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潭位于隆回北部六十公里,是魏氏的主要聚居地,原属邵阳县兴隆乡一二三保。一九四七年,析邵阳县之隆回、隆治、隆中、中和、果胜、西胜、保和、礼教等八乡及桃洪镇设置隆回县,县治六都寨,解放后移至桃洪镇,金潭现属隆回县司门前镇金潭片管辖。全片八个自然村中,其中金潭、学堂湾、合理、石山、石峰五个村大多都是魏姓居民。隆回明代以前尚是瑤汉杂居之地,明洪武五年设隆回巡检司,下分八都,金潭属一都。明嘉靖间曾派太监在此监采金矿,故名金潭,东距邵阳约六十五公里,北距新化六十公里,西北距溆浦七十公里。
金潭魏氏迁徙由来,历修老谱皆语焉不详,谱称周文王第十五子封于毕,名毕公高,其后毕万于春秋时仕晋,封于魏,其地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遂以魏为姓。至魏武侯时,与韩赵三家分晋,同列为战国七雄。秦灭六国,魏氏子孙于河南开封一带生息繁衍。历汉唐至宋,魏良佐成进士,授福建布政司参政,致仕返籍,道经江西赣州,阻于兵而定居石城(今宁都)龙上里塘台乡赖家庄。子财祿,举人,又四子:元、亨、利、贞,值宋末天下大乱,元公徙居广东五华县;亨公徙福建汀州,后又迁广东龙川;利公徙居江西安达;贞公仍居石城。元末红巾军起义,贞公后裔又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迁居湖南长沙府善化县。明永乐间万一公偕弟万二公由善化复迁邵北隆回金潭,以补锅为业。明崇祯时建万一公祠于金潭。
万一公生三子:文广、文彬、文隆,衍为三大房。班次:万文必再兴,宗祖添元朝,永大正邦达,纲纪守荣华,先人绵世德,积厚有余光,诗礼承庭训,芳名愈炽昌。魏源、魏光焘分别为隆房十五世、十七世孙。族人又分徙于宁乡、溆浦等处,也有远徙四川绵竹、仁寿、什邠、宜宾、资州、彭县、秀山、南川、重庆、贵州婺州、培州、龙泉、遵义、兴义、镇远、广西兴安、龙胜、全州等县,其中魏源一派迁居江浙。
清乾隆五十年金潭魏氏创修族谱,主修魏都,其时健在人口不足千人。道光二十二年魏源主持续修,其时健在人口近二千人。一九三九年三修,王修魏丙荣。一九四八年湖南省文献委员会拟编纂省志•氏族志,据其族人填报,聚居隆回金潭者约七千人,迁川者约四千人,迁苏杭者近百人,迁溆浦、宁乡者约四百余人,其他迁黔、滇、桂、陕、新疆诸省者约数百人,居处星散。
金潭魏氏其始迁之先世系及史料多不可据。至清道光前仍是一典型农耕世家,自十五世魏源始,金潭魏氏始人才辈出,蔚然望族。据统计,自始迁至干隆五十年一修时,共有举人二人、知县一人、教谕一人。自一修至道光二十二年二修时,有进七一人、举人二人。自二修王一九三九年三修时,有进士十二人、举人十一人、拔贡六人、秀才六十余人、民国间大学生二十余人、留学生五人,若以职官计,有将军八人,知府、知州十三人,知县、教谕、巡检等六十余人。自三修至今,又有大学生百余人,专员以上官员三人,将军二人《中国省情丛书》收公元元年以来湘籍名人,其中邵阳地区二十八人,隆回四人,而金潭魏氏又占其三。尤以魏源、魏光焘二支最为有名。
魏源、谱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乾隆五十九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生。父魏邦鲁,国子监生,捐准巡检任用,曾任宝苏居协理,特授海州惠泽司巡检,升授太仓州宝山县主簿。嘉庆二十五年,魏源攜母、妻迁宝山父所,道光十五年定居扬州城抄关门内仓巷洁园。幼从塾师刘之纲、族叔魏辅邦学,道光二年中顺天乡试第二名,五年协助江苏布政使长沙人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之后又协助江苏巡抚安化人陶澍兴办漕运、水利诸事。道光九年再次乡试不中,捐内阁中书舍人。鸦片战争中,入两江总督裕谦幕。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以知州分发江苏敘用,初为扬州府东台知县,二十九年又为兴化知县,到任三日,即亲自上堤指挥民众抗洪抢险。三十年升盐运海州分司通判,积极进行盐票改革,颇有成效,受到道光帝颁旨嘉奖,咸丰元年授高邮知州,三年因嫌革职,之后侨居兴化,不与人事,惟手订生平著述,七年卒,葬杭州南屏方家裕。
自清乾嘉以来,训诂考据之学一直占据中国学术研究的主道地位,学子皓首穷经,不问时事。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大炮终于震醒了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从沈闷、琐屑的训诂学中抬起头来,开始研究中国及西方的现实政治,讲究经世致用,龚自珍、魏源便是这种先进思潮的优秀代表。魏源所著凡四十余种,尤以《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古微堂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等最为有名。
魏源二于,次子昌耆,早卒。长子孺耆,原名耆,字英甫,号刚己,江苏候补同知,赏戴蓝翎。上元顾澐《盔山文录》中《清故知县邵阳魏君墓表》称其“为学以经世自负,虽博涉载籍,艺事多能,而八法之妙,吴让之熙载称以今海内无二手。一切机牙刊落,去居空山中,托于释氏以老”。邵阳李伯荣《日涛杂著》称耆“长诗善画,为乃父别开一派。居鸟龙潭畔小卷阿,时以念佛为事,莳花种竹,绿翠千竿。今其著述,虽一字无考,然由汤(贻汾)杨(葆光)二子之诗,可以得其大概矣。”魏耆三子:桂、恆、繇,以魏恆,魏繇有名。魏恆字叔平,同治四年遵例捐授通判,分发广东候补,旋署理通判。光绪二十三年陕甘总督魏光焘奏调随营办理军务,保升知府,仍回广东候补,光绪二十九年卒。魏繇字季词,捐授中书衔,著有《泳经堂丛书》若干卷,《文斤山民集》六卷、《金谿词》一卷等。李柏荣《日涛杂著》称“季词居大江南北,数十年灵气所锺,不坠家誉,故能以诗名。且集中所录,有非乃祖所可及者,盖乃祖为经济家,而非骚客,季词则专于诗词中用工夫。”一九二一年卒。
魏源扬州故居洁园毀于洪杨之役,南京蟠龙里小卷阿仍一直由其后裔居住,一九九二年魏繇女魏韬去世,从此魏源一脉迄止。一九九六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将小卷阿收归国有。
魏源世系:楚朝→第五子永崇→大公→志顺→邦鲁→源→耆→桂、恆、繇……
魏光焘,从辈份上说,应为魏源族孙,其世系为:楚朝→第四子永寿→大璿→正典→邦尔→达桥→权纲→光焘→肇文→荣征、荣爵……
光焘字光邴,号午庄,晚号湖山老人,道光十七年农历十月三十日生。咸丰六年投入曾国荃部,屡立战功,历升县丞、知县、知州、知府,同治七年调赴陕甘平定回乱,光绪七年升甘肃按察使,十年改任新疆布政使,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期间,与陈湜、李光久率老湘军随湖南巡抚吴大澂出关抗日,兵败潛归。三十一年署江西布政使,旋署云南巡抚,秋季改调陕甘巡抚,兴水利、保义谷、疏盐路以裕稅课,建学堂以植人材。二十五年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署云贵总督,二十八年栘督两江兼南洋大臣,三十年调任闽浙总督,三十一年奉旨开缺回籍,宣统三年授两广总督,辞不赴。一九一六年卒于邵阳城东郊湖山别墅,年八十。著有《慎微堂诗文集》、《新疆志略》等。配十一,子十四,以魏肇文最为著名。魏肇文,谱名守玮,字芷畹,一字武伯,号蓝生,又号廷选、瑰君、桂庵等,光绪十年生于兰州藩詈,二十八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成城陆军学校。后与黄兴等组织湖南编译社,出版《游学译编》,宣传反清革命。三十年倡议创立“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为今湖南图书馆创始人之一。辛亥后任宝庆府同盟会会长。一九一三年为第一屆国会众议院议员,因反对袁世凯又逃亡日本,一九一六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一九二四年在北京创办《今报》,后居上海,鬻字为生。参加湖南解放运动,曾任湖南省文史馆员。一九五五年去世。长子魏荣征,北京汇文大学及北京美术院毕业。次子魏荣爵,金陵大学毕业,一九四四年赴美留学,一九四七年入加州大学,获声学博士学位,后受聘该校。一九五一年回国,任金陵大学教授,一九八○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学部委员,一九九四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的声学家。
魏光焘第三妾次女魏相若,嫁宁乡周达武之子周家纯,又名朱剑凡。宁乡朱氏,据称本明长沙吉王后裔,入清后因避祸改姓周,人民国后又复原姓朱。其族谱称始祖懋公,字上林,明洪武间由江西吉安徙迁宁乡大屯营。其十六世孙周达武,咸丰四年投入湘军李续宾部,历任四川、贵州、甘肃提督,与魏光焘同隶左宗棠部,光绪二十年加尚书衔。子朱剑凡,清末留学日本,曾劝岳父魏光焘起兵抗俄。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就周达武长沙故宅蛻园创办周氏家塾,招收女生,辛亥后改名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二○年改名周南女中,先后培养出蔡畅、向警予、丁玲、劳君展、曹孟君、魏璧、杨展等妇女界知名人士。其间魏相若多次变卖嫁妆首饰,协助办学,并任周南代校长。朱剑凡思想进步,曾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参加驱张斗争,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曾任省议员、省政府委员、长沙市公安局长。马日事变后,遭反动派通缉抄家,避居上海。一九三○年随宋庆龄、鲁迅等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其上海住所,常是共产党人联络处所,一九三二年去世。八个子女都参加革命工作,幼女朱仲丽,学名慧,笔名珠珊,早年就读周南女中,后随父云上海,一九三七年去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中央机关直属医务所所长。抗战胜利后随夫王稼祥去苏联,解放后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王稼祥,安徽泾县人。一九二五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后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建国后任首屆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一九七四年病逝。朱剑凡长女朱仲芷,嫁萧劲光。萧劲光,长沙人,一九二一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授大将衔。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即其媳。
金潭魏氏除魏源、魏光焘二支外,其著名人物尚有:魏光宇,道光庚子进士,广西全州知州。魏显达,道光举人,著有《筠谷未定草》。魏荣斌,光绪庚辰进士,官副将。魏炳蔚,积功晋擢道员,分发陕西补用,署陕西潼商兵备道、陕西延榆绥兵备道,著有《思阙山馆诗存》二卷。魏瀛,署理江西建昌府知府,调补赣州府知府。魏允恭,上海制造总局局长,河南开封道尹。魏承恩,署四川绵州、眉州知州。魏钟青,署湖北襄阳府事,著有《烹茶吟馆诗存》《藕丝词馆外集》等。魏相荣,署池大江防同知兼理池州府事。魏定南,曾任电白县、泸溪县知县,著有《听桂轩稿存》二卷。魏丙荣,民国间宝庆县议会议长。魏云,湖南省政府参议,历任宝庆、岳阳、武冈等县县长。魏巍,原名白天,黄浦四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九十三军参谋长,后投奔延安,一九四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哈尔滨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一九五七年授少将军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