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国民小学毕业后,在家补习两年。入院后在第一级,接受高小教育。中学部成立后,入初中一年级,毕业后即直接考入南开大学预料,每年寒暑假仍回院居住,旋在清华与燕京中间之第九首善工厂集居。熊院长本意由此地成立一私立大学,专收贫寒有志青年,分赴清华及燕京上课,可节省教学及图书研究等费用。时值余由协和割除盲肠炎,即在此地休养,熊院长亦常到此聚会,启导各同学作人处世之道。
南大毕业以后,适值“九•一八”事变后,各工商企业萧条,就业不易,暂就任天津青年会夜校教职。至三校成立,遂与溎毓秀、齐永康等回院任职于三校。三校由师大人士主持,与各同学相处不睦,余与溎转赴保定二师萧校长汉三老师处。后因保师风潮,至平息遂考入中政校计政学院。
二十三年与母校何同学结婚,并邀请院长福证,惜院长未来,改由院内导师葛庆惠老师担任,到同学数十人。
熊院长允胡适之编辑民国史之请托,搜集各次政治变迁之内幕。院长苦于无此类参考资料,乃命余由南开大学图书馆借到一本民国史,院长视为至宝,依此书为纲,然后增入内幕经过,可使后人详知过去之史实。
院长兴致来潮,询及余家庭琐事,余谓家庭一切尚好,两个长兄均在关外服务,仅有小弟长明一人在家就读。院长谓可来院就读,余遂于返回山东原籍之便,带来长鸣入二校就读,与郭明桥同班。明桥至今尚未忘幼年同读情形。
院长怀有社会改造之深远思想,在苏北及关外备有适当之土地,希望同学成婚后,在各地成立模范新社会,亦即今日推广之社区发展。对于政治改革亦具有深厚远大之眼光,院中收养韩国独立党若干青年予以教养,造成今日韩国领导干部。又在袁政权下暗助国民党之进行,若干党内先进尝为谈及,谓院长之思想颇为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