月季花,清香袭人。另外君子兰、芍药花、水仙花、风仙花等也随处可见。特别是天井间墙上萝壁倒挂,有如翠带飘飘,游龙依依,另有一番风景。

居室里的陈设典雅豪华:家具大都是紫檀木、花梨木、红木、杞梓木、铁梨木做的,大都雕镂雕成有着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喜鹊和梅花组成的“喜上眉梢”、莲花和鲤鱼组成的“连年有鱼”、云朵与蝙蝠组成的“百福永留”等。

台桌上,玻璃框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名贵瓷器。从产地来看,有河北的定窑和磁窑,河南的汝窑、官窑和钧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和右州窑,湖南的醴陵窑,福建的建窑和德化窑,陕西的耀州窑等。从花纹图案来看,有龙水、龙凤、松梅、菊竹、兰竹等等。从花色品种来看,有“象牙白”、“天鹅绒白”、“鹧鸪斑”、“海棠红”、“玫瑰紫”等。从制作工艺来看,有贴花、印花、堆花、划花等。即使书画折扇也都出自名家之手,华贵高雅,琳琅满目。

先大夫祠的基本构造与敦德堂一样,只多了一个诰封亭和一个牌枋槽门。

大夫第主体工程完成后不久,在曾国藩的催促下,曾国荃赶赴军营,将敦德堂交长子曾纪瑞管理。次子曾纪官管理奖善堂,妻熊氏夫人等住大夫第。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破南京后,曾国荃告假回家,住大夫第。

“大夫第”可以说是处处金碧辉煌,胜似皇宫。建宅时,从江苏、浙江请来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工匠,精心制造了九年。别墅的许多大梁和廊柱,都是由湘军的长江水师战船从南京由水路运往荷叶塘的。耗资一千多万。

大夫第的建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国荃本想把大夫第建成富丽堂皇的宫殿,屋脊安装琉璃宝顶,上盖琉璃瓦,槽门前建造浮桥。不料一天,钦差大臣彭玉麟身着一件长便衣,脚穿布鞋,来到了大夫第,一进门便问守门人:“老九在家吗?”(曾国荃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九)守门人见他穿着很平常,于是把他吆喝走了。可是一想:此人口气好大,竟敢直呼曾国荃的排行名!(这里方圆百里的士绅和老百姓,人人称呼曾国荃为“九宫保大人”)肯定来头不细,于是急忙禀告曾国荃。曾国荃一问来人长相高矮,猛然想起是彭玉麟,立即追了出去。曾国荃追上彭玉麟后连声道歉,彭玉麟只说了两句话:“浮桥拆掉,屋减三尺”,便扬长而去。因此,大夫第前面的浮桥后来没有了,房屋的山字墙也矮了三尺,才避免了一场大祸。

三、风水极佳的万宜堂

“大夫第”向衡阳方向前进三华里,来到了双峰县荷叶镇的峡石村,“万宜堂”就座落在这里,系曾国藩大弟曾国潢的住宅。它是曾国潢继修善堂之后建造的一座颇具明代风格、规模较为宏丽的别墅。

万宜堂背靠卧龙山,门朝波萝峰,距九峰山不远,地理风水极佳,四面群山环绕,屋前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农田,蜿蜒曲折的沙底小河从田间穿过。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万宜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宅第有座高高的围墙。围墙东面是一个八角重檐亭子,西门是进入宅院的槽门。门上端有一块白底红字彩纹匾额,上面写着“万宜堂”三个斗大的楷书字。走进槽门,便是一块十分开阔的大坪。大坪北面是正厅和正房。东西两侧各是三横厢房。正厅正房前面的台阶很宽很宽,四根八米长左右的朱红广漆大圆木檐柱挺立在台阶上,给人一种雄浑肃穆的感觉。正厅门楣上端是曾国藩转赠的斗大的御赠“福”字。正厅左右两侧是正房。正房过去是三横厢房。厢房中有两个长长的天井,每两天井中间是过道和过厅。厢房东西两侧是回廊,檐柱都有八米高左右,屋内阳光充足,空气对流。

万宜堂是一栋雕梁画栋、青瓦粉墙、飞檐斗拱的高楼大厦,山青水秀,别具江南风味。也就是在这栋大厦里人才辈出。

曾昭伦,1899年便出生于万宜堂,留学美国,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部副部长。夫人俞大因系北京俞明颐第四女,北京大学教授。俞大因的母亲曾广珊系曾国藩的孙女。俞大因的胞兄俞大维是台湾前任国民党国防部长。

曾昭燏系曾国潢的曾孙女,宣统元年(1909)生于万宜堂,12岁进长沙艺芳女校读书,继升高中。民国十八年(1929)人南京大学外语系,翌年转国文系。民国二十四年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考古学,第二年获硕士学位。旋转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为院研究员,不久,在伦敦大学考古学系任助教。

民国二十八年,曾昭燏回国,先后在中央博物院任要职。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曾昭燏被任命为副院长、院长,是我国著名的女考古学家。

曾国潢与湘军大将易良翰、国民党军政部长、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均有姻亲关系。曾国潢次子曾纪湘与易良翰之女结婚,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楣与谭延闿之子谭季甫成亲。此外,万宜堂还出了许多大学生和教授。

四、风景秀丽的“有恒堂”

“有恒堂”是曾国藩满弟曾国葆的住宅,坐落在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荷叶村,距万宜堂只五华里,其规模远不及“大夫第”,但在荷叶也十分著名。

有恒堂是由曾国藩资助,曾国潢代曾国葆在家建造的。曾国葆无子,曾国潢将次子曾纪渠抚给他为嗣。

有恒堂依山傍水,四面青山为屏,风景秀丽。内有72间房屋,布局比较讲究。整栋房屋是由一正四横房屋、空坪、旗座、池塘、外加围墙所组成,左右平整对称。每边南北两向共房屋十间,西向为一小间,东向一长间与正厅方向一致;四向中间是一个有四间屋长、一间屋宽的长方形大天井,两个花池紧靠厢记的旁边。花池的规模很大,有两间厢房长、一间正房宽。这两个花池的水面像两块巨大透明的长方形镜子,一年四季把整个有恒堂的外貌全照映在水池里;宅院后山上苍翠的树木也倒立在水底,像一株株翠绿的珊瑚。池中那座假山上,由红色、黄色、紫色构成了一幅彩图,灿烂得晃眼。

有恒堂不但外景美观,而且内部建设也非同一般。它吸取了大夫第因屋高天井小致使宅院阴暗潮湿的教训,所以天井大于大夫第的两倍,厢房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天井里还栽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好像花园一样,令人赏心悦目,悠悠自得。

有恒堂出了一批国民党的将官。

曾广武,1902年12月出生于荷叶有恒堂。黄埔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抗日初期任国民政府淞沪警备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系陆军少将,后授中将军衔。

曾广泰,1895年生于荷口有恒堂,抗日时期任国民党陆军少将。  

曾昭栗,1916年生于荷叶有恒堂,广泰长子,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42年晋升陆军中校,后去台湾,授中将军衔。

曾广坛,1908年生于有恒堂,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抗战初期为陆军少将。

曾广祜,1890年生,国民党南京中央陆军讲武学堂毕业,出任甘肃陆军高级参谋,特派驻甘绥靖主任等职。

曾广俊,1873年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出任国民党陆军部航空署、保定军官学校教官。

还有,曾广泽、曾广溥、曾昭佑、曾昭明、曾昭柯等均毕业于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战初期为上校2人、中校3人。

五、两次治丧黄金堂

黄金堂是曾国藩的第二故居,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良江村,一正两横,外有槽门。正中是一个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一道两人高的白色粉墙,把整个黄金堂严严实实地围住在里面。大门口悬挂的金边兰底“进士第”竖匾,门旁两个高大威武的石狮,都显示出主人的特殊地位。

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曾国藩好不容易盼来了圣旨,令其典试江西充正考官,可是他母亲便在这一天去世了。曾国藩六月二十四日出都,七月二十五日在安徽太湖之小池驿,突然接列母亲去世的噩耗,便立即改道回家,急急由水路经江西、湖北转入湖南洞庭湖再经益阳达湘乡,于八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到了贺家坳。九弟国荃,满弟国葆早已在这里迎候,见到腰里系着麻绳的大哥从轿子中走出,两个弟弟一齐痛哭起来,曾国藩也落下了眼泪。曾国荃自道光二十二年离家后,兄弟曾未见面,曾国葆则是分别12年了。曾国藩见两个弟弟已长大成人,又喜又悲,便一同步行回家。

离黄金堂不远处,曾国藩一眼看到家门口素灯高挂,魂幡飘摇,万分悲痛,便三步并作两步朝大门走去。三道大门早已打开,曾府老少数十人一律站在中门两傍。曾国藩一眼看见父亲拄着拐杖站在正中,便不顾一切地跑上去,双膝跪在父亲面前,眼泪一串串地掉了下来,姐姐国兰、妹妹国蕙、国芝、弟弟国潢、国华一齐走过来,将他扶起。曾国藩便在弟妹们的簇拥下,跌跌撞撞地向灵堂奔去,“娘呀,娘呀”地喊着,整个灵堂又是一片哭声,曾国藩的弟妹们哭倒在棺材旁边。大家思念老太太生前的盛德,更为国藩的纯孝所感动。极度的悲痛,乌云般地罩住曾府灵堂,泪珠如雨水般地洒在棺木旁,洒在遗像前。

吃罢晚饭,曾国藩不顾休息,坚持要为母亲守灵。这时,他已换上了孝服,先恭恭敬敬地在母亲遗像前磕了三个头,然后洗净双手,给每个香炉插上香,给每支蜡烛剪去烛芯。再把国葆弟喊过来,要他指挥仆人们,把自己沿途带回的署江西巡抚陆元烺、江西学政沈兆霖、湖北巡抚常大淳的挽联高高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曾国藩手捻胡须,认真地欣赏这三位地位最高的人送的挽联,看着看着,禁不住念出声来:

星使从柴桑归来,闻慈母一笑登天,想岳轴千寻,魂依苍昊;

皇诰自阙前颁下,忆家门屡蒙异数,怅烟云万里,望断青山。

“真不愧衡阳才子,意好,字好,堪称双绝。”他心里称赞不已。

办完母亲的丧事后,曾国藩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办湖南团练。咸丰三年,舅子欧阳牧云护送其夫人及全家从京师返湘。这时候黄金堂住了澄第、沅弟及国藩全家。房屋虽有所扩建,但仍显得拥挤。此时,黄金堂就是曾国藩的小家乡,在乡下,还只算得上一个中、小地主。  

咸丰七年二月十一日,是个愁云渗淡、天地晦暗的日子。吃过中饭后,曾国藩告别前来瑞州送行的彭玉麟、杨载福和康福等文武官员僚属,带着六弟国华、九弟国荃及仆人,踏上回家的路途为父奔丧。

兄弟三人默默地骑在马上赶路。曾国藩的心更象满天无边无际的阴云一样,沉甸甸、紧巴巴地,于二月二十日才赶到黄金堂,其父去世时间是二月初四日。  

同治二年(1863)农历八月十九日,曾国藩妻子欧阳夫人赴安庆公署。曾家便雇请朱金权到黄金堂居住看管房子,每年给酬金为三十石谷,黄金堂很快冷落下去了,后来富厚堂建成后,黄金堂就成为富厚堂的庄房。

六、毅勇候第富厚堂

富厚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屋名的来历,出自惠敏公照《汉书》功臣表中,关于列候记有“富厚如之”之语。

富厚堂的建筑,是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花了十年功夫,占地为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几百米的围墙使全宅形成一个园形。宅有东西两门,进门便是一个半月形的石板大坪,半月形外是一张大塘,塘也是半月形,有如泮宫。中门因为门楼很宽,所以不显得很大。进了门便是一个四合大院。房屋为土石木结构,回廊式风格,辟有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亮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当年正门上悬挂着“毅勇候”朱地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着大清龙风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景象十分壮观。整个建筑虽具候府规模却显得古朴大方,虽有雕梁画栋却不显得富丽堂皇,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尚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田亩,亦自无妨”的意旨。第一期工程于同治五年(1866)重阳节竣工,是年十一月,欧阳夫人和儿子纪泽、纪鸿及儿媳、孙儿、孙女离开两江总督署,全眷住进了新房。

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

八本堂是富厚堂的正宅住房,一字排开,有三扇大门。走进正中的大门进厅,四面神台上方横梁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黑地金字匾,匾的正中是曾国藩亲笔书写的“八本堂”三个楷书大字;下方是曾纪泽用隶书写的“八本”家训。这八本家训,一直为曾国藩后裔所效行。八本堂匾额的正中央的上端安放一块敕封红底金字长匾,上书“太子太保”四字。八本堂背面是过厅,过厅背面照壁上高悬一块白地兰字长横匾,上面有曾国藩亲自撰写的“肃雍和鸣”四个尺余见方的楷书字,笔力刚劲,气势雄浑。

出过厅便到了后正厅。后正厅靠西墙是神龛,神龛上面顶罩雕镂着五条盘绕交错的金龙,五条金龙头部交汇处为一颗大宝珠。神龛里的中正竖立着一块黑底金字长形牌位,上书“曾氏历代先亲神位”。神龛前面一排红漆柱子的中间两根上各挂一块黑底金字长匾,其中南边那块上面写着“念祖兴仁”,北边上写着“乡邦蒙庆”。神龛顶上横梁正中,悬挂着同治皇帝九年钦赐给曾国藩的黑底金字大匾,上面写着“勋高柱石”四个大字。神台正中有两幅金边玻璃相屏,分别嵌着曾国藩和他的夫人欧阳氏的画像。画像前面摆着江西鄱阳县知县贺宏轩敬赠给曾国藩的白瓷青花香炉。香炉是同治十二年(1872)景德镇制作的。工艺十分精美,质地雪白如玉,晶莹透亮,花纹图案有角花、团花、宝相花三种,色调淡雅自然。香炉通高七十五厘米,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四方匾斗形,中部为扁鼓形,底部为四足。后正厅南北两面高墙上悬挂着咸丰皇帝九年御书钦赐给曾国藩的竖匾,上面分别写着“福、寿”二字。

八本堂的南边筱吟斋,共八间房子,紧靠八本堂四间正房,是曾纪鸿夫妇的居室。靠南边的四间是曾纪泽的几个妹妹和他的第三子曾广銮夫妇的住所。后来曾纪鸿患结核病早逝,郭筠夫人一直住在这里。

后正厅的厅堂两边各有八间房子,其中靠北边四间是曾国藩夫人欧阳氏的起居之所;紧靠南边四间是曾纪泽夫妇的住所。其余两边共八间是曾纪鸿长子曾广钧和妻子赵氏,侧室陈氏及其子女曾昭华、曾宝荪和曾纪泽抚子曾广铨,曾纪鸿三子曾广镕、五子曾广钟等人的住房。

前正厅南北两端分别是勤政斋和宏贲斋。这里是曾国藩兄弟子侄研讨国事、处理政务的地方。勤政斋南面墙上悬挂着一幅中堂,上面是曾国藩亲笔撰的“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八个大字。宏贲斋是曾纪鸿的书斋名,墙上挂着曾国藩亲书的中堂:“虚心实力,勤苦谨慎”。

在前正厅和后正厅两端各有两横房屋,南端有无慢室、艺芳馆和藏书楼。“无慢室”兰底金字的木匾挂在八方门的上端.门的两边有一副阴刻兰底金字木匾对联,起边是“清芬四守”;落边是“盛德日新”。  

富厚堂的求阙斋,据称是中国近代四大藏书楼之一,楼长42米,宽9米,砖木结构,为三层楼仿宋建筑。一楼外走廊全以花岗石为柱;二楼四周有外走廊,可以晒书;三楼五间书室,四面透风。一至三楼都修有专用上下书籍的通道。

曾国藩爱书如命,藏书为宝。少年时就喜欢读书,常借钱买书。当了官他仍把读书摆在八本信条的首位,每任职一方,总遍访书肆,买书读书,常把书寄回家去。在他写给儿子纪泽400余封家书中,多数谈的是买书、读书、藏书。经常叮嘱其弟国荃等“攻城略地后,若有乡绅以遣集见赠者,或近处可以?觅,望付数件寄家”。这样日积月累,公记书楼的藏书既多又富,计有10万册以上。整个富厚堂内共有藏书楼7幢,藏有各种书籍39万多册,名贵字画近千幅,还有很多珍贵文史资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省、县志,凡曾国藩做过官的地方而有县志的都收藏起来。如《李秀成供状》、曾国藩父子生平手稿、古玩文物等,而且大部分保存完好,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也就是这一藏书楼,哺育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曾氏大家族。

1949年8月,曾约农、曾宝荪请国民党武装部队保护,雇挑夫数十人将曾国藩、曾纪泽父子的家书、日记、书札及有关重要文献,其中包括《李秀成自述》原稿真本等,从富厚堂运出,辗转至香港、台湾,后皆珍藏于台北图书馆。解放后,新中国十分重视文物保护,于50年代初便由湖南图书馆接收保管,尚有大部分图书皆珍藏于湖南省图书馆。

富厚堂候府内最旖旎的风景要数缉园。缉园虽小,却风光独秀。里面有山有水有亭台有楼阁,欣赏缉园,步步生情,处处有景,好像到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园内有一小荷塘,塘上有一小桥,当你步人小桥之上,望望一塘碧水,水中映着一轮太阳,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水中游鱼众多,金丝鲤鱼,衔云吐雾,在碧里一沉一浮,逍遥自在。其他鱼也不甘示弱,互相追逐,互相朴腾,好一个水上乐园。

缉园的茶花树更令人注目,清凉的茶树上的果实象珊瑚一般,自秋至春,播香吐艳,置身于其间,顿感心旷神怡。正如曾纪泽诗云:

缉园池岸百花铺,水榭颖然峙右隅。  

晓露润花香世界,清泉人沼小江湖。 

堤根白鹭驯如鸭,泥底青鱼美似鲈。 

粉墨精良蓝本在,倩谁儒笔绘成图。  

缉园!真是太美了。  

富厚堂屋后的山原来没有这么高,据说在开挖地基时,将打基脚的泥土堆积后山,才变成如今的模样。  

山上长满了松树、楠竹,四季如春。树木的交错的枝梢,繁盛地伸展开来的好象颤动的叶子织成的不整的穹门和碧绿的云,停在清朗的蔚蓝的天下。娇嫩的松球果象黄澄澄的小灯笼似的闪亮,每一根松针都各自独立地闪烁着红里透蓝的羽翎的色彩,鱼鳞状的绿色树干被点点阳光照耀得贝母般绚烂。  

座落于山南的鸟鹤楼,另有一番景致。一年四季,百鸟盘旋其中,翩翩青林间,一唱一和地在林中互相召唤着。特别是每到春天,大群大群的白鹭都飞来了,成千上万,整山变成白银色的世界,鸟的乐园。  

大清早,人们偷偷上山拾鸟蛋,一次可捡几箩筐,若是被主人发现了,不是罚款便是指责,因为这是候府的风景林区,一般是不准别人进山的。  

如果你站在山坡上,俯视之,屋前田畴青绿,泪水河蜿蜒穿塅东去。眼眸下的富厚堂,正宅如同北京的四合院。屋顶上一行行鱼鳞似的青瓦,屋脊上金黄色的琉璃宝顶,南北藏书楼的飞阁重檐,又使你觉得曾府非同寻常。  

山顶上建有棋亭、茶亭、鸟鹤楼、炮台。品茗对奕此间,定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可使你神清气爽,流连忘返。登小山顶南端的二层炮台,可以俯瞰富托全境,令站岗放哨者一目了然,他们日以继夜地护卫着这里的祥和与安宁。  

富厚堂内外,遍布珍树奇花异卉,真是美不胜收!鲜嫩的、永远翠绿的草地;草地两旁,花卉和花圃种得多么美丽!瞧这些用各式花朵组成的图案、名字和装饰!而那一条条麻石铺成的小道,又恰似编在它们中间的滚着五彩花边的浅棕色饰带。一棵棵小树修剪得那么整齐。斑竹、水竹、石竹、粽叶竹、黑竹、凤尾竹,叶叶生风,枝枝拂云,清气弥漫天地间。  

好一个荷叶塘,好一个富厚堂,天人相应,山水相辉,乾坤相接,真不愧是人间的天堂。

下载全文:
 
来源:《双峰文史》第6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