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梦里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作者:谭双泉;许晖
【摘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总崩溃首先在思想方面敲响丧钟,满清王朝走到嘉庆、道光年间,已经丧尽了开国前朝的朝气,庸腐颟顸,吏治腐败,盐、河、漕、兵四大政各深有积弊,资本主义以及鸦片,水旱灾害和人民起义,触及着统治集团的神经。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诗人魏源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总崩溃首先在思想方面敲响丧钟,满清王朝走到嘉庆、道光年间,已经丧尽了开国前朝的朝气,庸腐颟顸,吏治腐败,盐、河、漕、兵四大政各深有积弊,资本主义以及鸦片,水旱灾害和人民起义,触及着统治集团的神经。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诗人魏源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魏源的政治诗篇“包孕时感,挥洒万有”,深刻地透现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无情地揭露了昏聩无能、颟顸腐败的清统治集团的种种罪行和糜烂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申述了魏源鼎新革故的政治主张,呐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历史最强音,较之同时代的诗人,他的政治诗篇镕铸着浓厚的民族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希冀,爱国主义思想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在他政治诗篇的每一个角落。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怀抱民生疾苦是魏源爱国主义思想在其政治诗中的一大特色。从较早的年代起,魏源的诗笔便指向了灾荒荐臻,民不聊生的现实景象。他在嘉庆十九年北上入都途中写下的《道中杂诗》、《北上杂诗》等篇章,真切地描绘了人民在“兵”、“旱”、“水”三灾袭击下无以为生的种种悲惨遭际和清廷的无能为力,吟叹出“满耳号饥寒,入定何由成”的忧患。

作为一个关心时务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并不以反映民生疾苦为满足,他的政治诗篇还包容了大量呼吁改革政事,兴利除弊的内容,表现了他“衣垢必瀚纮必切,天运有旋道有捷”的急切变革心理,他的《江南吟》十首集中反映东南地区各项病国病民的弊政,涉及治江、治河、盐政、漕政、催科禁烟诸方面,《都中吟》十三首则集中在中朝及京师政事,涉及选士、捐纳、筹海、筹河以及部胥操权,仓胥勒榨等方面。

鸦片战争爆发后,深切关怀祖国命运和民族存亡的魏源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这一斗争,并以他饱含热泪的诗篇记下了祖国的这一耻辱遭际。他的《寰海》、《寰海后》、《秋兴》、《秋兴后》等组诗及《秦淮灯船行》、《金焦行》等长诗歌颂了爱国将士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抗敌,揭露了投降派贪鄙怯懦的嘴脸,在忧国的感慨中寻觅清政府失败的深层原因,探求富国强兵的道理。在他直抒胸臆的政治诗篇中,他一方面警觉清王朝要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随时提防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另一方面则以时代的眼光大力倡言“欲师夷技收夷用”,他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爱国并不是妄自尊大,肯定自己民族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不等于固步自封,中国当时在武器装备和“养兵练兵之法”等方面确实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要想战胜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就必须承认这些方面的落后,学习西方的“长技”。他在诗篇中写道:“千舶东南提举使,九边茶马驭戎韬。但须重典惩群饮,那必奇淫杜旅獒。周礼刑书周诰法,大宛苜蓿大秦艘。欲师夷技收夷用,上策惟当选节旄”。魏源政治诗中的这一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编纂而成的《海国图志》,犹如清晨一记清脆的晨钟,起到了唤醒民族的震聋发瞆的历史作用。


下载全文:
 
来源:《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集》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