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府——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址,位于长沙市中心的黄兴路与中山路交会处,即今长沙青少年宫内。这里原是清代巡抚衙门的所在地。今青少年宫内的双清亭、丰乐亭、澄湘亭见证了清巡抚衙门所在地的那段历史。1911年10月,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首任都督焦达峰曾在这里就职;10天后,也是在这里英勇就义。
焦达峰(1886-1911),原名大鹏,字鞠荪,湖南浏阳人。少年焦达峰受维新志士谭嗣同与自立军起义首领唐才常的影响,萌生了“排满兴汉”的思想。1905年,18岁的焦达峰在日本求学,结识了革命党人黄兴、孙中山,毅然加入同盟会,担任联络部长,负责联络各省会党。
1911年5月4日,焦达峰与杨任、居正、孙武、刘公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两湖起义,并商讨一省发动起义,一省立即响应的计划。会议约定:如长沙先起事,武昌响应;武昌先起事,则长沙迅速响应。 此后,焦达峰返回长沙,与浏阳同乡、长沙新军四十九标二营排长陈作新密商湖南起义,加紧对新军、巡防营及政、商、学界的联络工作。
武昌起义后的第三天,焦达峰马上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响应武昌首义问题。会上不少人犹豫不决。焦达峰大声疾呼:“武昌首义多日,我们湖南岂可袖手旁观,中国存亡在此一举,再不动手,更待何时?”大家如约响应起义。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亲自率军,分别攻小吴门和北门,占领军装局、咨议局,包围巡抚衙门,巡抚余格诚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擒斩首。长沙遂告光复。次日,宣告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成立,焦达峰、陈作新在巡抚衙门就任正、副都督,实行一系列整顿措施。几天后,岳州、衡阳、宝庆、常德、郴州、永州相继光复,湖南成为第一个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
都督府成立后,焦达峰朝气蓬勃,以平民革命精神雷厉风行地处理政务,接见民众,则更是“无间晨昏”。然而,以谭延闿为首的湖南立宪派却穷凶极恶地向革命派发动了进攻。10月31日,他们煽动一部分流氓地痞在北门外和丰火柴公司制造一起挤兑纸币的事件。留日士官生中的反动分子、 原第五十二标二营管带梅馨则指挥叛兵埋伏在和丰公司附近。下午三时,立宪派绅士常治跑到都督府向焦达峰报告说:“乱民闹事,滋扰秩序,请都督弹压。”焦达峰不知是计,即派陈作新前往调解。陈作新行经北门铁佛寺时,被梅馨指挥的叛兵砍死。很快,梅馨又带兵冲进都督府大堂。当时焦达峰正在与人讨论继续援鄂及解决湘西纠纷问题,旁人力劝他迅速回避。他却慷慨激昂地表示:“避将焉往?我为种族革命,凡我族之附义者,不问其为官僚,抑或绅士,作法皆容之……余惟有一身受之, 毋令残害我湘民。且余信革命终当成功。”说罢,挺身而出,向叛兵晓谕大义。但叛军不听,反将他刺伤并拉到都督府前坪桅杆边。面对凶神恶煞般的凶手,焦达峰挺身而立,面不改色地说:“要杀就杀在这里吧!”说完,从容不迫地向桅杆上的义旗敬了一个礼。叛兵蜂拥而上将他砍死。这位为民主革命奋斗不息的热血战士,循着谭嗣同、唐才常的足迹,壮烈地献出了他25岁的生命。
“三湘二杰(焦、陈),十日千秋”,震惊全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焦达峰为民国大将军,并由政府隆重公葬于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