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胡子靖先生家传
作者:陈毖涛
【摘要】先生讳元倓,字子靖,姓胡氏,世为湖南湘潭人。祖筠帆公,清同治中知广东南海县事。考同寿公,世父蓟门公,幼侍父宦游百粤,皆从番禺陈兰甫澧先生游。陈先生授以诗经通鑑,著有诗古音释及通鑑校刊记各若千卷。
  先生讳元倓,字子靖,姓胡氏,世为湖南湘潭人。祖筠帆公,清同治中知广东南海县事。考同寿公,世父蓟门公,幼侍父宦游百粤,皆从番禺陈兰甫澧先生游。陈先生授以诗经通鑑,著有诗古音释及通鑑校刊记各若千卷。先生于从兄弟行九:伯曰元仪,字子威,有周书王会篇注、王会图赞、孙卿子注、荀子别传及考異——王葵园阁学釆入荀子集解、毛诗谱订——阁学录入经解继篇,别有兰茝袭斐集、绸发丛稿、胡氏家集、胡氏世典;六日元玉,字子瑞,始从兄学,又为王湘绮侍讲女夫,枢衣请业,所诣益邃,有驳春秋名字解话一卷,阁学亦刊入经解。硕学名儒,磊落湘望!与湘阴诸郭,新化诸邹,卓然称湘学后劲。先生渊源家学,服膺姚江,以存诚为立身治学之本。蚤入庠为名诸生,寻选丁酉科拔贡。鉴于甲午庚子国恥之深,转思日本明治勃兴之故。因弃学子业,于光绪二十八年奉湘抚俞廉三之命,赴日本就学于弘文师范,始了然于日本维新之功,肇端教育;又私慕彼邦福泽谕吉之剏办庆应义塾,储才建国。遂矢志以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复兴民族为己任。翌年返国,欲设学校于长沙,与攸县龙砚仙萸溪兄弟谋,得其叔芝生侍郎之助,癸卯三月初一,成立明德学校,与研仙兄弟共同主持。邀黄克强任学监,张溥泉教历史,周道腴教地理,苏曼殊教文学,鼓吹革命思想,隐为革命中心。旧党嫉之,媒孽构陷。屡濒于危,光绪三十年甲辰九月,黄克强在长沙谋起义,事洩,清吏搜捕急,布逻卒围所居,黄先生走避明德学校,先生度将不免,乃往见清臬司兼学务处总办张筱浦,挺身自承曾与闻其事,请以颈血染红其顶戴!张固维新派之有心者,为先生至诚所动,事乃少缓,严命探目,无据不得捕人。黃旋走龙侍郎家,得间关赴日本,见孙先生,成立同盟会。时人以为先生抢护民党,密谋革命,皆为先生危,先生处之晏如也。明德丁草创之秋,经费奇绌,左右匡维,皆赖先生,或北出榆关,诣赵制军次姍;或南下金陵,求江督端午桥;或赴津门,央严范孙侍郎;或往旧都,托熊秉三总理;或犇走学部;或就商度支;或假湖南常款;或挪江南盐稅。其时谭组安初承校事,与袁海解各钜捐金,规模粗具。惟以欲风气初开,师资缺乏,而来学之士,年龄与学程,甚为参差,乃于中学之外,添办师范、理化等选科及高等小学。先生仆仆南北,或走日本,求名师,筹经费,谯扩充,不遑宁处。丙午腊月之诣端督也,湖南方有浏醴之役,声势甚汹,先生未抵宁,端督已接鄂督湘抚密劄,皆于先生为销骨之毁,端为先生热诚所感,置不问。丁未端午自日本归,发神戶,次晨坐礁,三日始出险。是岁经费奇窘,几不能度岁,先生乃请于端督,欲于裕宁钱局借两万金,端督作书令赴浔兌取,而总办孙某竟不肯发!风雪横江,孤危一室,时已腊尽,先生大窘欲死!黄泽生、谭组安主校事,虑先生有不测,亟电慰之;校中同人,又自动捐薪节省,困乃少苏。其初诣端方也,三诣未及见,先生乃襆被阍室以待之。盖先生醉心作育,之死靡它,不惜犯霜雪、受冷眼、历千险、排万难以赴之!中小学基础寝固,先生又谋设大学,始于丁未七日呈度支部准办高等商业银行耑科,寻得袁海观、陈伯严之助,拟在沪设分校。时端督方命先生于役复旦,闻分校款绌难成,嘱于江南组织高等商业学堂,先设银行科,以上海所招及经正毕业生就学其中,由先生主持。戊申四月开学,人才萃集。民国以来多在银行界服务,颇有贡献。岁庚戍,先生膺驻日留学生监督之命,范靜生劝勿固辞,翌年三月东渡赴任。未半年而武昌事起,开济诸公,多先生故旧,则亟返国谋扩充学校。民国二年,由黄克强领衔,呈请设明德大学于北京,迄民国四年,袁世凯叛国,因遂停办,示与袁氏绝。民国八年重设大学于汉口,旋因汉校款绌,先生亲赴南洋募捐,凡历星洲、暹罗、槟榔屿、仰光等埠而归,得爱国同胞之佽助,汉校于以不坠。阅七年,复因经费不继中辍,嗣遂耑心致力于中学。此际明德成绩,已大显于时,得政府倡道,拨俄款十五万金,作新建校舍之用;复自十七年春,月助二干金,校事赖以进展,先生冁然如也,欿然如也。先生于死友中,最不忘者二人,一曰黃克强、一曰谭组安。尝语黃曰:“养成中等社会,实为立国之本图,惟其事稳而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茶陵弃国前,屡寓书先生,推勉交至。一则曰:“近益感于国人之无教育,仍不能不望之我明德。”再则曰:“我辈惟公有事业,不可不勉。”三则曰:“死不难,不死难。”壬申癸酉之交,边患日深,先生自以一身经历之痛苦,极人事之怛惨:既占困石据蒺之凶,几罹沸鼎游鱼之厄!四十年,来以教育救国之夙志未酬,而国步迍邅,于茲为极,先生惄然忧之!每念死友之言,益坚后死之节;终其身惟知铸材以备国家之急而臻文治之盛,百折不回,老有益壮!荣名权位,视同敝屣;而操守清廉,自奉刻苦;生平为学校筹款,以钜万计,不以毫丝济其私,盖尤为难能!先生襟抱高朗,尤可于其图记中觇之:一曰“磨血人”,盖取革命流血教育磨血之意者也;一曰“纯一不杂”,赵尔巽抚湘极口称赞明德如是,因镌以自勉;一曰“从苦中打出”,其艰苦卓绝。此五字殆足以尽之;一曰“精神生活”,恬淡和乐,跃然纸上;一曰“无所为而为”,脫屣名利,终身不易!晚年入蜀,又镌“暮年烈士”以自励云。先生又喜集句或自为楹联,请时贤书之,县之校中以自勉勉人,盖尤可概见先生之风骨与抱负:王闿运侍讲为书二横额,一曰“忍耐力希望心”;一用屈句:“虽九死吾犹未悔”,二十年校庆日请谭延闿先生书“毋忘此日”一横额以自勖;先生从兄元常为书一联曰:“诚心实力,有错无私。”清学务处总办张鹤龄击节下联,因订深交,于以保全学校与黄克强者也;又丐严修侍郎一联云:“融異为同,化小为大;行之以渐,持之以恒。”胡汉民先生书一联曰:“事本无私,欲公诸世;求同乎理,不異于人。”上联为福泽谕吉语,下联则王阳明语也;吳敬恆先生篆联云:“乐取与人以为善,困而不失其所享。”晚岁复请谭泽闿先生书一联曰:“病裹方知劳是药,老来惟有爱难忘。”若是之类,夥颐沈沉,大都夫子自道,而人恆即之以见其弘毅。取坚苦真诚为明德校训,尤重躬行实践,既低首阳明,爱诵传习录及明儒学案,尝集其粹语,裒为一辑,命名修身约言,诏示后生。学者受其沾溉,人才辈出,蔚为校风。御倭军兴,中央邀先生为参政员,须发如雪,与张伯苓张一麐诸老,婆娑其间,时论美之。身虽驻渝,主持校务如昔。先生貌夙清癯,又以平日劳瘁,心力早衰,夙患血管硬化,每有刺激,血压二百馀度。客岁五月,忽患血管阻塞,时愈时剧,旋转恶疟,延至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十一时在歌乐山八块田寓次去世,享年六十有九。子三:长牧,重庆大陆银行经理;次毅,华中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季征,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秘书。先生晚年别署乐诚老人。著有耐盦言志三集行世,四集待梓。

谕曰:先生以教育救国自矢,■勉从事如一日,匪独不计成败利钝,抑且不计生死祸福!其熟诚与坚忍,世罕其匹。古人云:“挥善固执”,先生有焉。爰备述遗行,以俟与史家之要刪。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文献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