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谈谈王祺的诗
作者:王晨牧;王道
【摘要】王祺是我市衡阳县人,我不曾见过他,也不了解他。最近看到他的一本书画集和一本自书的诗集,还有一篇反映王祺生平事迹的约五万字的稿本《王祺传》,才有了认识。他是我市前辈中投身于民主革命较早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能诗善书画的作手。
  王祺是我市衡阳县人,我不曾见过他,也不了解他。最近看到他的一本书画集和一本自书的诗集,还有一篇反映王祺生平事迹的约五万字的稿本《王祺传》,才有了认识。他是我市前辈中投身于民主革命较早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能诗善书画的作手。

王祺的书画集,即《醁散书画集第一册》收集的作品不多,可能还不是他的书画代表作。书有周金铭文和汉隶意,自书诗集全是行书,又有郑板桥的书意。但运笔太放,架结嫌松阔。画类明清人写意画,少写实感。我于书画是门外汉,只能说一点直觉,揭示不出作品的美学深蕴。但王祺的学生和朋友确曾称赞过他的书画。《王祺传》又称:他在南京那一段时间(北伐战争以后),天天写字作画,到深夜才停下来,大多数是因别人的索求,也有的是自己借以抒发牢愁。这证明王祺一生对书画用功甚力,所作定然非同一般。

自书诗集,题名《醁散诗存第一册》,有诗130篇,173首,内容大致可分为题画、纪游、交游、题赠和“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之作几个部分。有人说,这些诗全是30年代所作。我读过之后,联系到王祺的生平行踪,认为并非全是30年代所作,其中不少是30年代以前所作。如《画姊妹山》一首,是1913年赴美留学抵达后所作,因为诗小序已说明三姊妹山在太平洋西岸,赴美于三藩市登岸,望之甚晰。又如《青渡坡纪游》一首,是1915年由日本返国,于上海得知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讨袁,急与程潜,经由香港、越南,再乘滇越铁路车至云南昆明,联系讨袁事所作。青渡坡在滇越铁路线上,诗小序有说明。车过其处,睹山川风物之美,故为诗纪之。还有《写青塚》一首,诗题下作者注明:“民国八年,于冬日访青塚,……因写题一纸纪游。”民国八年是公元1919年。又如《民十荔枝湾纪游》一首,诗题已标明所作时间。“民十”民国十年,是公元1921年。

1920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电召王祺赴广州工作。其时王祺受聘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任教师,第二年夏始至广州,其后任大本营军政部秘书,留广州几年,至北伐战争出军才随军离去。诗集中的《南华寺山水纪游》、《画罗浮山》二首,可以肯定是他留广州那段时间内所作。其余的诗,细心审视内容,还可以发现一些是30年代以前的作品。

就王祺的诗、书、画来讲,我以为诗优于书、画。主要是他的诗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诗歌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重思想内容,与时代的风貌相吻合,语言清新,且多言外之意,思想性和艺术性紧相结合。“九一八”事变后,他的诗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层次。

现在举些诗篇来看看。题画诗如《咏牡丹》一首:

风流凤擅百花場,醉露凝香拂晓妆。

结想人间春富贵,何关魏紫与姚黄。

这既描绘出牡丹美的形象和品格,也挞伐了一些人视牡丹为富贵象征的庸俗观念。思想性和艺术性恰到好处。

纪游诗如前面提到的《青渡坡纪游》一首:

富良江水出滇南,万棵苍蕉映晚岚。

青渡坡高天外立,拔云穿洞费穷探!

这虽是一首小诗,却是一幅巨画,展现了南疆边地山川风物之美,启人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之情。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结合得好的。

交游题赠诗,如《春初咏安主席招饮》一首:

坐对偶陪山简醉,尊前缯纩接馀温。

青天鹫岭见高旷,白日輶轩理纷繁!

朝气春生白傅路,舜云昼掩阮公墩。

由来郅治无他道,勤政爱民务探源!

这大概是在招饮席上作的。咏安主席即鲁涤平,时任浙江省主席。

首联示见招之谢情。次联赞咏安主席位尊而勤政务。第三联写初春西湖景象,示招饮在杭州。末联以赠言作结。全诗结构完整,条理有序,语言清丽,对仗工稳,赠言义为真理,意甚恳切。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结合得好。白傅路,指白堤,唐诗人自居易任杭州刺史,兴修西湖水利所筑。阮公墩在西湖湖心,清阮元官杭州浚西湖,聚泥而成。郅治:善美的政绩。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之后,疯狂地侵占我国领土,企图吞灭我国,而蒋介石政府仍热衷于内战,不予抵抗,国家和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王祺同全国人民一样,无限愤恨。要想国家和人民生存下去,只有团结起来,抗击侵略,拯救国家!这也就是这一时期王祺诗作的主题。

他的《抗日曲》是他这一期间的第一首,像一支号角发出最响亮的声音,向所有爱国者发出号召。诗中说明,国难已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振作精神,同心同德,坚持战斗,“救国全种”是不难获胜的。结尾二句:“厉兵秣马此其时,时乎时乎不可失!”使诗的思想性、艺术性更臻极致。

又如《九一八感言》七律二首,这是“九一八”周年作的。第一首感慨一年内,深重的国难仍在加深,敌人还在推进侵略,屠杀人民。像历史上的爱国英雄名将,今天全没出现,但人民义勇军已在同敌人苦斗。“楛矢磨须以复仇”,尾句给予了赞扬。第二首是感慨一年内,原来辽阳等地的守将,皆已弃甲。投敌的奸徒,人们纷传他们傀儡袍笏登场,党国当轴对抗战或不抗战,还在议论不决。结尾一联“未信此身真杳小,匹夫有责与兴亡!”对爱国的人们作了这样鼓励,要他们不要小看自己,是能够担负起抗敌救国的责任的。

从这二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爱憎鲜明。对侵略者、投降者、奸徒表示愤恨,对人民义勇军、爱国者则予以赞扬和鼓励。深刻的思想内容,紧密的结构,发挥了诗歌艺术的高效能。

他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题咏,甚或借读史、咏史等题材,把当前灾难的现实结合进去,使人们从多方面认识灾难的现实,坚定斗争的意志。如《题扇赠菱妹》一首:

细雨重篱昼掩门,野花闲放欲黄昏。

关山道是胡尘满,振臂宜偕招国魂!

这是借题扇作诗,反映日寇深入我国土,人民生命失去安全。白昼居家重篱仍须掩门,行路则关山布满敌兵。胡尘:胡兵扬起路上的灰尘。这里“胡”指的是日寇。

又如《恕斋嘱作重九高会图感而有赋》第四首:

少日英光去不留,悲欢聚散几时休?

幽奇每共高人赏,风雨独怀故国忧!

陶令清贫惟五柳,杜陵老病一孤舟。

书生亦有卧尝愿,不复国仇总是羞!

王祺善绘画,应嘱作了重九高会图,并感而有赋。他不把幽奇风景当作一般吟赏,而是充满爱国热忱,激励人民。起首二句感韶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今日重九高会,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忧心如炽,何能忘怀。又自顾清贫老病如陶潜、杜甫,但仍愿效勾践卧薪尝胆,以复国仇。全诗流畅自然,对仗工稳,处于流露对国家民族安危的关切,并唤醒同胞:“不复国仇总是羞”!

“诗言志”。诗是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和精神思维的唯一经过洗炼的发言。从上面粗略选读的几首来看,不难发现王祺性格的竣伟和艺术修养的深厚。他的诗充满了活力,处处表现了他的振兴中华、富国富民的思想。从诗中,我们似乎看到他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形象。他的诗篇,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吟作,正是千千万万正直、勇敢、勤奋、爱国的中国人民心灵的真实写照。他在诗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给祖国文化的宝库增添了财富。


下载全文:
 
来源:《衡阳文史第十辑:王祺纪念集》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