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焦达峰与会党
作者:
【摘要】焦达峰以毕生精力,从事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1909年,他从日本回国后,四月与孙武等设湖北共进会总机关于汉口法租界长清里。他们对会党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认为会党势力很大,虽然有其落后的一面,但主流是倾向反清的,是一支可以利用的革命力量。
  焦达峰以毕生精力,从事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1909年,他从日本回国后,四月与孙武等设湖北共进会总机关于汉口法租界长清里。他们对会党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认为会党势力很大,虽然有其落后的一面,但主流是倾向反清的,是一支可以利用的革命力量。如是,他们以很大的精力,致力于会党的改造和宣传,引导他们投入伟大的革命运动。当时,长江流域的会党名目繁多,不相统属,焦达峰乃仿照会党方式,以中华山统一之,采取开堂、烧香、结盟、入伙等会党的传统办法;会党内部都有山、水、堂、香等四种名目,共进会的山叫“中华山”,水叫“兴汉水”,堂叫“光复堂”,香叫“报国香”,每字系以通俗诗一首。

中华山诗:神明华胄创中华,凿并耕田到处家;锦绣山河万世业,子孙相守莫相差。

兴汉水诗:一水源流万里长,汉家兴复起中央;自从派衍分南北,气势奔腾不可当。

光复堂诗:堂上家家气象新,敬宗养老勉为人;维新守旧原无二,要把恩仇认得真。

报国香诗:香火绵绵未敢休,祖宗一脉自千秋;腥膻久溷庄严士,待买名香祓九州。

焦达峰就这样计划将长江流域会党以共进会中华山名义统一起来。共进会的刘玉堂,是长江会党首领,任清军水师探长,颇具势力;于是共进会派赞申芗、刘玉堂等以中华山名义吸收会党,秘密编成五镇军队,每镇以副督统帅之。决定于1909年9月,在两湖地区举行暴动,号召长江南北同时举义。

五镇军队分驻如下:

第一镇副督统袁菊山,驻扎襄、樊一带;

第二镇副督统刘英,驻扎安陆、德安一带;

第三镇副督统刘玉堂,驻扎汉口;

第四镇副督统黄申芗,驻兴国、大冶一带;

第五镇副督统刘汉一,驻黄州。

孙武任五镇正督统,设总部于汉口鸿顺里34号,各镇内部编制,由副督统各自处理。

湖北方面的布置就绪,焦达峰即偕同周海文、刘肯堂等回湖南,在长沙设湖南共进会总机关,与湖北互相策应,以期胜利举行两湖暴动,不意会党组织纪律性极差,各地连续发生事故:七月中,湖南第二、三两湖镇副督统所辖潘平介部属焦逸仙自发爆动,被清吏擒杀,且将株连;八月,刘英所统第二镇部属龙世英、刘伯奇不受约束,擅自暴动,亦被清吏枪杀;黄申芗第四镇管带柯玉山暴动失败,全镇已临瓦解。驻汉口第三镇副督统刘玉堂又密报孙武:汉口巡警已侦悉孙武返汉倡立共进会造反,密布军警侦探,伺机捕捉,阴谋一网打尽。

在此形势下,孙武对会党产生反感,认为会党只可联络,不可依靠,愤而放弃会党工作,把重点转移到新军方面去了;焦达峰却与孙武不同,暴动失败,毫不气馁,不仅继续联络会党,且把湖南会党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

焦达峰决心实践昔日在浏阳黄公桥歃血结盟以“首义长沙为己任”的诺言,吸取湖北暴动失败的教训,又在湖南积极活动起来。

这年八月,焦达峰化名左耀国,偕同周海文、刘肯堂、杨任、余昭常、曾杰、谢介僧、邹水成等,在长沙太平街同福公栈秘密设立共进会总机关,沿用1906年原萍浏醴会党起义时的“洪江会”名义,将湖南会党统一在共进会的旗帜下,以萍浏醴会党作基础,进一步团结全省会党,在湖南发动反清起义,以期一举颠覆清政府。于是遣杨任、余昭常往常、辰、沅、永、靖,彭邦栋、周一果、吴燮、郑人康、柳鹑火、刘重、李国柱等往衡、永、郴、桂,黄国初,李琦、周罗等往岳州,谢伯圭、周文斌、禹刚骨等往宝庆,联络会党,分途活动,焦达峰则统其成。

不久,焦达峰回到浏阳,因黎先诚、黄小山已先行回国,浏阳会党工作日有起色,再经焦达峰一番鼓动,会党便活跃了。焦达峰当即在浏阳普迹市开了一次山堂。这次开堂,也是按开堂、烧香、结盟、入伙的传统方式进行的。会党传统入会方式:入会的叫拜弟,每个拜弟都有恩、承、保、引四大盟兄。恩兄是山主,即龙头大哥;承兄是副山主;保兄是保证人;引兄是介绍人。拜弟以绝对服从龙头大哥的命令为第一要义,违抗的要依会规严办。

普迹市这次开堂,盛况空前,参加开堂的有湘阴、平江、萍乡、万载、长沙、醴陵、浏阳等县的龙头大哥三十多人。每个龙头大哥拥有拜弟二千至五千人,吸收一个龙头大哥就等于增加数千之众。这天,焦达峰经许多龙头大哥推举,成了“穿靴子上山”的一步登天的龙头大哥。湖南会党自马福益牺牲,失去统一的首领,经过这次开堂,便在洪江会的名下再次统一起来。焦达峰继马福益之后成为湖南会党的魁首。会党是家长式的领导,会党成员对龙头大哥是唯命是从的,故联络会党,只要把龙头大哥的关系拉好,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次开堂,为湖南辛亥革命起义发动会党群众奠定了基础。

1910年4月,长沙发生饥民抢米风潮,湖南反动当局勾结帝国主义进行血腥镇压,激起巨变,群众游行示威,包围警察局,围攻抚台衙门,并纷纷焚毁各国领事署、教堂、医院以及各洋行的房栈。事变初起,焦达峰、杨任、黎先诚等组织了三千健儿,准备乘机发动会党起义,直取长沙,并电约湖北共进会负责人黄申芗等同时起事;黄申芗又联络湖北另一革命团体群治学社,打算趁鄂督调派新军南下镇压长沙风潮,应约于四月二十四日举事。

嗣后,经过详细调查研究,了解到这次风潮内情复杂,有立宪派和反动官绅暗中操纵,黎先诚认为:“我们起义还没有达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何况这次抢米风潮是官绅之间争权夺利、矛盾激化的结果呢?我们如果这时起义,将会促成官绅和解,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们,那就不好办了。”焦达峰接受了黎先诚的意见,放弃了起义计划,中止行动。焦达峰自投身革命以来,先后经过1904年黄兴领导的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和1909年两湖暴动,这是第四次受挫。但是,焦达峰累败不馁,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长沙抢米风潮发生后,湖南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取媚于帝国主义,派出巡防兵勇,四处捉人,巡查街道、客栈、饭铺,闹得鸡犬不宁。傍达峰虽没有直接介入这次风潮,却在长沙仍不能立足,被迫走避醴陵,派其胞弟达人留在长沙,负责保管共进会的名册和机密文件,并往来长沙、醴陵,传递消息。达人毕业浏阳文光高小,1907年入长沙高等普通铁路学堂,1909年辍学革命,加入共进会,臂助乃兄,这时已成为共进会的骨干。他工作踏实,沉着认真,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和焦达峰一道走避醴陵的,还有周海文、刘肯堂、黄国初、黎先诚等四人,他们住在和丰客栈,栈主姓王,同情革命,半年未索取食宿费。他们生活困苦至极,连衣物都典当光了,所余衣服,轮流穿换。时值端午时节,天气已热,他们还身穿夹袍,然斗志昂扬,安定乐观。焦达峰写了一首长歌,慷慨抒怀,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念世纪大英雄,呼号奔走闹沉沉,一声长叹,泪落纷纷。人何在?国何存?千思万想伤心。……造我新世界,还我旧乾坤。民国立,土地平,处处歌功颂义军。那时节,借衡门以栖迟,假盘谷以怡情,耳听两岸猿啼,四面风声。快哉快哉吾志成,优哉游哉上天庭,身随赤松子,学得长生不老春。

焦达峰困居醴陵时,与南华女校校长张国英及张伟民、何弼虞、晏国齐等志士往来密切。后来抢米风潮平息,得到酸陵友人的资助,筹集了一点钱,又回到浏阳,借名为业师捐官,也筹得了少许川资,便和周海文等一行,返回长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他们六人回到长沙后,栖身于湖迹渡的李氏墓庐,此地荒冢累累,人迹罕至,易于避人耳目,而腐朽昏庸、文恬武嬉的清朝统治者,哪里想到埋葬他们的掘墓人,就在这里崛起呢?

这时,焦达峰等人的生活极为艰苦,“每日衣食不暇给,常辄就肆中以廉值籴米,或就乞丐,购其余粟,以资果腹”。见《黄蔡焦陈四公事略》。但是他们的革命意志,却坚不可摧。焦达峰在墓庐书联,慷慨述志云:

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焦达峰寄居李氏墓庐,积极开展联络会党和运动新军的活动。首先和湘西会党首领杨任、余昭常等一道,奔赴常德、辰溪、沅陵一带活动。这一带会党都拥护共进会反清起义,愿受焦达峰收编和统一指挥者,达数千人。

焦达峰联络会党,不停留在与会党首领间的联络,而注意在会党下层成员中进行组织教育工作。比如,他曾组织会党成员,分段承包由长沙至易家湾段铁路的接轨工作,以修路作掩护,在杨任等人的协助下,对会党成员进行训练和组织工作。焦达峰经常赤足草鞋,青衣短裤,手持雨伞,在当时既是立宪派又是革命派活动的场所太平街贾大傅祠,大摇大摆地出出进进。权绅们当他是乡巴佬或修路工头,对他不加注意。这些修路工人(多数为会党成员)在焦达峰的教育下,提高了觉悟,后来积极参加保路运动,并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队伍。

焦达峰联络会党的同时,并就近运动新军。那时湖南第二十五协新军驻地在协操坪(今湖南体育馆和体育场一带),距湖迹渡李氐墓庐不远。焦达峰按照会党传统方式运动新军,他采用多方渗透和个别联系的方法,很少集体开会,其秘密行事,达到了“相喻无言”的程度,使人无从察觉。比如,焦达峰委托昆仑山龙头大哥黄少斌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派忠实可靠的会党成员,千方百计地打入新军。黄少斌便动员胞弟颂卿弃商从戎。颂卿乃改名树南投入新军炮队营,成为炮队营新军的革命党人的代表。长沙光复后,升为管带(营长),参加了由王隆中率领的湘军援鄂战争。当时,新军每队有号兵二名,多数是会党成员。焦达峰给他们以“红旗老五”的位置,让他们负责通讯联络。

焦达峰除联络新军外,还注意联络巡防营,因为那时巡防营也取消了传统的号筒,更鼓和醒炮,而代之以新军所用的军号,这样也开辟了一条通过会党打入巡防营的门路。另外新军中的炊事员,几乎全是湘乡人,其中许多加入了会党,并且有的人在会党中地位还较高,通过他们进行联络,极为方便。加以炊事兵和号兵平日出入营部,都不受限制,是当时联络军队的一条重要途径。

(摘自周学舜《焦达峰》)


下载全文:
 
来源:《浏阳文史·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第10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