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蔡锷的国权理论刍议
作者:陈邵桂
【摘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到了近代变得“国力孱弱”,蔡锷因此疾呼:“建造一强固有力之国家,以骤跻诸强之列”,认为:要建造一强固有力之国家则必须“发展国权……国权巩固,国力自张”,并且形成了系统的国权理论。关于国权的含义,蔡锷认为国权是指国家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和国家对内的统一治理权。关于国权与人权的关系,蔡锷认为国权是人权的保障,中国人民欲得个人的人权,首先须有国家的国权。国家没有对外的独立自主权无法保障个人的人权,国家对内的统一治理权紊乱了,人权也是没有保障的。关于怎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国权,蔡锷认为须建造一强有力之政府,建造强有力之政府必须强化政府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还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
  本文对蔡锷的国权思想进行初步探析。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到了近代变得“国力孱弱”,蔡锷因此疾呼:“建造一强固有力之国家,以骤跻诸强之列”,认为:要建造一强固有力之国家则必须“发展国权……国权巩固,国力自张”,并且形成了系统的国权理论。关于国权的含义,蔡锷认为国权是指国家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和国家对内的统一治理权。关于国权与人权的关系,蔡锷认为国权是人权的保障,中国人民欲得个人的人权,首先须有国家的国权。国家没有对外的独立自主权无法保障个人的人权,国家对内的统一治理权紊乱了,人权也是没有保障的。关于怎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国权,蔡锷认为须建造一强有力之政府,建造强有力之政府必须强化政府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还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

蔡锷的国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着历史的局限性。蔡锷国权理论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为,这个理论是他一生成就事业的思想基础。蔡锷一生主要成就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光复云南;二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发动并领导反袁护国战争。特别是后者对于阻止近代中国历史倒退、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向前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维护国权是蔡锷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光复云南、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发动并领导反袁护国战争的思想动机和精神动力。蔡锷关于国权与人权关系的理论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八十年代后期,当某些西方国家无视中国的独立自主权、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指责中国践踏人权,并且以制裁相威胁时,邓小平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还说:“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这是说的国家对外独立自主权与人权的关系。经历了1989年动乱风波以后的1990年,邓小平还说过:如果国家“乱到党不起作用了,国家权力不起作用了,这一派抓一部分军队,那一派抓一部分军队,就是个内战的局面……还谈何‘人权’?”这是说的国家统一治理权与人权的关系。由此可见蔡锷国权理论的现实感。蔡锷国权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蔡锷作为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由于迫切希望国家独立和统一心理的支配,曾寄希望于表面上赞成民主共和而实际上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袁世凯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从而表现了蔡锷的国权理论缺乏对袁世凯阶级本质认识的不完善性,因此在指导其行为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蔡锷在“定都之年”和“二次革命”时持支持袁世凯的态度,则是他的国权理论的局限性在实践上的表现。


下载全文:
 
来源:《纪念蔡锷逝世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集》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