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黎培敬与贵州
作者:曹经沅
【摘要】黎培敬先生,湘潭人,为清代中兴名臣之一,曾主政贵州十四年之久,卓著政声。贵阳有文肃专祠,黔人讴思,虽易代而不衰。本文作者曹经沅先生,字纕长衡,四川人,为名诗人,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吴忠信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曹氏任民政厅长,对先贤政绩,极为仰慕,特撰此文,发表于二十六年三月出版之国闻周报,编者在图书馆中发现此文,特为转载本刊。曹氏于抗战胜利还都不久即病逝于南京。
  黎培敬先生,湘潭人,为清代中兴名臣之一,曾主政贵州十四年之久,卓著政声。贵阳有文肃专祠,黔人讴思,虽易代而不衰。本文作者曹经沅先生,字纕长衡,四川人,为名诗人,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吴忠信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曹氏任民政厅长,对先贤政绩,极为仰慕,特撰此文,发表于二十六年三月出版之国闻周报,编者在图书馆中发现此文,特为转载本刊。曹氏于抗战胜利还都不久即病逝于南京。

  一  导言

明清之际,到贵州来的大政治家,最著名的我们可以列举三人,在王阳明和胡林翼以外,当推黎培敬。阳明在黔不及两年,林翼在黔七年,两人的事业,是离黔以后,才发扬光大,在贵州只不过由艰难困苦的磨炼,树立了一生事业的基础。而黎培敬在黔,共历十四年较久的时间,毕生精力,多尽瘁于贵州一省,所以他对贵州的建树尤多,与贵州所发生的关系,也比较更切。现在特就他治黔十四年的经过,简单的加以叙述。

二  黎培敬来黔时之贵州环境

黎培敬为清一代名臣,为我国近代有数的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在清史里面有传,并有黎氏自编年谱可考,他的政治思想,研究黎文肃公全集,也可得其崖略。现在所要说的,是黎氏在贵州十四年内的政绩。

一切治法,必皆针对着当时社会情形,才能收有效果,黎氏治黔的方法,自也不能例外,我们现在要想明了黎氏治黔的方针,对当时社会环境,必须先有明确的认识。

黎氏治黔,据年谱所载,可断自同治四年起至光者四年止,(即民国纪元前五十六年至民国纪元前四十三年)时当洪杨初败之后,伏莽四起,海内骚然,其最为清廷所忧惧者有三,一为窜扰豫皖陕晋一带的捻匪,一为云南甘肃一带的回乱,一为整据贵州的苗变,清廷为挽救危急起见,遂右武功,停考试,以致一般读书人朴鲁的便老死岩岢,桀黠的便流为寇匪,奇才异能之士,亦多藉保卫,未有首鼠两端,情势愈变愈坏,社会益显阢隉不安。而贵州苗变,自咸丰四年发难,虽经席宝田将苗首张秀眉擒杀,变乱敉平,但诸苗究系慑于武力,终非心服,仍蠢蠢思动,遇机即起,至同治年间群盗如毛,其乱尤甚,附省龙里贵定等地,亦为土苗所踞,省会动摇。人民流亡遍野,道路梗塞,地无尺土之安,库无百金之积,甚至民间有“顺贼保家”(见黎氏奏陈督抚意见不合并军务吏治情形折)之言,当时糜烂情形,可以想见。

黎氏在这苗变方亟时期,于同治三年(民国纪元前五十七年)八月一日以翰林院编修奉派为贵州学政,时科考无形停顿已久,学使之出,几等具文,贵州积乱未复,弦歌绝声更久,加以烽烟塞路,黎氏在受命之初,人多劝其勿行,而黎氏翻欣然就道,略无难色,料理长女嫁事既毕,并将家眷送还湖南,即单骑来黔,十二月到重庆,文武守宰及贵州留渝官员先后来告大定黔西失守,遵义驿路又久塞,无路可以入黔,均劝缓进,而黎氏则以为羁滞重庆,殊非久计,且有规避嫌疑,乃商诸四川总督,请将川东防兵进剿,以通要路。而川督却以贵州赤地千里,裹粮实难,且兵力不厚,未能前进为理由,予以拒绝。不得已于二十日冒雨赴合江,越四日始到,比即遣人向毕节仁怀探路,俱报烽烟未靖,毕节县长且报无路可绕,黎氏乃计划由小路趱进,时随从有刘孙两仆,闻贼氛甚恶,相率辞去,黎氏毫无畏惧,毅然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九日起程,取道永宁,经过雪山关瓢儿井等小路至毕节,复绕小道由织金平坝清镇直至三月十一日始到省,沿途山程险隘,炮火频惊,加之雨雪浸途,风霜砭骨,其露餐野宿,艰难困苦,殊非言语所可形容。自渝至筑,计共历八十日,在合江因探听路程,又耽搁四十五日,奔走于羊肠鸟道间,亦费三十五日,即以由毕节至省垣的路程来说,大路尚不足四百里,黎氏绕道行,却走了八百六十余里,多过一倍有余,其颠踬踣顿之苦,可以想见。

三  黎氏治黔崖略

黎培敬来到贵阳,不顾艰辛,一意为黔民解除痛苦。他自从到黔以后,历任学政两年余(自同治四年三月至六年十月)布政使约八年(自同治六年十月至光绪元年九月)巡抚三年余(自光绪元年九月至四年十二月)共约十四年较久的时间,未尝有一日离开职守。现在我们即依学政、布政使,巡抚任期,划分为三个时期,略述黎氏隶省情形。


(一)学政时期,(同治四年三月至六年十月)黎氏自同治四年三月到筑,当即接印视事,时黔督劳崇光与抚军张亮基不和,以致军政各项要务,均无法推进。黎氏乃不顾一切,书奏清廷,痛陈其弊,并认定大乱之后,应从收拾人心,转移风气着手,所以省城附近虽疫气流政,道殣相望,甚至人自相食,盗匪又在城外焚掠,而黎氏则不顾一切艰难,积极筹备考试,有人笑其迂拙,甚至疑其别有作用,黎氏则决不为所动。至六月即开始贵阳府岁试,首即宣布取销一切棚规,以杜怀疑者的口实,并补试前任一岁一科,取文武新生六百余人,直至试事完毕,省城始终安然无事,一般人才佩服黎氏的卓识和毅力。

黎氏既将贵阳府岁试办毕,八月即按试安顺,并调考普安厅岁试,补考前任二岁二科及辛酉选拔,在考试期中,适盗匪麇聚围城,应试武童,皆荷戈登陴助守,始保安全,。九月回省,十一月即按试都匀府,时府城已陷,知府驻独山州,群请暂缓试期,黎氏仍前行,在独山将岁科两试及前任三岁三科,一并办毕,同治五年正月,复捐二百金修独山木城,以为倡导,嗣即由荔波绕道广西湖南按试黎平,府县官吏皆言永从苗汉不和,难于考试,劝勿冒险,以免重生事端。黎氏在独山时,即得永从少数贡生,具控苗逆阻考,黎氏细绎其呈辞,熟加考虑,乃知全系揑词,苗民并非不愿参加考试,而系恐汉人占其学籍,不愿与汉人混考。至黎平详加查询,始悉果如所料,遂出示安苗抑汉,予苗民以自新的机会,于是苗民皆欣然应试。黎氏并取录六洞苗大酋梁维干之子为武生,以示羁糜,无形中消灭了黎平无数的隐患,嗣后取道湖南按试铜仁,时铜仁府县官吏,俱惮考试,而各学官廪保以十余年无轩輶至此,见黎氏按临,皆禀请试士,铜仁太守却复籍口地方不靖,恐生童中杂有间谍,不利于城守,请以城外禹王宫暂作试院,黎氏当时志在考试,乃不畏危险,毅然允在城外举行,时疟疫流行,诸生皆扶病应试,黎氏亲自查号盖戳,遂染疟疾,孤城远道,药物艰难,几至不起,偃卧三月,才稍见痊愈,便又按试石阡思州等地,积年岁科两试,并皆举行,继即由松桃绕道四川按试思南府,地方匪患方殷,乃以团丁护考,亦安然办毕。又折入四川由彭水重庆至遵义考试,再由西乡泮水打鼓新场三重堰等僻径至黔西,按临大定府岁科试,七月回省,举行贵阳府科试,并补考平越州。

计黎氏自同治四年三月就职,至六月即毅然举行贵阳府试,八月即历各府按试,直至同治六年七月始回省,在职仅二年零五个月,而冒风火危难,间关劳顿于僻境小道间,即有两年。其中虽由安顺曾回省住了两月,(同治四年九月至十一月)在铜仁卧病三月,而在途中亦有一年零七个月。全省十二府,一直隶州,三直隶厅,除兴义府及少数州厅绝难按试外,凡过去十数年中,学使所未按临的,黎氏则出艰入险,往来考试,文风士气皆为之一振。故届瓜代这时于同治六年八月一日,遂奉命联任,并受命会同巡抚,办理剿抚屯田事宜。黎氏奉命之后,即督同司道巡城,在城历二十一昼夜,九月复在贵阳府考取优贡拔贡若干人。十月即奉命署理贵州布政使。

(二)布政使时期,(同治六年十月至光绪三年九月)黎氏既受任署理布政使,诏旨即责成设法办理筹饷事宜,黎氏深知以编修升任此职,为有清一代未有的旷典,故于接任之初,虽民穷财困,库存亦仅八十余金,仍锐意整顿,首即整饬军需局务,裁浮费,汰冗员,求樽节,以充兵饷,日进遂有数百金。继因各城门粥厂,因为赈济灾民而设,但积弊已深,办理多不实在,且多虚糜。乃即更换管理人员,每日晨起,亲往查阅,由是粥厂遂较前多而且稠。嗣复将省垣旧有的贵山,正习,正本三书院,在军事时期所废除的旧章,如膏火费仅支给一半,黎氏亦照旧全给,并按月课考一次,有时且招诸生到署中,亲为详改文字,又设养正义学一所,这都是黎氏初就布政使的设施。

经了一年的努力,省垣疮痍渐复,而附省匪势因提督赵德先阵亡,无人支持,省方兵车愈形单薄,匪势较前愈加猖獗,龙里贵定为省垣咽喉,被潘名杰统班悍贼,盘踞已久,省垣时惊烽火,殊非久计,而外饷接济又久绝,黎氏处此难境,深知必兵饷兼筹,才有办法,乃遣人以利害往说青岩富绅赵虚谷,使助米二千石,以充军食。又多方贷得二千金,以买军米,粮饷既已筹足,乃率军清剿潘匪。在两个月内,即将龙里贵定克服,人心大悦。黎氏遂又偃武修文,修复贵山等三书院,增建斋房,并恢复乡试。

那时贵州有个武贡名叫林自清,穷凶极恶,屡戕官长,虽经奉命拿办,迄未执行,黎氏为除暴安良起见,遂令川军统领设法擒斩,嗣又将匪首陈春生擒获正法,人心为之大快。

到了同治八年,黎氏因全省被兵各地田土的业主,多已逃亡,沃壤坐荒,殊为可惜,乃着手创设清查局,择荒绝的地带,拨为兵屯,留强兵练勇耕种其地,清查无主的产业,悉任兵民耕种,以资开垦,使地无弃利,而全省农业产物,亦较前丰盛。

至尚节堂为全省唯一安置嫠妇的臭氧 ,黎氏在布政使任内,见该堂年久失修,颓坏不堪,于军政稍暇之际,即饬工重葺,嗣复捐银一千两以惠孤嫠,并酌添嫠妇,又复设施棺木局。

同治十一年四月,复戡平牛角坡苗乱,匪首包大肚等均擒获正法。下游一带,遂获治平,十一月克复新城,上游一带,亦告肃清,光绪元年五月奉令补授贵州巡抚。

黎氏在布政使任内,共约八年,接事时库存仅八十金,历任皆以此为交代,黎氏自任事以来,入库之款,仅课地丁税,尚多减免不足额,协饷捐输厘金,又皆不入库,然而由库发出各款,且倍蓰于前,即军务提用的,亦不下十万,而交代时尚有正额十万,杂款八千余两存库,可见黎氏不独清廉自守,且亦善于理财。

(三)巡抚时期(光绪元年九月至光绪四年十二月)黎氏自擢升巡抚,首即注意整顿吏治,见人民因涉讼候讯,瘦死狱中,苦不堪言,乃筹办平民待质所,其办法为凡待质之人。不发首县,迳发该所,每月由管理员司造具清册,详载旧押,新收,开释,实存,各人数,并将疾病死亡情形,随时报告,即以瘦毙人数的多寡,计管理员司的功过,予人民生命以切实保障,而免辗转囚系的痛苦。嗣又在抚署内创设经正义学。

光绪二年平永从苗乱,首犯均擒获正法,又设立贵定至黄平沿途碉坉石堡,以利交通。

四年六月削平定番苗教匪,首犯吴琴高等均生擒正法。

是年十一月,奉命赴京晋见,十二月十五日离黔北上,途中翻阅邸报,才知道因上书请开复已故革职云贵总督贺长龄处分获罪,降调四川按察使。

总计黎氏自同治四年三月十一日到筑,至光绪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离黔,中经十三年十个月零四天,于天灾人祸交相煎迫之下,在军事政治财务各方面均能有所建树,其精神毅力,我们怎能不佩服呢!

四  黎培敬在黔之建树

以上我们既已从纵的方面,把黎氏治黔经过,分别大略说明,现在我想把黎氏在黔的建树,再加以横的剖述。但在未讲到本题以前,有一点要提出说明的,即黎氏何以能在这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做出这许多成绩呢,我以为黎氏的成功,多半因为能在夹缝中找事做,黎氏自己也常说:“黔省事处万难,若必待各处肃清,始行试事,恐河清难俟,徒令读书者向隅而叹”(见黎氏致赵铁筠书)这几句话,就是他一生成功立业的重要关键,现在再分别加以综析地说明:

(一)澄清吏治  黎氏治黔第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就是澄清吏治,黎氏到黔之初,见贵州虽凋敝异常,而官场习气,仍尚夤缘,勤俭爱民的,不见一二,各府厅州官吏,有纵属奸淫的,有弃官从贼的,苗教之乱的形成,虽非全由于贪官污吏所逼,实亦为重大原因之一。黎氏当时即认为吏事与军事有密切的关系,毅然有澄清的志愿。

及后接任布政使,即着手清理军需总局,首从裁撤浮冗入手,时军需总局中委员名色繁多,有清卷委员,有稽查勤惰委员,甚至一件无关轻重的事,亦由许多委员分别担任,更有所谓挂名委员,按时携带数人到局吃饭。黎氏即毅然先将声名狼藉盘踞最久的一律撤去,嗣复裁汰浮冗,于是积弊陋规,尽行剔除,民众负担,并无增加,而军饷供应,反较前宽裕。

迨补授巡抚,察吏尤严,对贪鄙不识人员,交章参奏,仕途为之一清,官吏亦有所警惕。

黎氏认为“乱之生由廉耻先丧也”(见王先谦撰黎文肃公神道碑)所以他一生常以守廉知耻督率僚属,其论如何为州县官吏,尤属精到,足为主皋,其一则曰:“川县为亲民之官,固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即佐杂教职等员,亦宜恪守官箴,为民表率”(见黎氏特参贪鄙不职各员折)又说:“地方之起色,全在官吏之贤能,知府有表率之权,州县居亲民之职,得人则治,关系匪轻”(见黎氏特参贪劣不职暨人地不宜各员折)可见州县官吏地位之重要,所有从政的人听了这几句话,也该知所奋勉了。

(二)振兴文教  黎氏治黔第二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就是振兴文教。其时贵州苗教各匪,扰及全省,照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一定认为在那扶伤救死之不暇的时候,绝无工夫来顾及文教,而黎氏则始终认定:“人心不靖,由于士气不伸”(见黎氏奏考试安顺普安折)主张在大乱之后,应以收拾人心,转移风气为急务。并常说:“士心不固,无以安民也,文教不修,无以弭乱也”(见林肇元奏请建黎氏专祠折)所以在苗教匪骚扰全省之际,仍间关万里,绕考全省,过去学使所未到的地带,黎氏都一一亲历其地,不单把本身应办的考试办毕,且将历届所未考的补考,故当时有“黎八届”之称,而在永从松桃各地,苗民亦因被取入学,大为悦服,可见其“修文教以弭乱源”的主张,实已收有显著效果,全省文风因之亦大振作。

黎氏不独在学政任内,力谋振兴文教。即后升任布政使巡抚亦时修整书院,并随时与诸生宣扬朝廷德意,讲论治学修身方法,其振兴文教的功劳,洵可永垂不朽。

(三)弭平匪乱  贵州自咸丰四年苗民张秀春在清江台拱间发难,伏莽亦群起作乱,杨元宝始祸于独山,杨漋洗倡乱于遵义,凃令恒窃发于安南,梅济鼎戕官于铜仁,下游有苗教匪交讧于黄平清平一带,上游有仲夷作乱于安顺镇宁之间,加之斋匪号匪,叠起横行,回匪扛匪,勾结扰害。至同治年间潘名杰且率悍匪扼踞贵定龙里,省会咽喉,亦为匪徒所扼制。地方官吏,初则不敢上报,希图朦蔽,亦不设法剿抚,匪徙肆无忌惮,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形势。黎氏初来黔时,察知此种情形,又见当时督抚不合,宵小夤缘利禄,练勇腐败不堪,即曾奏陈清廷,请以廉清正方大员来主黔事。黎氏本人,亦就职责范围以内,绕考全省,拊循苗民,镇压汉奸的心,以弭祸机。其在学政时期,所提出的口号,为“以诗书作干橹,以弦诵靖兵戎”(见黎文肃公全书周冠序)此虽不免过于偏重文事,但要知道黎氏当时只不过是个学政,既无军权在握,又无筹运之地,也只好尽自己的本分了。

但黎氏如有所见,必尽量贡献意见,力之所及,亦必尽量去做,在学政时期,他也曾率武生助安顺等地城守,亲自巡防,及至擢升布政使巡抚,虽在经济万分困难之中,仍多方筹款,使军粮无缺,又亲率练能剿平盘踞龙贵已久的潘名杰,嗣复将下游苗教各匪,先后戡平,下游交通,因得畅行无阻,同时,并平六洞苗,拿威宁会匪,剿清江匪,省垣会匪,亦擒斩首要,安辑胁从,贵州自咸同二十余年来糜烂的局面,遂得告一结束。

(四)感化苗民 贵州向有山国之称,过去因交通阻滞,居民接受近代文化较晚,尤其是一般苗民,山居野处,语言风俗,与内地人民,逈然不同,且性情朴鲁,最易为恶势力所诱惑,素称难治,加之当时在黔官吏,又多歧视苗民,甚至任意压迫,苗民遂激而为乱,为咸同变乱中最激烈的分子。但其性质,很能刻苦耐劳,如能待之以诚,感之以情,不独不敢作乱,如再能因势利导,使其自强刻苦的精神,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亦可增进本省生产数量。

黎氏来黔以后,仔细分析苗乱原因,知其重心,多在苗民,于是他就决定用釜底抽薪办法,从感化苗民入手,以期削灭匪徒实力,最初即教苗民读汉文,学汉语,在黎平考试,且变通办法,多取苗民子弟,以资感化,永从一带苗乱,过去费许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都未能平定,经此番考试,遂不复思变。

黎氏绕考全省,并常轻车简从,每过苗寨,必深入其间,详询苗民情形,宣示政府德意,苗民如有痛苦,亦尽力为之解决,所以后来苗民对黎氏极为爱戴多送万民繖以示崇信。苗民对黎氏既有了很深的信仰,所以嗣后各地如有苗变发生,只须黎氏去一封信,便可平复,所谓一纸书足抵十万兵,黎氏真可当之无愧。

但黎氏并不以此为满足,复熟究苗情,知苗性畏官骚扰,故其致陈琴山书,尚请他代为物色廉洁诚朴明心见性的人,负抚循苗民责任,其后黎氏所以能很迅速地戡平积乱,实皆由于化苗民之阻力为助力的原因。

五 结语

现在我们既已将黎氏治黔情形及其建树大都说明,若再进而研究其成功立业之道,便可知他的成就,决非幸致,而是平时修养有素。

我们从在贵阳考试取消棚费及布政使交接时情形看来,便可知黎氏操守的清廉,而他初到贵州,看到督抚不和,即上书直陈其事,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朝廷因得悉黔乱难以弭平的症结所在。后又因黎氏有一次巡视尚节堂内嫠妇,对倡设尚节堂的前任云贵总督贺长龄颇多去思,乃奏请开复贺长龄处分,不料却被清廷误认为偏袒同乡,并因此获咎。他做这两件事,完全凭着公正的良心,毫无个人利害观念,可见他为人的正直。至黎氏在黔一面固用怀柔政策,以弭变乱,同时,对于首酋巨憨,也常毫无顾忌,本世变用重刑之义,大刀阔斧,嘱予惩治,如斩武生林自清,即为黎氏前任张亮基所不敢为黎氏毅然为之,可见黎氏做事的勇敢。同时,当黎氏来黔之初,及绕考全省之际,如无绝大毅力,亦必畏难而退,初接巡抚,即交章弹劾官吏,其刚毅之气,亦足为后人楷模,但黎氏治事,不独敢作敢为,且亦精细审慎,每一件事情到手,必详加考虑,认真处理,如在独山时接得诬控永从苗民拒考状子,如不反覆推敲,必为之朦蔽,而致偾事。

尚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即是诚笃二字,黎氏感化苗民,可说全本诚笃二字,所以他能收很大的效果,现在还有人说:“苗民难治”我们看到黎氏的成功,自己便该反省是不是诚信未孚,更在诚笃两字上,多用一番功夫。

至勤劳二字,为黎氏一生事业成功之母,从上面所讲的事迹看来,便可知道,黎氏随时随地,都在硬干快干苦干中,其例不可胜举,这又是他足为后人取法之处。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文献》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