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黄彭年传
作者:郑伟章;姜亚沙
【摘要】黄彭年(1823—1891),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谱名邦镇。原籍湖南醴陵人,以父黄辅辰至贵州办团练,遂入贵州贵筑籍,刘宽夫之婿,黄国瑾之父。道光三年(1823)六月十一日生,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卒于湖北任所,终年六十八。道光二十三年顺天乡试举人。二十五年进士。二十七年补殿试,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武英殿协修、功臣馆纂修。太平军兴,曾回贵州办团练。咸丰十年主讲保定莲池书院。
  黄彭年(1823—1891),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谱名邦镇。原籍湖南醴陵人,以父黄辅辰至贵州办团练,遂入贵州贵筑籍,刘宽夫之婿,黄国瑾之父。道光三年(1823)六月十一日生,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卒于湖北任所,终年六十八。道光二十三年顺天乡试举人。二十五年进士。二十七年补殿试,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武英殿协修、功臣馆纂修。太平军兴,曾回贵州办团练。咸丰十年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后应骆秉章之聘入四川,应陕西巡抚刘蓉之聘入陕西。同治十年总纂重修《畿辅通志》。光绪四年再主莲池书院兼志局。八年任湖北安襄郧荆道,翌年任湖北按察使,十一年调陕西按察使,权布政使。十四年赴江苏布政使任,翌年升为江苏巡抚。十六年调任湖北布政使,寻卒。所著有《陶楼诗文集》、《东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历代关隘津梁考存》、《铜运考略》等。咸丰九年,编纂《当代名臣言行录》。

彭年所到之处以建立书院藏书或图书馆,培养后学为职志,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为“黄先生”。主讲莲池书院,购书33000馀卷,光绪八年刊《万卷楼藏书总目》,并雕《万卷楼藏书碑记》。自撰序云:“咸丰十有一年,予初主莲池县讲席,有藏书四橱。光绪四年重主莲池,谋之当事,先后筹金千五百,置书为卷三万三千七百十有一,增橱十,别以十干,续增橱十二,别以十二支,藏之万卷楼。楼之前辟学古堂置之,长佐以斋长,使典守焉。楼之下为学者观书之所。日有课程,月刊一册,行之数年,朴学之士济济盈庭矣。八年春,予奉命分守荆襄,恐藏籍之失坠也,属白生钟元、范生右文分别部居,次为目录,撰者姓名、卷数、据本,咸缕载焉。”在湖北时,为襄阳鹿门书院置书18000卷。在陕西布政使任上为泾阳味经书院置书6000馀卷,亦为关中书院购补书籍。在江苏,于苏州沧浪亭之可园建学古堂,即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乃建“书楼五楹,颜其堂曰博约,楼储四部书八万卷以上,楼之前为厅事之楹,曰学古堂”。光绪二十二年钱塘诸可宝撰《学古堂记》云:“乃创筑室购书之议,度地于可园。可园者,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故为正谊长朱赞善之所居,有记,见《小万卷斋文集》。堂工既庀,次第恢拓,初成者书楼五楹,颜其堂曰博约,中祀高密、新安二大师之位。楼储四部书八万卷以上。楼之前迤东,面池亩许,芙蕖蔽水,为厅事之楹,曰学古堂。”

又,今中山大学图书馆尚藏《学古堂捐藏书目》(索书号:史〈乙〉1752)一册,清刊本,署“护理江苏巡抚部院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黄捐藏”,当系黄彭年于光绪十五年署理江苏巡抚后所捐藏给苏州可园学古堂博约堂之私人藏书。此目后附《学古堂藏书目》,分经、史、子、集、丛五部,丛书列子目。这是一部重要文献史料,但愿该馆妥为保存之,亦愿苏州图书馆能化而广传于世。

黄氏自藏书籍亦极富且精。邵懿辰曾过访黄子寿,适晾书画满壁,乃咏诗一首,句云:“海王村中走仆仆,君从而后游书林。各投所好望门入,此时父子忽异心。米老搜奇有古癖,王充入市惟书淫。归来堆叠满箧几,论价不惜酬兼金。俸钱到手便倾付,清荣展对喜溢襟。君之蓄书求有字,纸板不辨古与今。未若丈人精品目,缣素甲乙排森森。”

其藏书精本极多,如咸丰八年所得宋椠《施注苏诗》,经清初宋荦和翁方纲所藏,得自虎坊桥叶润臣斋中,蝇头细书,考证详密,古香袭人,精椠完好。自写题识云:“宋椠《施注苏诗》,存汉阳叶氏。昔在京师,从曾涤生侍郎、邵位西员外过虎坊桥润臣斋中,展观竟日,古香袭人,不独宋椠精好,牧仲、覃溪两家图记,熙正乾嘉诸老题咏,亦琳琅满目。覃溪考证尤密,蝇头细书,几千百字。位西赋诗纪事。今得此书,回忆旧日,犹欣欣也。书以识之。成丰八年七月题于曲阳西校尉营。”卒后,其家出售书目中宋板有十馀种。有《史记》八本、《大学衍义》八本、《百家注苏诗》二十本、《群书考索》六十本、《柳州文集》十四本、《陆宣公集》十六本、《临川集》二十本、《玉台新咏》四本、《广韵》五本、《玉篇》八本、《伤寒明理论》二本、《韩文考异》二十本、《仪礼图》十二本、《事文类聚》等。有元本十三种,馀皆为钞本、明本、精刻本。元本以《玉海》一百本为最巨。《宝礼堂宋本书录》有其旧藏宋刻本《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二十册,号称百家注,迨即目中之《百家注苏诗》,录黄彭年题记三则及藏书印四枚。

又,黄氏亦雅好收藏金石。叶昌炽《奇觚庼文集》卷中《古石轩读碑记》云:“贵筑黄公先后得隋石二、唐石二、元石一、遂自秦中辇于吴下,构古石轩以为藏弆之地。皆觉触手之古香,铭心之绝品。隋碑传世,所及不过二百馀种,得打本一通,便矜敝帚。今公所藏,海内藏家皆所未觏,洵希有之珍矣。”

其藏书处为咏雪楼,藏金石处为古石轩。其藏书印有“黄彭年印”、“子寿”、“彭年之印”、“彭印”、“黄十二”等。

彭年卒后,其家所编有《贵筑黄氏书目》,为出售书目,有李盛铎跋。跋云:“此即其售书之目也。铎于友人处见之,亟录此纸.俾传之将来,于先生储藏犹可略见一斑。回忆先生居鄂时,铎以年家子晋谒,先生纵谈经史,间及版本。曾询其所藏秘笈,谓多储于京寓。今此目宋元本、钞本寥寥无几。其所藏散失盖亦多矣。抄竟为之慨然。丙辰人日课于燕京崇文门内苏州胡同寓庐。德化李盛铎识。”按,是目不分类,著录约两百馀种。仅详书名、本数,何种版本冠于书名之首,如“元大德本《前汉书》六十本”、“明正统本《后汉书》六十本”。书中有《后百宋一廛书目》,列宋元板十七种之目,有:《周易白文》一卷,宋建阳本,有“季振宜读书”小印;《周易兼义》九卷,十行本,有元修板;《尚书白文》一卷,宋建阳本,有“季振宜读书”小印;《古三坟书》三卷,宋绍兴十七年沈斐婺州学刻本,尾有元大德戊戌陆元通及其子德懋题字;又有《毛诗白文》、《礼记白文》、《周礼白文》三种各一卷,均有季氏小印;《周礼郑注》存卷一至卷六,卷三后有“懋州市门巷”木记,间有南宋补板,有宋牧仲、周栎园藏印,杨星悟跋;前书附《陆氏释文》,存卷七至十二,南宋坊刻本,亦有宋、周藏印,与前合一部;《纂图互注周礼》十二卷,南宋坊刻本,有徐健庵藏印;《礼记郑注》二十卷,附陆氏释文,南宋坊刻本;《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礼记》存卷六,宋巾箱本;《礼记正义》七十卷,宋绍熙三山黄唐刊本,刊跋及衔名在卷末,有季沧苇、孔继涵、盛伯羲藏印,惠定宁跋;《春秋经传集解》存卷二十六,有“鹤林子氏家塾楼云阁”木记,存卷尾,有谦牧堂印;《附释音春秋左传注疏》存卷一至二十九,有“建安刘叔刚父锓梓”木记在卷尾,有史氏家传、翰林院收藏书画图章、毛褒养正书屋诸印;《春秋公羊传解诂》十二卷,宋绍熙余仁仲刊,跋在序后,有季沧苇、徐健庵、汪喜孙诸藏印,黄彭年跋;《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南宋刊本,有杨维桢、严世藩藏印等。可见,黄氏藏书极精,不失为近代一著名藏书家,可惜其藏书事迹不彰显于世。

关于黄氏藏书散佚,张元济、傅增湘往来书札中颇有涉及。张于1914年10月9日致傅信中说:“伯恒来信言,贵筑黄子寿之书全数售出,索万四千两,有样本两箱曾带至京,公曾阅过否?”四天后,傅氏复函云:“黄书未见全目,然在京数十种,尚有佳者,其精本十许种则公固见之矣。《苏诗》湘拟购之,亦重其乡贤著述,不知公能见让否。”10月22日,傅致张函曰:“伯恒言,其家在湘,有人还万四千元者,乃卖书者张大之词,不可信。”李盛铎云:“其所藏书画图史,半寄藏于武昌一友人家,辛亥之乱,散失殆尽。别有十馀簏,留于京师者,幸得无恙。乙卯春夏之交,出而求售。”所记均大略相同,证明黄氏书散于民国三四年之间。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集都别集类有其所藏明正统间刻本《苏平仲文集》十六卷,并记其藏印。今存国家图书馆。
下载全文:
 
来源:《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