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受人敬仰的先贤唐群英
作者:屈东福
【摘要】我母亲原本没见过唐群英,但却十分敬仰唐群英,并冒着风险长期保存她老人家一帧瓷像,后来好些人出高价不卖,竟无偿地把它献给了国家。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说来也算是缘份。

我母亲原本没见过唐群英,但却十分敬仰唐群英,并冒着风险长期保存她老人家一帧瓷像,后来好些人出高价不卖,竟无偿地把它献给了国家。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我们家是解放前从双峰迁来衡山三吉堂的。那时家境贫寒,母亲谢凤英是个童养媳,更是饱尝了旧社会男女不平等的苦楚。在三吉堂住下以后,母亲常听人讲起“八公公”的一些故事,说她是一个能说会道、敢做敢为的人,专为乡里人打抱不平,尤其是替妇女说话。哪家妇女受气挨打她都管。她在乡里办过学校,教妇女识字读书,给女子讲自立自强的道理,教妇女抬头做人等等。后来才弄清楚,这位“八公公”竟是一位当过民国期间妇女运动领袖的人物,名叫唐群英,就更增加了母亲对这位老人的敬仰之情了。

解放初期,唐群英的儿媳,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动员母亲也投入了妇女运动,还选为妇女组长。那时,母亲干得真起劲,她常说:“要像唐群英老人讲的那样,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女人。”白天,她带领组里的妇女和男人们一道投入减租反霸斗争;晚上,她积极参加民校学习文化。那时不像现在,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每晚到民校参加扫盲,要听很多闲话。但母亲好强,什么也不顾,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坚持学习不误,终于认识不少字。后来还评上了扫盲积极分子,又评上了模范妇女组长,受到过县里的表彰。这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也是与受唐群英的影响分不开的。

母亲对唐群英非常敬重,所以对这个瓷像视为至宝,很珍惜地保存了几十年。这个瓷像是唐群英当年在日本留学时照的,穿的是一身和服。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动乱的年代,保存这个像是要担风险的,搞不好就会说你立场有问题。可是母亲全然不顾,为了不让红卫兵搜去,便用一张厚纸遮盖起来,总算躲过了那场灾难,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妇联主席邓颖超提到了唐群英这位知名的人物。从中央到地方,不时有人来采访唐群英的事迹,收集她的史料,召开座谈会,以后又看到宣传唐群英老人的文章,我们才知道唐群英老人原来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这时,母亲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庆幸自己为保存这个珍贵的瓷像尽了一份责任,才开始取下那张遮盖多年的厚纸,把老人家的形象显露出来。

一些收购文物的人,很清楚这个瓷像的历史价值,不久就找到母亲要出高价收购,母亲坚决不肯。后来当政府发现唐群英还留有这个宝贵的瓷像时,便派人前来考察,母亲分文不取交给了文物部门,只提出给她留下一张照片,作为永久的纪念。

我作为唐群英老人诞生地的党支部书记,感到很光荣,也深感有责任宣传唐群英,就发动村民挖掘唐群英的史料,寻找唐群英的遗物。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唐氏家谱,以及她老人家使用过的水烟筒和睡过的木床、用过的书架等等,村民们都很自觉地献了出来。

唐群英的青年时代,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她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将军,因为作战勇敢,很快地升了官发了财,成了我们这一带的首富人家,号称“百亩大户”。黄泥町最气派的屋场,就算三吉堂了,正厅上还有“圣旨”楼,小时候我们都见过,大小房屋上百间,天井、花园都有好几个,后来都拆了,现在剩下这几间,是唐群英兄弟姐妹读书的地方,叫做“是吾家”。

从族谱上我们才知道,唐群英这位杰出的女性,还登上了唐氏七修族谱,分了一份田产,这在旧社会是很稀奇的事。唐群英的感人事迹很多,就拿她卖光田产办教育这点来说,就很受乡里人的尊敬。听一些老人说。唐群英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又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大人物,却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尤其是乡里的妇女,都很爱亲近她,遇到不公平的事,都爱找她评理,唐群英成了妇女们的“台柱子”,很多想不通的事,经过她一开导就弄明白了。这位老人又很爱做好事,原来我们村里曲潆庙那座石拱桥,就是她倡议并带头损资修建的;办学校、办公益事业她很慷慨,但自己花钱却很节省,穿着也很一般,晚年生活已很艰苦。唐群英老人去世以后,坟山上连碑都没一块。

1991年是唐群英诞生120周年,康克清同志特为她题词,尊称其为“一代女魂”。县政府拨专款为她修了墓、立了碑,还以她的名字将新桥中学改为群英中学。作为她家乡的人,我们都感到很光荣。为了把学校办好,早几年新桥镇党政领导,发动大家筹资扩建了校舍,在学校里建立了“唐群英文教纪念馆”,设立了“唐群英生平事迹展览室”,供世人瞻仰,这也算是做了我们应做的一件事,为大家人瞻仰这位伟大的女权运动先驱提供了一个宣传阵地。


下载全文:
 
来源:《唐群英文史料集萃》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