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1817年 19岁
居北京。
存诗13首。
秋间,作《送黄惺溪太史南旋》。
此诗首言作诗主张:“文章本性情,和絜祛浮剽。”虽说的是黄惺溪诗文的特点,但也可看出何绍基的文学好尚。因为两人志趣相似,“邂逅惺溪子,惬我中心好”。而且从何诗歌创作实际来看,也确实如此,何诗绝少艳丽之词,也从不矫情伪饰,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主要是抒写做人、读书、学艺、游历的所得所感。虽诗有唯学的特点,但也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生日书怀》之“爱云如爱影,爱月如爱友。爱花如爱色,爱山如爱酒”就活脱写出一个真率豪迈的少年形象,没有半点矫饰。他的性情就是如此,旷放洒脱,诗如其人,极为畅达。“文章本性情”,何绍基在以后谈诗论文中,也经常提到,几乎成为他作诗的宗旨。
冬间,作《长句柬陈小坪》、《小坪和诗至迭韵转和》。
《东洲草堂诗钞》自序云:“童年即学为诗,弱冠时多拟古乐府。”本年所作13首诗,即有5首是长篇古乐府诗。如《送黄惺溪太史南旋》长达790字。另外两篇《长句柬陈小坪》、《小坪和诗至迭韵转和》,系乐府舞曲歌辞之白紵舞歌诗,句句押韵,流丽宛转,合于歌舞。这两首诗还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奥衍,晋白紵舞歌诗共16句,唐人拟作不过20句,而何诗每首长至36句,有过于铺张之嫌。如前首诗,描写自己读书时情状,就用了20句诗;二、以文字为诗,诗中用了大量的僻字、难字,如“鹴”、“◇”、“嗄噡”、“◇”、“揱”、“炰◇”、“栙”、“◇”、“觺”、“郫”等等;三、押险韵,“要将险韵谐叉尖”。从这三点看,何诗已表现出逞学斗才(“以学问为诗”)的倾向,初具宋诗派气象。
道光元年 辛巳 1821 23岁
自京归应湖南乡试,未中,回道州原籍,十月回京。
作诗93首。
何氏居京15年,此次再出远门(第一次出远门,是1819年至山西与陶安人成婚),家乡来去,畅游山水,诗性大发,豪气逼人,诗亦大进,所谓“人将诗酒填歧路,天以风霜铸少年”(《荥泽》)。体现何诗最高成就的山水之作亦显露峥嵘,此年即作山水诗近40首。究其原因,名作《爱山》称:“诗人爱山如骨肉,终日推篷看不足”,爱山乐水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遏止的冲动。何氏山水诗大抵气象阔大,雄肆奔放,亦有清新隽永之作,佳什还有《濂溪八景诗》、《儿归来》、《湘阴阻风用坡韵》、《沙阳阻风二日,至夜风甚》、《次日风少息》、《是夜风忽大晴》、《宜阳舟中大雪,用坡公江上值雪韵》、《舟中看雪》等等。警句有“空江天酿前山雪,矮屋人依寸烛光”(《夜酌用坡韵》),“推窗剧望万景寂,但有红日明琉璃”(《早起》),“小窗曲透晴晖,白鹭依樯自在飞”(《晓起作》),“寒日不出山,远鸥怯乘浪”(《次日风少息》),“星光都到水,风力只摇烟”(《是夜风忽大晴》)。
又,何氏于古人,最崇拜苏轼。钱伸联《梦苕庵诗话》云:“何子贞《东洲草堂诗》为晚清学苏第一人。”何最早提到苏轼,是16岁所作《立春柬午桥丈》诗云:“东坡老去莺花在,工部归来甲子频”,这时他已开始效法苏诗。嘉庆二十四年(1819),何到山西,与陶氏成婚,居间同妻叔季寿等首次拜东坡生日,作诗极赞苏子曰:“挥霍万象动有神,扶持正气作之主。大言独唱谁能和?要使穷黎醒饥饿。胸怀落落含大和,文字棱棱生坎坷。”并明确表示诗文取法对象,“平生尚友唯三公,渊明老去韩、苏从”。其实,何氏作文学韩愈,而作诗则着力向苏轼学习。苏诗畅达,有真性情,何诗风格近之,山水诗如此,他诗亦如此,终归有真性情流露。有旷放之语,如《舟中无事出手镌印观之》:“挥刀剧云根,奇隽相回环。急当置匣底,出恐惊尘寰。从来好奇石,有如守坚关。千金购寸璧,一拳矗泰山。”有幽默语,如《十一月初八日舟中夜坐饥甚》:“诗人之腹饥生芒,作气恣跃为文章。天公吝我以稻梁,要以万象塞我肠。”有俗语,如《濯足》:“舟中百事好,坐卧随所便。足腻久不濯,奇痒颇妨眠。”“从来万物理,要自卑者先”。
道光十五年 乙未 1835 37岁
自京回湘应试,中解元。
存诗23首。其中题金石字画诗ll首。
何氏习金石书画既久,渐有名气,求鉴赏考订题诗者不绝。去年岁未与江苏巡抚林则徐剧谈书法,写有《林少穆丈出示石庵相国书庐山记卷子书后》,表明了自己的书法主张。是年,何湖南之行,遍交名士,寻碑访帖,谈石论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湖南巡抚吴荣光金石字画之交,吴氏慕何之名,于乡试后,一再催邀何氏入抚署为看字画,何氏八月二十六、二十七日《乙未归湘日记》云:“检行李及书字,早饭后方清。吴中丞荷屋丈连日催邀,因于午后入院署,与虎痴同屋。”“荷丈出金石字画各数十件来,为题跋各件,以后按日送来,随到、随看、随题,剧鲜暇日也。”又九月初三日日记云:“午后出抚署,距二十六午后,整七日,为看金石字画约四百余件,其碑帖类,兰亭自枕秘本外,尚有八十馀种,大约人间本亦具在是矣。……余为作诗十馀首,题跋三十馀事。为题《衡岳开云图》、《补梅图》、《浮山观瀑图》,皆中丞小照也。《浮山诗》二十五首,余为小字画干轴,因附鄙句。王二樵属题砖拓轴及唐人写经册子、《栗园学诗图》,皆诗也。邓湘皋丈《松堂读书图》,罗研生出示周忠介公书《寒月篇》扇面,系为人介觞之作也。中丞丈苦留在署候榜,而余岳游之愿甚果,不能留矣。因留董翁论书卷子,叙及雅谊,有‘回忆深灯古纸,剧评疾跋,何仅三宿之愈耶’云云,书竟不禁怃然。”吴以高位,折节与交,“剧评疾跋”,两人交情,非比寻常。
又,附记数则日记于下,以见何氏于金石字画嗜好之笃、钻研之勤、交游之广:闰六月初九日日记云:“早,诣洛山宅,晤史鼎卿承殿,陛臣之兄,讲求金石文字。予前曾见其所著金石书,虽闻见未确,亦有心人也。三人同至孟庙,到会文堂帖铺,是从前买《信行禅师碑》处。见梦楼书“我肉众生肉”一首,字剧佳。到文光堂,书甚少。”“(闰六月初十日)独游铁塔(开封),敲僧门不开,钟卧地甚矩。还客两湖会馆,即云屏丈前创息机园址也。丈去,改为会馆,屋半颓圯矣。地当万柳原,殊有趣。回至洛山处,同诣文庙,到崇圣祠,看宋嘉祐二体石经,只馀一面,是《礼记》;其字“篆”皆作“箕”,“於”字皆作“乌”,古奇可掬。其一面是《尚书》,嵌入墙内。……桂山丈促入署,面后,出所藏字画见示:陈伯羊画《渼陂行》并诗,吴仲圭竹子卷,周东村山水,沈石田短卷,皆佳。香光卷有佳者。石庵六幅大楷行书,殊为罕见。款署‘子佩’者,桂山丈之太翁也。”“(十月)二十四日(长沙)。早,作书,看古董。姚子经来为画小照。晚看米襄阳、吴居父、王孟津各妙墨,仇实父《清明上河图》,孟津画建兰萎后复生卷子,又宋拓米帖,淳化阁第四卷王石谷大册子,宋元人画册、诗翰册,均奇妙。杨刺史送会试文书来。”“十一月十二日。早,入保定西门,到南司署访封荦生,谢信斋所藏傅青主草书十幅,极龙蛇飞舞之致,然亦太近散漫者。……饭后,到信斋处看所藏数种,有姜西溟卷子,尚佳。出署,同走关庙前、城隍庙前古董铺数家,无甚可观。同到方铁珊经历署,看苏石斋先生诗卷、《麻姑仙坊记》、《长沙帖》第二、第四两册,有黄小松题跋。张叔未册极韶秀,不似如今古怪也。回,仍饭署中,看荦生皇甫碑,竹泉小楷帖,有孙退谷各跋。”
道光十八年 戊戌 1838 40岁
前年中进士,改庶常,是年五月散馆,大考一等,授编修。
存诗30首,均为题图、送别、酬答之作。
作《竟宁铜雁足灯诗,用厉樊榭韵三首,寄六舟上人》。
此诗系考证之作,极详实,纯以学问为诗。前有序言千余字,述六舟上人(杭州净慈寺高僧)为程木庵所藏雁足灯针剔毡印,焕然一新,其上有文云:“竟宁元年,考工二护为内者造铜雁足灯,重三斤十二两。护武,啬夫霸,掾广汉,主右丞赏,守令尊,护工卒史不禁,省。”又一行云:“中宫内者第廿五,受内者。”“考工”、“护”、“内者”、“啬夫”、“椽”、“主右丞”、“守令”、“卒史”为官职,“武”、“霸”、“广汉”、“赏”、“尊”、“不禁”为人名,“省”为官府(即相省),“第廿五”为此批雁足的序号,“受”为动词。何氏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汉官仪》、《续志》、《说文》等对之一一进行考证查实,得知确切含义,并查清史料所陈述的史实。然后,他考证此灯流传至程木庵的大致经过,并指出厉鹗《汉铜雁足灯歌为马半槎赋》中释文谬误,以证明自己考证的正确性。再言其他雁足灯收藏情况,最后说六舟上人请人作《剔灯图》,“邮寄京师,索同人题记”。以上为序言。接着赋七古三首,首言雁足灯在汉代流传经历,“(孝元皇帝)行幸屡至甘泉祠,此灯当日随所携”,“王嫱濯濯仙圃芒”,“或赐此灯从媵之”,“是春呼韩禀朝令,特赐阏氏靖边境”。次言雁足灯制作的原因及制作的经过,末言六舟剔拓索题事。何诗集有大量学问诗,然尤以此诗为甚,可为肌理诗中之代表。此诗虽大谈学问,然行文颇有气势,亦不失流畅,可见何诗功力颇深。何氏以学问为诗,是深受翁方纲、厉鹗等人影响,翁、厉于金石字画造诣甚深,且颇多题跋,何氏寻拓访帖,即多见之,亦常用原韵次和以为题跋,此三诗即次厉鹗《汉铜雁足灯歌为马半槎赋》韵。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1844 46岁
任贵州乡试副考官,十一月底回京。
存诗194首。
五月,作《别顾先生祠》。
是诗言及倡设顾亭林(炎武)祠事,云:“亭林先生祠,小子始营缮。繄惟城西偏,慈仁森佛殿。”顾祠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苗夔《使黔草序》言此事甚详:“岁癸卯,子贞集同人勼资创建亭林先生祠于城西慈仁寺西隅隙地。每岁春秋及先生生日,皆举祀事。尝有《春禊》、《秋禊》二图,同人多赋诗记事。迄今计之,前此与祭者,汤海秋、徐星翁已逝,苏赓堂、陈颂南、许印林、王雘轩、冯敬亭、赵伯厚、朱伯韩、郑浣香、叶东翁、王子怀、杨墨林、子言兄弟皆先后归里,罗椒生、朱亮甫、庄卫生、魏默深俱外擢,后至者,来往无定。惟余与石舟、子贞,则每举咸在。余之学私淑亭林,子贞、石舟则皆读亭林书而仰止行止者。”从苗夔这段话,我们可得知:何氏为学尚朴学、实学。诗亦云:“儒林道学分,宋史妄矜◇。”“君亲鉴吾身,学行须贯穿。愿从实践入,敢恃虚谈便。”何氏交游均为饱学之士,当时名流。顾祠这几年(道光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年)成为京师学术中心之一,何氏在这个学术集体中举足轻重。他是顾祠的创建者,也是禊祀、唱酬、论学等活动的主持人。
何氏此年存诗最多,集为《使黔草》,有自序,主要观点是:一,“文与人一”:“诗文不成家,不如其已也;然家之所以成,非可于诗文求之,先学为人而已矣。……立诚不欺,虽世故周旋,何非笃行!至于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阅历事物。真我自立,绝去摹拟,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于是移其所以为人者,发见于语言文字;不能移之,斯至也。日去其与人共者,渐扩其己所独得者,又刊其词义之美而与吾之为人不相肖者,始则少移焉,继则半至焉,终则全赴焉,是则人与文一。”二、诗求“不俗”:“顾其用力之要何在乎?曰:不俗二字尽之矣。所谓俗者,非必庸恶陋劣之甚也。同流合污,胸无是非,或逐时好,或傍古人,是之谓俗。直起直落,独来独往,有感则通,见义则赴,是谓不俗。”
又,《使黔草序》另有七人作序,他们分别是:朱琦、梅曾亮、戴絅孙、苗夔,张穆、邬鸿逵、杨季鸾,皆为名家。众序可见何诗梗概,朱序云:“子贞平日既肆力于经、史、百子、许、郑诸家之学,其所为诗,不名一体,随境触发,郁勃横恣,非积之厚而能达其意,所欲出者不能尔也。”是谓何诗雄肆。邬序云“其诗之作也,根于性,动乎情,不尽关乎学术,而要非学识浅陋者所能也”,是称何诗直抒性情。
本年何氏山水诗最多,颇有佳作。《飞云岩》可算是何诗代表作之一,此诗绘写山石万态,极富想象,气势滂沱,语言也酣畅淋漓,技法更是精妙,予人以极大艺术享受。另一首《山石》当与《飞云岩》并读,此诗关于山石的想象写得较实,可用来把握《飞云岩》变幻莫测的意象。另外,佳作尚有《武陵晓发》、《辰龙关遇雨》、《丹山洞》、《水云篇》、《牟珠洞》、《东山》、《抚风山》、《滩行》等。
咸丰五年 乙卯 1855 57岁
任四川学政,春间出省按试。
五月,以言事谪官。何绍基于咸丰二年八月初六日任命为四川学政,“十一月二十日,驰抵成都省城”。二十二日,视事。其于《恭报到任日期折》奉到咸丰三年正月十八日御批:“知道了。地方一切情形,随时访察具奏。”时“蜀中吏治积疲”,为报知遇之恩,他“不避权贵,据实直陈”(何庆涵《先府君墓表》)。按试地方时,“生童多以地方官干没捐项为辞,纷纷控诉”,他又发现捐输册报只有总数,而无各州县捐输数额,其中大有弊陋,遂上折直言“应请旨饬下督臣裕瑞赶紧核办咨行”(《请旨饬查川省捐输广额名数暨办理土匪,事涉两歧,并参将擅造关防需索骚扰折》),这便冒犯了总督裕瑞等一千人。这种得罪上层官吏的事还很多,如他大力整顿考试,上折言事,其中说到“书院主讲,例由督、抚、学政采访延致,并准学政三年任满时,考核奖励。诚以学政甄拔于临时,书院栽培于平日,实属相为表里。臣查川省大吏,于士习文风,视犹隔膜,致各府县书院主讲,只为应酬上司人情,学政不能过问。”《请旨交议整顿考试力除弊窦折》)。何绍基于吏治弊陋,只要查实,即从严查处,涉及大吏,亦直言上奏,绝不洵情。最让蜀中大吏恼怒的尚有二事:其一,何绍基上折饬裁陋规,有云:“臣自上年四月出省按试,于今年五月暂回省署,共考过十五府、州、厅。每接见各牧令,询问地方情形,无不以上司到任及节寿陋规为苦者,缘各州、县每年致送总督、藩、臬及本管道府三节两生日并到任规礼,缺分口优者约一万数千两,中下者以次递减……”这简直是要断了大吏们的财路;其二,关于河东土司安安氏、安平康母子争袭一案,何绍基与总督意见相佐,由于情势紧急,他又屡上折陈述案情缘由,并越权办理,平息一场动乱风波。应该说,他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件事也直接导致皇帝派钦差来查办并撤掉了总督裕瑞的职务。然而他得罪的人太多了,“忌之者遂构蜚语相排斥,卒以条陈时事镌秩”(何庆涵《先府君墓表》)。总之,何绍基为官正直,绝无私心;感激知遇,竭力任事,终得罪权贵,被劾谪官。
存诗168首。
其中《游峨眉瓦屋诗草》二卷,应是从《将游峨眉》到《编游草竟,漫题一律》,共117首,绝大部分为山水诗。何绍基因中心无愧,于谪官坦然视之;视学三年,事务繁忙,一旦卸官,遂得畅游山水。“阅世老怀增淡荡,容吾狂态任清酣。”(《怀周执庵丈》)“今怀转超然,渐欲忘官府。行将秉耒去,东洲老农父。”(《嘉州郡斋酒后作》)即言此时心情。“静中规往游峨眉,临行始令儿孙知。平生雅有独游兴,恐婴物务相牵羁。锦城袞袞多官府,我虱其间亦殊苦。翩然一杖拨云烟,胜似双◇插尘土。连日放步山转高,腰脚壮往精神超。闲似白鸥健黄犊,归来一笑惊八曹”。何氏游兴甚浓,佳句连翩,如:“归路仙云携满袖,桂花香透子龙潭。”(《奉怀周执庵丈》)“山容睡初觉,沉雾滋团团。惟有最高顶,初日倒浮丹。”(《出郭》)“初月低可扪,归云暮来款。”(《万年寺宿》)“世间千幽万奇境,几时到遍心始肯。”(《华岩顶早饭》)“八十四盘三倒拐,行人贯鱼兼爬蟹。却愁天近地欲离,似踏空行得悬解。”“何必云容水气合,孤峰而外都成海。万形皆下此独尊,四大真空我安在?”(《至山顶》)“玉毫静放千峰采,金德真先万国秋。”“东睋齐豫西蕃羌,北瞻晋秦南荆湘。屈指五年来,多成兵马场。但见城郭破坏,人民夷伤,猛将损折,庸臣逃亡。……见劫不救,何为空王?见贼不戮,何为金刚?……菩萨亦可怜,敛尽玉毫光。死灰槁木然,悲悯向西方。不敢回头一东顾,万年枯坐看夕阳。”(《普贤西向》)“山水无尽奇,全仗风雨铸。”(《改由石船子龙门洞下山》)。
十月二十一日作《去蜀入秦纪事书怀,却寄蜀中士民三十二首并序》。
此诗言何任学政及谪官事甚详,序云:“三年春,岁考成都,就试事力求整顿。五月奏报考试情形,奉朱批:‘汝能如是认真,朕甚嘉悦。’嗣后出省按试,有关系吏治民生及军国要务者,随时上闻。四年夏秋间,以南江县郑怀江冤狱及大吏需索陋规,河乐土司安安氏、安平康母子争袭各案,先后驰奏。钦差大臣前来查办,悉如所议平反办结。……寿臣名宗汉,(新任总督——笔者)以三月杪抵蜀任,于余所奏南溪县廪生万时恬被诬递案及各州县钱粮津贴多征少解之案,俱奉旨平反惩办,吏治一清。至五月廿四日,余科试潼川完竣回省,知于四月内缕陈时务十二事,上责以‘肆意妄言’,由部议以私罪降调矣。……士民上匾建祠立碑,纷纷相属。寿臣率属议勼资创立草堂书院,如学海堂、诂经精舍之例,欲以留余。乐彦亭将军亦谓民望所归,殷拳换辔。余念以旧学使作寓公,于公私皆非便,决计去蜀入秦……”此中所言基本属实,他也确为蜀中士民办了不少好事,士民亦甚感戴。第四首诗云:“满怀疏快多倾倒,不信于今直道难。”自注云:“御事出署时,环跪哭送,余亦为之怆泪。”然晚清政治已极端腐败,“直道”终归难行,何之谪官即是明证。
咸丰七年 丁巳 1857 59岁
主讲山东泺源书院。三月初,由济南回北京。九月底,又回济南。十一月初八日起程南游。
存诗175首。
四月间,作《题符南樵半亩园订诗图》。
此诗再次言明作诗宗旨,云:“诗人诗自性情出,有时自有无自无。温柔敦厚乃宗旨,矫揉涂泽皆非夫。”
六月十二日,作《林颖叔招同宗涤楼、朱伯韩、叶润臣、孔绣山、王少鹤、刘炯甫拜黄文节公生日,以“日问月学,旅人念乡”分韵,得“旅”字》。
此诗为拜黄庭坚生日而作,亩及苏轼与黄庭坚诗风异同及黄庭坚诗旨趣与成就:“涪诗令人沧,坡诗令人煦。”“溯惟我涪翁,孝友植根矩。大节是不俗。名论砭懦腐。忧患真饱经,志事弥坚树。纵横翰墨场,岿作江西山。最爱说茗香,还工赋笋苦。”“馀事烂珠璧,诗心独机杼,居然黄并苏,远匹李与杜。坡公近太白,公乎肖臣甫。自从我公去,谁复堪指偻。”
九月二十八日作《游佛峪龙洞,即事成九言诗一章》。
此诗为九信诗,集仅一见。磊落跌荡,洵为奇文。试举数句,以窥一斑:“同人招游龙洞与佛峪,霜气如雪正把千山封。佛峪之佛化身千万亿,朝阳照山宝髻金光容”,“但见石壁古寒立凛冽,剜听悬泉幽响鸣潺淙。高天厚地尽作冻梨色,樵夫牧子都抱冰雪胸。”
十一月廿六日作《中丞潍县寄来论诗诗,过奖拙作,八用坡韵奉迓,时廿六日酉刻》。
何绍基主讲济南泺源书院,与巡抚崇恩、山长余芰香友善,喜谈诗,此诗即为论诗之一,且颇有新意,云:“扫空骊黄有名马,全露首尾非真龙。”“岂知日(当为“文”——笔者)章要先暗,不能守雌焉得雄?才华后起常易竭,性情有本斯无穷。性情潜伏浚始出,见仁见智相昭融。语言文字叩自鸣,有如万事根黄钟。我好作诗不论诗,恐令闻者其蔀丰。”“性情有本斯无穷”当为何一贯主张,“要暗”、“守雌”之旨倒深得诗味,何诗属畅达一派,过于畅达不免于直露寡味,救失之道,不外三途:其一,以真性情为诗;其二,以学问为诗;其三,注意诗意、诗境、设色、语言等的锤炼,这大概是“要暗”、“守雌”的含义吧。
同治元年 壬戌 1862 64岁
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正月南游,三十日到家乡道州。三月初游阳朔、桂林,月底回长沙。
存诗101首。
春间南游颇乐,作山水诗甚多。《野性》云:“无端野性随春发,万叠奇山入梦多。”畅游山水之愿急迫。50多天游览山水,佳作纷呈,大抵情境豁朗,文笔纯任自然,清新可喜,如“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春江》)“山气冷疑雪,洞声暗有龙。”(《逍遥洞》)“斜风细雨春深候,燕子飞来定几双。”(《出斗河入大融江》)“千里成破碎,平地出岋峨。”(《阳朔看山》)“柔橹无声滩疾下,乱山如鸟背人飞。”(《过全州》)“寒雨连江又逆风,舟人怪我屡开篷。老夫不为青山色,可事欹斜白浪中?”(《逆风》)“月明风软波如席,半夜披衣看放船。”(《夜起》)“两岸青山仍送客,一江新水好还家。”(《北望》)“春江化作莺花海,水面翩翩万蝶来。”(《顺风》)“花光争火发,鸟语比人圆。”(《晨霁》)“日日船头看好峰,山色之好比酒浓。”(《蒋芗泉方伯送酒》)此次畅游山水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如辛巳回湘应试,己亥典试福建、乙卯出游峨嵋等),没有事务缠身,又是独自一人,心情舒畅,如“野猿超鹤”(《解缆》:“野逸本如猿性格,超遥真有鹤精神。”),消遥自在,诗越发自然清新。何氏短诗指(七绝、七律等)擅写景抒情、长诗多议论叙事,然以往短诗颇有发议论者,至是年,始自觉,短诗概写山水或抒一己之怀抱,诗亦愈多佳什了。
同治三年 甲子 1864 66岁
主讲城南书院。十月三十日登舟出游,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金陵。
存诗112首。
十一月作《舟中杂诗》31首。
此诗为大型组诗,均为七绝,主要写舟行沿途山水、见闻及乡思、友情。其中反映时事之作颇精警,如第七首云:“见人倨傲无规矩,坐卡如斯况做官。”言设卡收厘者傲漫无礼,虽无官职,然手中有一点权力,即严加盘剥,不知做官的又是何等模样了?此诗可谓小中见大,一针见血。又第八首:“可笑街头无肉买,连宵多泊凯归船。”时湘军收复金陵,军士多凯旋故里,然沿途骚扰、挥霍无度,作者不无忧虑,“可笑”二字,即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又第二十一首:“江南无数青山影,共我良朋入梦多。”以下十首遂逐个怀念远在长沙的良朋好友,他们是:前任湖南巡抚恽世临、东征局委员黄冕、前任浙江巡抚胡兴仁以及王敬一、黄海华、罗研生、李季眉、李仲云兄弟、唐艺农兄弟。于此可见何近两年交游情况。
十二月,作《金陵杂述四十绝句》。
五月十三日,曾国荃率军攻克金陵,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何绍基于十月底城南书院“收课”后,买舟东下,游金陵月馀,遂作《金陵杂述》。此诗记述了许多珍贵史事,如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父丧服阕,何绍基同三弟、五弟奉母寓居金陵,此前无诗,行迹不详,《金陵杂述》自注就记载了数条史料,第四首:“壬寅居此,与潘少白、明竹村两先生谈艺最密。”第十八首:“昔子久中丞在家,余间日必至。”第十九首:“壬寅春夏,与子敬、子愚奉母寓钓鱼台行馆,大孙钟曾始生。”由此可知其壬寅春夏间大致行事。又记载金陵收复及以后事变可采择入史者,如第二首:“妙相庵秋海棠壁最胜,今壁已毁,馀景亦非昔,贼改为御花园也。”第八首:“孝陵宝城及石人马无恙。”第二十二首:“报恩寺塔全毁失。”第二十六首:“沅甫行九,人皆称为九帅,驻军南门外雨花台;由东北龙脖子挖地道入破城,涤相为纪大略刻石。”第二十九首:“江南乡试从十一月举行,金陵克复才四阅月,苏抚李少泉宫保克复苏、常等郡,勋名与两曾埒,此次入围监临,士论欣惬。”第三十三首:“伪慕王府今为书局,现刻《王船山遗书》,欧阳小岑、杨见山、汤水谷、李寅叔、张啸山、陈卓人皆在局中。”其余亦多可补史料之阙者,兹不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