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享誉千古的《正气歌》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这充塞天地之问的浩然正气,古往今来,使许多志士仁人,或持操清正,或为国捐躯,干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唐群英不仅是清末年间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留日女学生会领袖、辛亥革命女子北伐队长、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而且是南社一位杰出的爱国女诗人。翻开她的诗卷,这浩然正气就如天风海雨,扑面而来。
唐群英出生在南岳衡山的一个将门之家,从小读书习剑、弯弓走马,练成一副不让须眉的大丈夫气概。小小年纪,就对南宋词人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充满阳刚之气的诗句,深受熏陶,莫逆于心。
她十四岁的处女作《晓起》“清流依垅曲,绿树接丹崖。邻烟连雾起,山鸟唤晴来”。竟是这样的清新隽永,超尘绝俗,烘托出一颗冰清玉洁的无邪之心,体现她有惊人的早慧和敏捷的诗才。
风云际会,喜结同心。唐群英和秋瑾、葛健豪不期而遇地相聚在山清水秀的湘乡荷叶,同样的关心国运的思想和豪爽的性格,不仅使她们成为莫逆的知交,也使她们成为时相唱和的诗友。
每一次诗会,唐群英都是天才横溢地率先和秋瑾的诗。在《咏红莲》的“不羡长堤千树柳,偏崇峻岭一枝梅”和《咏白莲》的“清苦莲心同一格,秋风明月舞霓裳”这些诗句,吐属不凡,都显露出她高尚的品格和清馨的素心。
她喜爱梅花,一生赞赏梅花傲雪凌霜的风骨和冲寒放花的精神,并且她以梅花深自期许,因之,在她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直到她六十四岁写的《金陵访旧有感》,仍然以高昂的笔触赞美梅花:“不见梅花亭外立。西风岭上好精神。”表现出她对浊世浮华的蔑视和岸然独立的骨气。
唐群英矢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她多么渴望有“倚天出长剑,一举屠苍龙”的革命先驱同她一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读〈大同书〉抒怀》中的“钧天谁换风”和投稿《洞庭波》绝句八章中的“世界汹汹人忧忧,不知谁是济时才”,都充满着这样的期待。
她对战友怀着真挚的情谊,对秋瑾更是永结同心,生死不渝。秋瑾生前,她《回赠秋瑾》一诗中“生为人杰岂无路,且许芳馨结伴游”中,表达她俩的志同道合,生为人杰的襟怀;在秋瑾壮烈牺牲后,更有沉痛的哀思:“十年忧愤怀秋侠”(《由都返湘汉口舟中值陈汉之联句》)更道出“一死一生,乃见交情”的至情至性。
同样,在《哭黄公克强》中的“民失擎旗手,我悲引路人”和《哭孙总理中山先生》中的“苦雨凄风漫漫夜,挑灯重读龙蛇书”这些沉痛的诗句,都表达她对同志的尊敬和哀思。
相反,对那些贪图爵位、效忠清室的汉奸奴才则表示正义的愤怒和无情的鞭挞:“愿身化作丰城剑,斩尽奴根死也瞑”(《绝句八章》)。
同秋瑾、黄兴等革命同志一样,唐群英是“昔抱钧天志”(《哭黄公克强》),终生不渝的。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险阻,邪恶势力多么嚣张猖狂,她都为争民主,争女权奋不顾身,一往直前,“撮得罗兰真种子,灵苗催放九华巅。”(《绝句八章》)正是她赤胆忠心的独自。甚至下定决心为革命而牺牲:“欲展平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躯捐”(《绝句八章》)很早就表现了从容就义的大无畏精神。
然而,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尽管推翻了满清帝制,但胜利的果实却被军阀吞噬。唐群英只落得“不堪九死逋亡客”的萧条晚景,赍志而终。
但是,有史以来,唐群英不愧是超群绝伦的巾帼英雄。她光辉灿烂的一生永远让人肃然起敬,崇为典范,特别是她留下的诗篇更永远发人猛醒,促人前进,是一部万古凛然的正气歌!
(作者:原衡阳教育学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诗协理事、衡阳市诗词学会顾问、南岳诗社常务理事兼《衡岳风骚》主编。原载《唐群英研究文集》,见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