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字孟容,一字潜夫,号霞仙,晚年著述,署名凫翁,娄底茶园山人(现属娄底市茶园乡),生于前清嘉庆二十一年,卒于同治十二年。历官四川布政,陕西巡抚,卓著政绩。入仕途前,家本殷富。少年读书养晦书屋,书屋盖建在遂初园之先,与老屋儒阶庄背抵毗连,中有肾形小山,屋宇呈条形,前门朝东北,有长形菜圃,屋后有鱼塘,清水盈盈。畔山坡一室,内砌梯级上达楼房,临窗观眺,屋后梯田,阡陌纵横,环接山坡竹木,天光云影,倒映鱼池,环境至为清幽,是读书养性之最佳处所。刘蓉一生学问品德,即在此优美空间奠定良好基础。
嗣后,攻读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同室共窗,日夕相处,友谊益深。
曾国藩学满府试及第,当他欲参加京试时,家计一时不宽,路费难筹,处境维艰。曾抵刘家探蓉,互诉衷情,蓉禀于父:“国藩,儿同窗挚友,学品俱优,赴京应试,川资不足,事急来求,请济急需。”父观曾品,确是不凡,当无二言,助国藩成行,后果金榜题名,荣中进士。
咸丰初,清政每况愈下,太平军兴,曾国藩倡办湘军,邀蓉任军旅幕僚。蓉身材魁伟,畅晓戎机,布谍报以剌敌情,观地形以据要塞,助国藩与太平军转战大江南北,屡建军功。蓉胸怀开朗,待人以诚,遇事讲求实效,不图幸进,故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等湘军将领。无不激赏蓉才,先后争奏清廷,言蓉系栋梁之材,可畀藩疆重任。会骆秉章授督川之命,遂起蓉司四川布政使之职。
帝阅曾、胡、骆等奏章,知蓉识武略,兼优文事,钦允所请,赐蓉以恩科举人,过去茶园乡刘氏宗祠大厅,曾悬有“钦赐恩科举人刘蓉”之金字长牌。
蓉于太平天国晚年,致书曾大元帅,略言:“数年之间,事变势变,昌辉杀东王,将士各护其主,斗志下降,达开谙诸王角斗恶化,知大事不可为,举旆入川。钱江失踪,寄迹山林,明哲保身,秀全已失股肱,眼底处境,如鞭指夕阳,车停歧路,大帅及时邀檄各军,分途迈进,以危金陵,洪必败绩,机不可失。”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由广西、贵州入川,骆秉章命刘蓉督战阻石达开于川南。二年春,达开率军纡回滇、黔,渡金沙江,往川西突围,蓉派重兵扼守大渡河,太平军粮尽援绝,达开被擒处死。未几,曾国藩平定大局,位跃相国,适蓉平定任武等领导之西北回民事变有功,乃奏于帝:“湘乡刘蓉,器识宏广,可藩疆之任……”帝准其奏,任蓉为陕西巡抚。
蓉巡抚陕西二年,因病请求退休,书嘱其子鸿业就旧宅后筑室以待。其后又过两年罢官还山,续建厅堂、亭台,命名遂初园。
蓉官陕西时,京城部份仕宦,不甚明瞭刘蓉底蕴,以蓉由幕僚而至巡抚,升职有如踖等,疑嫉丛生,蔡寿棋乃帝奏云:“湘乡刘蓉,夤缘得官”。帝着刘蓉自白交代。蓉之回奏,按理述功,意诚语切,帝阅面有喜色。
蔡寿祺党羽探知劾刘无着,以银贿宦官,暗抄刘蓉回奏全文,吹毛求疵,摘刘蓉奏中二句复奏帝云:“圣人尚自言过,刘蓉何人,敢于陛下前谬言(昼不惭于神明,夜不盲于梦寝)乎?”与此同时,蔡党另奏刘蓉部属拐饷潜逃,劾蓉治军不严,用人不当,有失职责。刘蓉终因此去官,遂愿还乡。
蓉返茶园故居,于卧室左侧,盖瓦屋三间,命名玩易阁,潜读经书,深居简出,七年无间。
蓉前后为官六年,治秦时,曾赢得“政声斐然”之颂碑。又抚陕西时,某邑于孔庙后建书院,适蓉巡视该邑,邑令请书匾额,蓉即援笔写上“人之初”三字,风流余韵,久被汉中。
蓉身经被劾风波,淡视仕途,日除读书写作外,间与左宗棠、彭玉麟等,谈论经籍,间话浮沉。钦使到家,谕任上海道一席,托故侍亲不受。
蓉为诸生时,潜心正学,粹然儒士,酷爱古书古画。曾涤生为相国时,得宋版汉书全集,为汲古阁刊刻,至为珍贵,曾以前汉书赠蓉,蓉如获至宝,慎藏细读,人莫能知,其嗜书笃学若此。
蓉于军次,与曾国藩等结盟兄弟十人,各于姓氏或名字末尾,添呼仙字,以示盟意,往年军务倥偬,十仙虽个别间过往频繁,却从未全体一起,畅叙间情,自武昌及三河之战失利,罗仙泽南,骆仙秉章先后殉难,雁行折翼,痛不可言。同治四年十月,适蓉五秩诞辰,八仙趁祝蓉寿齐会娄底刘宅,蓉陪诸仙开怀畅饮,浇洗离情,当时传为美谈。
复有一年重阳,蓉陪曾国藩游吾乡胜岩洞,洞内有观世音雕像,曾雅兴徐发,面对观音而顾蓉曰:“有心向善,何必远朝南海”,蓉不假思索答道:“诚意拜佛,此处就是灵山”。意高词妙,二人相视而笑。此一佳对,其后便作胜岩洞外楹联。
蓉卒于同治十二年十月,享年57岁,曾国藩以同窗知已,一殿僚寅,又系军次结盟兄弟,并成儿女亲家,乃亲临悼奠。
蓉遗著有养晦堂文集、诗集、词集六卷行世。《习惯说》一文,后人视为文中佳作,文简语朴,而寓意深长,民国以来,长期选为中学语文课文,迄今脍炙人口。蓉晚年著述甚多,惜未成编,一代硕才,赍志以终。
刘蓉遗著中,以养晦堂诗集最足反映平生心声。兹摘录部分诗作,藉作文学性的鉴赏:如《自题画箑芙蓉》。
十年穷壤埋头角,一纸寒花隐姓名,莫把荣枯问当世,眼前原是过来身。
《题苏云湖小影》:
阅历沧桑几劫尘,须眉犹剩六朝春。不须画问麒麟阁,江上烟花要主人。
冲襟乐道之概,早已流诸吟咏。蓉虽不以诗名,而才气纵横,信手拈来,神机溢跃,格调自高。如《女萝》:
岩岩千丈松,槎枒挺江表。郁郁附生萝,托根在高杪。弱干互缠绵,柔丝自环抱。自谓托身荣,濯濯矜文藻,委弃大道旁,生趣日以槁。置身岂不高,寄生良可悎,感此长太息,吁嗟尔小草。
《朱张渡送郭筠仙之湘阴别后追赋》:
渡头春涨碧如油,渡口闲鸥去复留。我来挥泪送行舟,沮眼盈盈水不秋,把酒问君重来夕,君指关山秋月白,秋月重圆又复缺,天边盼断飞鸿翮。独上愁台三弄笛,一声飞入暮云碧。
《还山篇奉寄涤生相国》:
吾乡相国何雄恢,驰驱六合鞭群材。三湘子弟飞熊虎,诸昆叱咤生风雷。手挽铜驼出荆棘,指麾玉麈清尘埃,十年心血旄头落,百战威声虎口来。狼烟扫尽狐狸走,雄藩初对姑苏开。只夸金印大如斗,焉知华发霜成堆。勋名富贵定何有,太空云物浮崔嵬。不见古来公侯著绩处,但余高冢埋苍苔。健儿战骨绾秋草,霸图雄略沉荒台。功成名遂身不退,劬劳鞅掌胡为哉。南岳巍巍固天纵,岩栖要得幽人共。武乡尽瘁事何成,邺侯还山身更重。深山猿鹤自来宾,满腹甲兵欲安用。息肩且放桔槔闲,投戈永谢蛮触哄。天际云烟自古今。山中甲子何罅缝。清籁消忧万壑迎,悬流洗垢千岩送。留侯辟谷意非狂,淮阴就醢词何痛,旦壑芝术驻颓颜,共抉烟霞蹑飞鞚。青霄已快翔双鸿,丹穴终看巢三凤。题诗远寄多髯公,唤起黄州春一梦。
《九月还山》:
旧日吹笙客,翩然控鹤还,故交多白叟,不老只青山。松壑如相待,蓬芦好在闲。归还何淡宕,忧乐两无关。
《山居感兴》:
物外得安宅,花间敞竹轩。春风如欲语,旧梦了无痕。日月穿双牖,乾坤窍一门。尧夫今逝矣,此妙更谁论。
《麓山题壁》:
芙蓉顶上踏歌行,百丈飞泉答啸声。万里征鸿留爪迹,千秋过客剩诗名。烟花住我春三月,山鸟呼入夜五更。射策请缨成底事,山中猿鹤是苍生。
《长沙夜雨闷甚,寄怀曾涤生郭筠仙》:
半夜西风卷败荷,定王台畔雨声多。无边别憾惊秋早,纵得重逢奈老何。短笛催残江上梦,一樽潦倒渭城歌。茫茫身世吾何似,要把青衫换钓蓑。
《将别西安漫吟》:
迢递天河走病翁,天涯飘泊逐飞蓬。人亡人得蕉中鹿,年去年来塞上鸿。汗马功名归昨梦,莼鲈心事向秋风.故山猿鹤如相怨,月冷霜凄薏帐空。
《遂初园落成》:
二顷曾无负郭田,一囊剩有买山钱。则开松岛新烟月,止得桃源小洞天,笠泽鱼樵无俗子,淮南鸡犬是神仙。人间福地谁消得,只让王维住辋川。
《渔舟春泛图》:
此身真合老烟波,一棹渔舟一放歌。路远待寻桃叶去,湾长消受柳阴多。月明遥浦刚垂钓,雨颂春山便著蓑。今夜洒醺何处宿,荻芦花下白鸥坡。
断句亦多佳构,如《乡思》:
潇湘夜雨三更梦,桃李春风二月花。
《雪后寻梅不遇》:
断桥流水凄凉笛,古寺寒山寂历钟。
《遣杯》:
佐汉张良心恋阙,安唐李泌早还山。
《闲游》:
槐树阴浓初戏马,杏花村远听提壶。
《夜雨书怀》:
黄叶满林秋著句,青灯一几夜横书。
《山居》:
风动疏篁琴自语,月窥方沼镜生波。
以上吟咏,抒怀述志,具见才情,毋怪曾国藩对他至为敬重,视“赛诸葛”刘蓉为畏友,其《怀刘蓉》诗,可见刘霞仙在曾涤生心目中份量,诗云:
我思竟何属,四海一刘蓉。具眼窥皇古,低头拜老农。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他日余能访,千山捉老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