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护国英雄蔡锷品格述论
作者:杨光彦;陈一容
【摘要】历史是英雄的画廊。英雄的肖像千姿百态。在各显风流的英雄群体中,蔡锷属于行动英雄一类。他不仅“用剑”戳穿了袁世凯的帝制迷梦,而且也通过“用剑”展示了自己“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的完整和坚强”。
  历史是英雄的画廊。英雄的肖像千姿百态。在各显风流的英雄群体中,蔡锷属于行动英雄一类。他不仅“用剑”戳穿了袁世凯的帝制迷梦,而且也通过“用剑”展示了自己“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的完整和坚强”。

  谋略运筹、前驱负弩:着护国起义先鞭

历史固然是无数个分力构成的平行四边形之对角合力的结果,但构成合力之各个分力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党以及以唐继尧为代表的西南地方实力派虽然都为护国起义作出了贡献,但他们或由于无军事实力,“没有凭借”欲有所为而不能大有其为;或虽有其实力而因不欲有所为而影响了作用的更大发挥从而被置于这场起义的发起、组织、指挥的自觉、实质领导行列之外。相比之下,蔡锷则最早“主动”自觉地拿起“批判的武器”,直接采取切实的讨袁护国实际行动,并促成了起义的最终实现。筹安会成立次日,他即赴津约集梁启超等人商量大计,自“担任云南”,从而“把讨贼的责任自己背到身上”。随即离京抵昆,坚定唐继尧讨袁决心、统一滇军思想、积极进行军事部署,终使以反对帝制,维护共和为主旨的护国起义于1915年12月25日首先在云南爆发。

  征战川南、执挺挞伐:拔护国战争指挥头筹。

云南起义后,蔡锷披挂战袍,自任第一军总司令,统兵进击护国战争主战场——四川,指挥将士在泸州、纳溪一带与敌激战,达制北军主力,支持其他地区护国军事行动,从而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政治图谋遭到彻底破产。

  危而不恐、险而不惧: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作为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生死攸关之疆场的统帅,其最为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呢?是勇气。“将无勇则士卒恐”,将无勇则“不可以决谋合战”,则不可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战争的胜利。护国战争中,蔡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现出了极其惊人的勇气:第一、“恶网四布之中”“定策”讨袁;第二、“冒险于海天万里以外”南旋昆明;第三、“习劳忍苦”,“百折不磨”。

  公而忘私、献身民国;炽烈的爱国牺牲精神。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讨袁护国抉择的本身也就意味着对家庭幸福、仕途利禄乃至生命的放弃和割舍。蔡锷家有老母、妻儿,自己“任职中枢”,仕途看好,同时又身患重病,但他不但没有如一般醉心利禄者那样“承风希旨,同流合污”,而是相反,毅然辞官,并“舍性命身家于不顾”,抱病“奔走军旅”,“为国宣劳”,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历史是英雄的画廊。英雄对历史有着重大的贡献。在历经资产阶级共和而步入人民共和的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忘却那些为共和付出生命的人们。护国共和英雄蔡锷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下载全文:
 
来源:《纪念蔡锷逝世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集》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