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熙(1878—1934),字桐柏、侗伯,号臣庵,湖南长沙人。光绪四年(1878)生,卒于1934年,年五十六。光绪十九年举人,二十九年癸卯科进士,入翰林院为编修。曾至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在清历官长沙府中学堂监督、署理珲春副都统、吉林东南路兵备道、西北路兵备道、滨江关监督。辛亥后任吉林提学使、吉林教育司长、吉长道尹、吉林巡按使,1917年任吉林省省长。1919年10月免职,闲居天津。后又任中东铁路督办、国立京师图书馆馆长。郭氏仪态雍雅,工书善文,同乡谭组庵、郭复初辈均为心折服之。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将郭宗熙与王礼培合咏一诗云:“京曹得暇访书丛,王郭同年志亦同。三百二编无力问,最难忘是宋《雕龙》。”关于郭宗熙,伦明注云:“长沙王礼培、善化郭宗熙,同乡又同成光绪癸卯进士;皆好收藏。……郭君亦藏有宋本《通鉴纪事本末》。退职后隐居天津,日以访书、读书为事。所收以明刻为多。每书必手自题签。郭氏善书,宗法颜柳。十年搜访,积至十馀万卷。卒后,家人陆续散出。”
有绠古楼藏书处,藏书印为“郭印宗熙”白方。
今有《绠古楼行箧书目》三册不分卷,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前有燕京大学图书馆职员、湖南益阳人薛伯瀛所撰题识云:“《绠古楼行箧书目》凡三册。第一册为总目,分甲乙丙丁四部,及时人诗文集、丛书、碑帖、二十四史细目、杂书五类,共82页。第二册65页。第三册74页,皆丛书子目也。每半页八行,乌丝栏黑口,全书抄写工整,装订亦颇精致。第一册书衣题《绠古楼行箧书目》,编于壬戌夏季。书眉多所添注,字均遒劲,有致编者未署姓名。惟首页有‘郭印宗熙’白文方印。戊寅(1938年)冬,燕京大学图书馆以十元得之平肆来薰阁。予一见其题签及书眉之字迹,即知为吾湘郭侗伯先生手编也。……民国十年以后则息影津门矣。此目题编于壬戊夏季,则在民国十一年已经写定。其后新收各书,亲自添注于书眉,并加删改,亦可以稿本视之。不知何时流入书肆。岂郭氏已编有定本而弃掷此稿耶?抑藏书已散,而此稿亦随之散也?壬戌至戊寅仅十七年,郭氏下世不过数年,而后人若不能保存手泽,亦可惋惜。目中收录各书,虽无甚珍贵之本,但蒐罗至六十馀箧,亦大可观。今仅见其目,未及见其书,不知黄卷青编尚能安聚于绠古楼中否也。披览之下,辄为慨然。今夏哈佛大学图书馆属为传抄是目,行款悉依原本,抄者姚淑玉女士,标者郭心培君。予因复阅一过,略识数语。辛巳(1941年)中秋前五日益阳薛识。”薛氏目录学根底甚好,所撰书目题识不少,数数得阅而抄录之。按:是目第一册为藏书总目,分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四部,部下之书依“千字文”编箱号逐箱著录。甲部有“天地玄黄,宇宙洪”等七箱,乙部有“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等十四箱,丙部有“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等九箱,丁部有“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含英咀华”等32箱,共62箱,著录1100余种,尚有丛书、拓本碑帖、石经和《二十一史》、《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等巨书。其书版本有明本、汲古阁本、殿本、闵本、原刻本、日本刻本、仿宋本等,元本仅有《春秋属辞》一种。第二三为丛书子目。所藏丛书甚多。此目编于壬戌(1922年)夏季,即郭氏免职闲居天津时。戊寅(1938年)冬燕京大学图书馆以十元购此目于琉璃厂来薰阁,距郭氏下世不过数年,其藏书已扫地尽散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