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忘不了熊院长及母校香山慈幼院
作者:李秀朴
【摘要】说起熊希龄院长及香山慈幼院的恩德,我们全家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说来也巧。我父亲李寿桐与熊院长同年同月出生,不过比熊院长大三天(父1870年农历6月22日生)。
  说起熊希龄院长及香山慈幼院的恩德,我们全家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说来也巧。我父亲李寿桐与熊院长同年同月出生,不过比熊院长大三天(父1870年农历6月22日生)。父亲祖籍徐州,小时候他念过三年私塾,因陶气罚跪,一气之下逃学不念了,又因家境贫困,故跑到外地当了兵,1951年去世,享年83岁。母亲1883年生,1903年与父亲结婚,家庭妇女,不识字,1984年辞世,寿终97岁。父亲早年一直跟随熊希龄先生,做警卫、保卫工作,熊先生当国务总理时,父任职“管带”(相当于营长职务),人称李管带。熊先生去热河任都统,我父亦随。后又跟随熊先生去陕西石油矿。

1919年,熊希龄院长创办香山慈幼院,父亲协助做过管理工作并监督施工,后任香山慈幼院园警队队长。当时园警队有60多队员,分别在男校前后门、女校前后门、双清大门、公园大门设岗位,晚上还巡逻。1928年(或1929年)父亲因年迈离职休闲,为了全家的生计,在院内山坡上开荒种地,打点粮食,卖点东西,维持生活。

我家人口众多,五个姐妹,一个弟弟,都先后在慈幼院学习过,不过只有大姐、二姐是正生,往下都是附生,由参加工作后的姐姐供给学费。大姐李秀实学习五年,二姐李秀蓉学习了十一年,她毕业后在西直门南草厂小学任教,每月银洋30多元,由她供给我们上学。我行三,1911年出生,1920—1924年在静宜女校学习(至初小四年级),1925—1926年入香慈刺绣工厂学习劳动(包吃、包穿),1927—1929年在香慈初师毕业(附生,师五级),1930—1932年在幼师毕业(见心斋幼师一年,交学费;帝王庙幼师一年,学费记帐)。1932—1935年我在保定师范幼儿园任教(肖汉三任校长),从此我开始和二姐李秀蓉一起负担四妹(李秀峰,在香慈念书六年)、五妹(李秀卿,短期在香慈学习)、小弟(李世宽,在香慈短期学习)的学费。

我和秀峰都在静宜女校学习了四年。该校校长是英敛之先生,其子英千里曾任北平社会局局长、台北教育局局长,其孙英若诚是著名演员,当过文化部长。静宜女校紧靠香山慈幼院的南边,设甲乙两个复式班走读。我记得当时是边学习、边做工(刺绣),免学费,中午一顿饭。女校学生曾与慈幼院一道开体育运动会。

有人问我“你认为香慈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我毫不含糊地说是教我们做人。在做人方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教育我们为人诚实、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熊院长经常在校会上讲自立、诚实、好好劳动做人的道理,至今铭记不忘。我这一辈子都注意艰苦朴素,不浪费,不讲吃讲穿。我工作几十年,都以诚实的态度去为人民服务,没有出过差错,我从1932年起一直在幼儿园工作,我非常热爱孩子,工作一贯认真负责。

慈幼院还有一点值得宣扬的是重视体育,记得同学们不仅打篮球、排球,当时还打网球,运动会上还设有低栏、高栏。记得李新清的姐姐李新英(外号鸭鸭子),还代表学校到南京参加全国运动会,跑50米呢!我回忆起当时运动会上唱的一首歌,其歌词还隐隐记得:“亚细亚洲,大陆东,八个民族文明种,试看龙争虎斗,历史威名重,如何睡狮睡朦胧,千年未醒桃源梦,哥哥姊姊大家起来快运动,齐心努力要把睡狮唤起,一跃比群雄,昆仑顶上哮长风,卑睨世界逞英勇,造个中华新国洗净病夫痛。”歌词中肯定有不少错误,希望学长们指正。

(董辅祯整理)


下载全文:
 
来源:《熊希龄从国务总理到爱国慈善家》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