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海国图志》与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端
作者:梁义群
【摘要】在当时的中国,只有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少数有识之士,认真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为中国人民寻找一条富国强兵之路。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正是这样一部反映时代潮流的“经世致用”的历史巨著。《海国图志》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它揿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绿灯的电钮所起的积极的历史作用,略陈管窥之见。
  鸦片战争的败北,随着中国大门被打开,沉睡已久的封建中国,从此便坠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传统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和挑战。如何图强御侮?成了朝野上下最关注的问题。

在当时的中国,只有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少数有识之士,认真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为中国人民寻找一条富国强兵之路。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正是这样一部反映时代潮流的“经世致用”的历史巨著。《海国图志》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它揿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绿灯的电钮所起的积极的历史作用,略陈管窥之见。

第一,《海国图志》对未来反侵略战争,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总体战略思想。在《海国图志》中,魏源从御侮图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在总结各地人民反殖民侵略的经验和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国势的基础上,主张利用敌人矛盾,学习西方长技,以达到“制夷”和富国强兵的目的。

第二,《海国图志》提出了一整套近代化的建军思想。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在分析了中西军事上的优劣短长之后,进一步坚定“师夷之长技”的信念,明确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构成了他的具有近代化的建军思想。他主张置造船厂、火器局。还鼓励沿海商民自行设厂设局,制造船械。他在生前虽然无法实践自己主张,但他的主张被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洋务官僚所接受,在大量进口西洋火器的同时,开始自己创办兵工厂,制造先进武器装备,从而使中国军事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他又认识到学习“西夷之长技”不徒船炮,学习养兵练兵同样重要,主张对军队切实加以整顿。他还特别强调“器利不如人和”,主张必须改革科考制度,军事人员要从实践中选拔。魏源的这些主张,同样对洋务派练兵、简器、用人等方面产生不小的影响。这说明魏源的建军思想,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中逐渐得以实现。

第三,《海国图志》为更有效地抗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提出了一套符合近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认为:“制敌者必使敌失其所长”。即利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民众多的有利条件,诱敌深入,使其无法发挥“船坚炮利”的优势。具体方针就是“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其办法是:“择地利,守内河,坚垣垒,练精卒,备火攻,设奇伏”,然后依靠“兵炮地雷,水陆埋伏”,以制敌于死命。他总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成功经验说:“若非夷兵登岸肆扰,安能成围首截敌之举”。他还认为战胜外国侵略者必须有强大的水师,掌握制海权。不过,水师在近海作战,必须与陆军紧密配合,才能打退侵略者的进犯。因而提出了一个水陆师有机配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来犯之敌的重要战争原则。

尽管魏源的军事近代化思想尚处萌芽阶段,但却以崭新的姿态,放出了时代的异彩,开捩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下载全文:
 
来源:《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集》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