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史学界大都肯定蔡锷领导云南辛亥革命起义、发动与领导反袁称帝护国战争的历史功绩,但对其思想动机的评价却存在很大分歧,因而在判断他的政治倾向时,出现了革命派、中间派和改良派三说鼎立的复杂局面。本文力图通过对蔡锷三民主义思想的探讨,以揭示其资产阶级革命派之属性。
本文通过蔡锷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的比较,分析了蔡锷的三民主义思想特征。蔡锷的民族主义思想是通过他的反帝反清的主张与实践体现出来的。他在军事上所作的种种努力,基本上围绕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这一崇高目的。他的反清思想是与用武力推翻满清封建专制政府紧密结合起来的。军事救国是他民族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他的民权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的政治主张和革命实践。创立共和、捍卫共和的革命实践构成了蔡锷民权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整顿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以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是蔡锷民生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此外蔡锷也曾关注过“耕者有其田”问题。
蔡锷不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一生在政治理论上没有什么独特建树,也不象孙中山那样具有一套完整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但他的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以及他为中国革命所作的重大贡献,清楚地表明了蔡锷的政治倾向。他既不是改良派,也不是立宪派,而是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蔡锷只活了短暂的三十四年,但他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以及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世人永久地敬仰和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