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它,标志着黄兴与孙中山合作的开始和民主革命运动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在1905年以前,孙中山与留日学生革命团体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联系,他对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还认识不足。只有在1905年春天,孙中山成中国留欧学生的邀请到比利时同他们商讨革命方略之后,才引起了对新的知识界的高度重视,同意统一革命势力而创立新的革命组织。而这也正是黄兴所期望的。黄兴是孙、黄合作的发起人之一。本文拟初步探讨黄兴是怎样通过他的好友、同志的协助而达到这一目的的。
一
日本有的论者说,“武昌花园山机关”的人士策划和推动了孙中山与留学生的革命合作。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组织的历程。
为首发起组织武昌花园山机关的是吴禄贞。他进入湖北武备学堂后,由两湖总督张之洞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他与孙武关系密切,曾暗地里支持自立会起义。1901年,参加成立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工作。1902年春天毕业归国。恰在此时,黄兴又被选派赴日,两人还未曾谋面。1903年4月,拒俄运动开展。5月,留日学生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东京。这是知识界首次成立的革命组织,也是同盟会成立以前唯一的全国性革命组织,代表知识界的激进派。黄兴作为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于6月归国,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开始建立革命组织的工作。
“武昌花园山机关”就是在武昌学生举行了拒俄集会之后,在吴禄贞领导下,由吕大森、朱和中、李步青等共同组织成立的。在长沙,黄兴“乃邀合吴禄贞、陈天华、杨守仁……张继、秦毓鎏……章士钊……等,创立华兴会于省垣连升街机关部,公被举为会长”。可以说这两个组织同发源于军国民教育会。
但是,由于湖北当局于1904年春把吴禄贞调离入京,又把朱和中等资送西洋留学,“武昌花园山机关”无形中被解散。成员中大部分加入了黄兴领导的华兴会或同盟会,据统计,“……四十二人中仅有二人投敌,而一直从事革命活动的有三十三人;先后参与发起或加入‘科学补习所’的十人;‘日知会’的八人;华兴会的九人;同盟会的二十五人”。华兴会成立后,黄兴使宋教仁,胡瑛设支部于武昌,结纳同志,运动武汉三镇新军,与吕大森为首的武昌科学补习所关系密切,加强对新军的鼓动工作。可以说,武昌科学补习所也是华兴会在湖北设立的下属秘密机关。而日知会则是同盟会武昌支部的别称。亦即三十三人全部参加了黄兴领导下的革命组织。
参与“武昌花园山机关”创立的朱和中于1904年到德国留学。1905年,他和在欧洲的留学生们接待了孙中山,在布鲁塞尔讨论了三天三晚。于是孙中山决定与知识阶层合作,创立新的全国性革命组织,因而去东京,与黄兴第一次见面,同他领导下的革命人士开始合作的商议。应当指出,虽然“武昌花园山机关”的革命人士参与了孙中山和留学生革命合作的工作,但是这一原来是运动武昌新军的机关早在一年前已经解散,停止活动了。
二
黄兴与宫崎滔天第一次见面的时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说来,宫崎滔天的《三十三年之梦》出版以前,中国知识阶层的先进分子还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活动。及至该书于1902年出版,可以看懂日文原著的留学生才能对孙中山及作者有所了解。有的论者依据宫崎滔天的回忆认为黄兴是在1902年访问宫崎住处的。但近藤秀树分析指出,宫崎住在四谷爱住(相住)町(街)是1904年秋天,因此,黄兴与宫崎的第一次会晤应在这个时期,即在黄兴再度东渡之后。那时,黄兴在长沙组织起义失败,在上海谋划再一次起义未果,亡命日本。他访问宫崎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系孙中山,而要取得宫崎的帮助。之后,宫崎便修书寄孙中山。
孙中山回信说:“日前寄英国之书,久已收读,欣闻各节。所以迟迟不答,盖因早欲东归,诸事拟作面谈也”。
从孙的回信可以看出,宫崎的信涉及到许多方面,关系到推进革命运动的大事,因此急于东归与宫崎面商。只是由于缺乏旅费,不能启程。得到朱和中等捐资相助,才由英国动身到比利时,与留欧学生晤谈。
那么,朱和中等是通过谁知道孙中山行踪的呢?应该是刘成禺,还有程家柽。
冯自由说:“各省留学志士先后(1903年夏)访谒总理(孙中山)者,有程家柽、刘成禺、杨度……等数十人”。
宋教仁说:“君(程家柽)之旧友刘成禺、潘赞华,以次东渡,力为联合,革命之说,日以益振。”又说:“以同志日渐加多,意欲设立会党,以为革命之中坚,以谋诸君。君(程)力阻之,谓革命者阴谋也。事务其实,弗唯其名。近得孙文自美洲来书,……以俟其来,设会之名,奉之孙文,而吾辈得以归国,相机起义,事在必成。”
看来,程家柽也是知道孙中山行踪的,所以他要宋教仁等候孙的到来。他们还曾一起访问宫崎滔天的家。
刘成禺、程家柽是湖北留日学生同乡团体的中心人物,和朱和中是亲密的同志。他们都与华兴会会长黄兴关系密切,为革命力量的大联合而同心合力。
另外,还有一个促进孙、黄合作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章士钊。他将宫崎的《三十三年之梦》译成中文于1903年出版,并曾跟孙中山一起访问杨度,寻求合作。章士钊和黄兴的关系特别密切,就是在第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他仍追随黄兴,走同一的道路。
由于缺乏宫崎于1905年1月前后给英伦孙中山书简以及刘成禺给欧洲朱和中电文的原始资料,而黄兴访问宫崎的时间是1904年底,我们只能据此推断,革命派联合的秘密工作大概是1905年初开始的。黄兴和同意与孙中山联合的一部分华兴会同志及刘成禺、程家柽等,通过宫崎、朱和中等与孙中山联系。在欧洲,孙中山已同意创立革命新团体的提案,复信给宫崎。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了横滨,联合的进程加快。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