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周寿昌传
作者:郑伟章;姜亚沙
【摘要】周寿昌(1814—1884),字应甫,又字荇农,号自庵,年七十后又自署七十退叟,湖南长沙人。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二月十三日,卒于光绪十年(1884)十月二十七日,终年七十一,葬善化河西乡石坤山。年十八补县学生,道光二十四年中顺天乡试举人,翌年联捷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九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咸丰二年擢侍讲,转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
  周寿昌(1814—1884),字应甫,又字荇农,号自庵,年七十后又自署七十退叟,湖南长沙人。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二月十三日,卒于光绪十年(1884)十月二十七日,终年七十一,葬善化河西乡石坤山。年十八补县学生,道光二十四年中顺天乡试举人,翌年联捷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九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咸丰二年擢侍讲,转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时太平军进攻湖南,督师赛尚阿逗留不战,寿昌疏劾之,一时服其敢言。太平军攻占南京,分股北上。寿昌连上封事,召对称旨,命在巡防大臣上行走,兼办京畿团练。时有乡民十七人阑入城,当事以贼谍论。寿昌廉得实,趣令释。或恐忤要人旨,寿昌曰:“我岂以十七人命阿附权贵哉?”卒释之。同治五年充实录馆纂修官兼总校。九年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升詹事府詹事,寻署户部左侍郎。光绪二年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四年以疾告归。所著有《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后汉书注补正》八卷、《三国志注证遗》四卷、《五代史记纂误补续》一卷、《思益堂集》(包括《思益堂诗集》六卷、《思益堂文集》二卷、《思益堂祠》一卷、《思益堂日札》十卷)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有本传;其从弟周礼昌撰《周公荇农府君行状》,载在《续碑传集》卷八十。

寿昌生有异禀,8岁即能为诗,经史过目成诵,下笔惊老宿。与弟寿祺读书城北之听橘园,与新化邓显鹤,湘阴李杭、吴淮,善化凌玉垣、孙鼎臣等为文字交。后入朝供职,回翔词苑,其才名彻中外。朝鲜国相李裕元曾乞作《嘉梧室记》,朝鲜侍读闵翰山乞其所订正之《诗集》。生平无书不读,尤癖嗜班书,手自丹黄,书眉行间,涂染殆遍。校补唐颜师古注稿凡易稿十七次。寿昌系近代湖南著名史学家。其门人王先谦云:“先生自罢官后寓居京师,辟小轩,日坐其中,以丹黄自娱,寒暑靡辍。又几十年,所为四史补注及《日札》诸书,皆成于其时。余以叹先生不早自知也,其无与于功名,不得一意于学问之途,以大昌其著述为可悲也。先生于历代诗家靡不抉精洞奥,故其为诗奄有众妙,要以义山、剑南为归。晚遭困蹇,转造平淡,盖所得益深矣。《日札》博综兼搜,尤详掌故,其文词皆清绝可喜。”王氏之评价甚为中肯。读其《思益堂日札》中《书思适斋〈百宋一廛赋〉后》云:“千里自述所校宋本书,以前、后《汉书》为第一,不知其最可笑者即此。书府注中极称刘元起《后汉书》,而斥刘之冏《前汉书》。予按:此即宋庆元本,前、后《汉书》皆刘氏一人所刊。刘名之冏,号元起,卷首署检有‘建安刘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十二字。顾乃析名与号为两人,又讹‘之问’为‘之冏’。必是未见此书,大言欺世。”所言凿凿有据。乾嘉间考据学代表人物顾千里必汗流浃背,脸无颜面矣。由此可见寿昌史学、考据之根底。

其家本富藏书。尝自云:“予少居城北之敝庐曰听橘园者,实蔬圃也。圃后有池广数亩,楼三盈据其上,左右藏书籍。中拓丈馀,为予与弟筱楼读书所,楼窗面岳麓,朝霞夕月,吐纳万丈,读书之暇辄肆吟眺。”尝咏诗句云:“病常作画强消倦,老尚购书真笑愚。仲实囊空鱼莫买,翟公门寂雀谁驱。”其告归后仍居京师,于宣武城南构宅以居,日以著述为事。“馀事作书画,耄老不倦,其精密有非少年所能及者。嗜古人真迹,恒搜箧典衣以购。”

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卷三有其藏书《默记》一卷,汪氏古香楼抄本,彭元瑞、周寿昌批校,跋云:“此为休宁汪文柏季青古香楼抄本”,除有汪氏、彭氏、鲍廷博、叶名澧等人藏印外,尚有“周寿昌荇农氏所藏”朱文方印、“周寿昌印”白方、“自庵”朱白对方各一、“长沙周氏”朱方、“应甫珍秘”朱长方。“则递藏长塘鲍以文廷博、南昌彭芸楣元瑞、汉阳叶名澧润臣、长沙周荇农寿昌诸家,展转而归于余者也。”书末有周氏题记。上海涵芬楼亦有其旧藏清孙承泽撰《庚子销夏记》八卷,四册钞本。此书经何焯、程易畴、余集、翁方纲、桂馥等人校,并经丁杰、蒋光焴等人递藏,上有周氏跋云:“此书为海昌蒋寅舫大理所藏,辍爱赠予,且先之以吴仲圭《竹谱卷》。此墨池中异宝也。徐什袭之,以无忘良友之惠。同治二年夏中伏日灯下,长沙周寿昌荇翁识于武昌客舍。”下钤“寿昌”白方、“荇农”朱方两印。其藏书处为听橘园、思益堂。

又其所编纂之书有《宫闺文选》二十六卷,六册,道光二十六年开雕,小蓬莱山馆藏板,即其成进士之第二年。此书前有例言云,搜集历代妇女文选上起周,下讫明,采辑略备。至于清代,拟另辑《国朝女士文选》,今未见,不知是否存世。采集以《二十二史》为主,别史、专集、附见各集、杂乘纪载、各家选本、旧本传抄次之,至于小说稗官概摈不录。书前撰有数百人小传,自周代晋美、柳下惠妻至明。这是一部总汇历代妇女文章的重要文献。

晚年,“先生南归时,家人在都,鬻书自给。误售之存,才三十馀篇,今又仅见其半。文字之厄如此”。这是说家人在京师,靠卖藏书度日,误把寿昌的书稿也卖掉不少。比如,其《思益堂诗集》本来是二十卷,今仅存六卷;《思益堂文集》本来是十卷,今仅存二卷;《思益堂词》本来是四卷,今仅存一卷;《思益堂日札》本来是六十卷,今仅存十卷。卒后四年,其门人王先谦访诸其家,得其残剩之稿,亟与瞿子久学士谋共捐赀刻之,会稽陶浚宣署检。又其《日札》载《前汉书》、《后汉书》“庆元本刻最佳,字亦大。予有此书,后归于袁漱六同年芳瑛。闻此书今尚存其家”。
下载全文:
 
来源:《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