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魏源(1794—1857)著的《圣武记》,这是一本使用了丰富资料的私人专著,是研究清代民族史的一部重要参书,这本书的出版是值得庆幸的。韩锡铎、孙文良点校,并在书的《前言》中简要的评述了其中的优点,指出了缺点,认为《圣武记》有不少是使用第二手或第三手的资料,有些史实失实,如卷三《雍正两征厄鲁诗》中说,会罗卜藏丹津与其族罗卜藏舍楞谋杀噶尔丹策零,事觉被执。八月,噶尔丹策零遣使特磊表献丹津,中途闻师出而止。孟森先生认为此说不确。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书的不实部分,如能加以考证和注释,去伪真就好了,不致谬误流传,但要完成此事,确实不易。我在读《圣武记》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二》时,也发现几处记载不确,把它写出来提供参考。
《国朝绥服蒙古记二》载“阿巴岱赴唐古特(清代官书上称西藏常用唐古特名)谒达赖刺麻,请藏经归漠北,部众智而汗之”。其他史籍也有相同的记载,如《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45传29,喀尔喀土谢图汗总部传,第2页)张穆《蒙古游牧记》(卷7第9页),何秋涛《朔方备乘》(卷3、喀尔喀内属述略第1页)都记载相同,后一句“部众智而汗之”而其他书记载是“为众所服以汗称”,或“众服之称汗”。但是妙舟法师编《蒙古佛教史》第五编指出“初,西藏第三世达赖喇嘛来蒙古宣扬佛教之际,喀尔喀有阿巴岱汗者,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往蒙古之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与之会晤,领受佛教要旨,迎经典归。”虽然是近代著作,且与上述各书记载不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号,喀尔喀阿巴岱是在何地谒见达赖喇嘛的,是去西藏还是去漠南归化城。根据《蒙古源流笺证》一书,在卷7记载“丁亥年(1587年)有喀尔喀之阿巴岱噶勒照台吉前来叩见”。但未记载在何处叩见。只提出了叩见的年代,在《国朝绥服蒙古记二》未指出确切的年代,妙舟法师提出在万历年(1577年)是不确切的,因为1577年正是三世达赖喇嘛接受土默特首领俺答汗邀请,从西藏到青海的途中,1578年在青海相会,以后就回西藏了,未到归化城;同时喀尔喀蒙古信仰喇嘛教是在土默特部蒙古之后,传说阿巴岱接纳栋科尔满珠锡里呼图克图的意见,叩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源流笺证》记载在1587年是正确的。这一年是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错(1543—1588)正在土默特归化城。济美日必多吉著,日本外务省调查部译《蒙古喇嘛教史》第240页指出,这一年三世达赖喇嘛在归化城主持葬礼法会。于1588年2月园寂在蒙古。由此得出结论,喀尔喀蒙古阿巴岱是于1587年在归化城谒见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错。《国朝绥服蒙古记二》的记载,恐怕是以讹传讹。
《国朝绥服蒙古记二》记载顺治五年(1648年)“尽归所掠巴林人畜”这也不确切。事件发生在顺治三年,有楚琥尔土谢图汗衮布属部,私掠巴林人畜,清廷提出要土谢图汗衮布归所掠巴人畜。八年土谢图汗衮布不归巴林人畜,十年清廷命侍郎毕哩克图往土谢图汗部察巴林被掠人畜,衮布等匿不尽给。这年发生土谢图汗部的台吉本塔尔携众投清廷。土谢图汗衮布要求清廷遣还本塔尔等,清廷不还,而释土谢图汗不遣子弟入朝,不进九白常贡,不尽偿巴林人畜三罪。十二年(1655年)察珲多尔济袭汗位,与同族墨尔根诺预,达尔汉诺预,丹津喇嘛向清廷遣子弟奉表贡。崇德三年(1638年)清廷以好友不咎既往应归巴林人畜缺少之数,悉从宽免。因此在顺治五年喀尔喀土谢图汗已“尽归所掠巴林人畜”之说是不确切的。
《国朝绥服蒙古记二》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67年)左翼土谢图汗攻右翼札萨克图汗,而夺其妾,构兵又与准噶尔隙。”根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45、传29,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总传)记载:“康熙二十三年以其部与右翼札萨克图成衮构衅,命阿齐图格隆偕达赖喇嘛使谕解之”。从后面的记载这一年并没有发生左翼土谢图汗攻右翼札萨克图汗的事件,而是清廷请达赖喇嘛派遣使进行调解。事件的梗概是,康熙元年(1662年)札萨克图汗部内部发生内江,俄木布额尔德尼子额琳沁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引起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赛因诺预部长,丹津喇嘛出兵,额琳沁受到攻击北奔,旺舒克兄绰墨尔根自立为汗,众不附,许多属众投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康熙九年(1670年)成衮袭札萨克图汗,向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索取逃众,察珲多尔济不归还,发生纷争。康熙皇帝在二十三年命内臣阿齐图格隆、偕达赖喇嘛使赴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谕和。达赖喇嘛使参巴陈布呼图克图至归化城病卒,未能调解成。在清廷的努力下,在康熙二十五年(1084年)在库伦伯勒齐尔会盟,参加者,西藏桑结嘉错派噶尔旦西勒图(章嘉呼图克图)为达赖喇嘛代表,清廷派尚书陕西省尔尼等参加,这时札萨克图汗成衮卒,其子沙喇袭汗位,参加会盟,察珲多尔济与其弟哲布尊丹巴等有六十余人会盟,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之弟多尔济札布也参加会盟。《圣武记》卷三《康熙亲征准噶尔记》指出“噶尔丹使其族人多尔济札布随而觇之,故使谩骂土谢图汗,以激其怒。土谢图汗果执杀之”。实际上,这次会盟基本上达成协议,立重誓,两翼互相侵占台吉,人民令各归本主。会后,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实际只归还其属民一半,这样使两汗之间的纠纷没有彻底解决。噶尔丹以库伦伯勒齐尔会盟对誓布尊丹呼图克图与噶尔旦西图并坐,是对达赖喇嘛不尊为籍口,反对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和誓布尊丹巴,利用札萨克图汗沙喇与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之间的不和,策动沙喇进攻察珲多尔济,约与沙喇会盟于固尔班格尔,察珲多尔济闻讯,反对沙喇迎附噶尔丹,立即派兵前往,杀沙喇及德克德赫,清廷遣学士拜哩等,谕察珲多尔济罢兵,这时察珲多尔济与其婿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追杀噶尔丹弟多尔济札布。由此,《国朝绥服蒙古记》记载不确切。
《国朝绥服蒙古记二》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车臣汗部郡王青滚杂布煽之。”青滚杂布并不是车臣汗部人,《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61,传45《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总传》记载:“二十二年以其部和托辉郡王青衮咱卜叛诛之。”说明青衮咱卜是和托辉特部人,《蒙古游牧记》卷10指出和托辉特隶托萨克图汗,实是一部,但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叛诛。《皇朝藩部要略》卷7指出,“青衮咱卜窘惧,为拥兵自卫计,胁所属伊克和托辉特,巴罕和托辉特,明噶特,哈柳沁,托斯,奢集怒特六鄂托克,及乌梁海十六鄂托克附已,大兵至,皆弃去。”青滚杂布被诛日期是在乾隆二十二年正月,诸子皆连坐。是札萨克汗属下的和托辉特部人。
以上是读《圣武记•国朝绥服蒙古记二》意见,目的是要说明在《国朝绥蒙古记二》中存在着史实不确之处,使用时应注意核实,不以讹传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