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千秋唯有左宗棠
作者:潘朝阳
【摘要】所谓左侯,就是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卒于光绪十七年(西元一八八六年),享年七十四岁。谥文襄,是清代四大名臣之一(另外三人是曾国藩、李鸿章和胡林翼)。
    左侯崛起中兴日,誓扫天骄扩帝仁。

    万里军书通绝域,三湘子弟尽功臣。

    风林鱼海春风速,玉塞金域柳色新。

    今日西陲需保障,九原谁为起斯人。

    ——宋鲁伯

    一、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所谓左侯,就是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卒于光绪十七年(西元一八八六年),享年七十四岁。谥文襄,是清代四大名臣之一(另外三人是曾国藩、李鸿章和胡林翼)。

    左宗棠生长在一个清贫的农家,年轻时的专心向学,使他在城南书院读书时不但单刀双刀、长枪短棍,样样皆能;而且文章学业又居同学之冠,连取七次课考的第一。道光十二年,他因主考官徐法绩的赏识,中了举人,却未能在日后的三次赴京会试中,及第进士;自此他深悟功名富贵自有定数,君子安命,毋须强求;昔日城南书院山长勉励他的话重现耳际。

    开口能谈天下事    读书先得古人心

    于是他放弃科举功名的追逐,定下心来在醴陵淥江书院一方面教授学生,一方面专心读书。他特别注重经世致用的学问,以达到自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立己立人的志向;擧凡武侯全集、新旧唐书、纪效新书(戚继光著)、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著)、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著)、水道提要(齐道南著)等书,他无不细心研读,作成笔记,绘成图表;至于中国农书、孙子兵法、海国图志等书,也是他涉猎的范围;在精读各种图书之余,志书中的山川形势,桥梁位置与道路的远近,他更细加采究,因此他对于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成了一位精通战略兵法的舆地专家了。

    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专心教书、读书做学问的生活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在湘潭一待,十多年的岁月过去了,左宗棠在宦途上没有丝毫的进展,倒娶了富甲湘潭的周家女儿。左夫人生长富家,却知书达礼,布衣荊钗,亲操杵臼,对左宗棠极尽鼓舞作用。这也是他能安心读书的最大原因了。

    也该是时来运转,潛龙终非池中之物,这一日,咸丰皇帝突然召见甫自英国出使归国的湘阴人郭嵩焘问道:

    “汝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过此精力已衰,汝可为书谕吾意当及时出,为我办贼!”

    事实上,左宗棠所以能有这份殊荣也并非“事出突然”,原来是:如陶澍(左的亲家翁、两江总督)胡林翼(陶的女婿,有名的翰林,在贵州任道员、湖北巡抚)以及曾国藩等人,以及他们门下的宾客,时常对左争相交誉,尤其是詹事潘祖荫且在奏折上明言“天下宁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胡林翼也竭力推荐左“胜臣十倍”,咸丰自然要特加礼遇了。

    咸丰皇帝对左宗棠如此地器重,但特派使郭嵩焘却未能将这位胸怀大志的安邦定国长才给请了出来,倒是左的妻子、老朋友胡林翼把他激了出来。原来,在太平军起事之前,內有白莲教变乱,外有鸦片战争,已经把满清政府搅得焦头烂额了;左宗棠见世局动乱日盛,天下恐将大乱,就带了家人隐居到梓木洞去。太平军攻到长沙附近,湖南对外的交通已经断绝;巡抚张亮基立即专诚地备办厚礼,要他的老友胡林翼去聘他出山,来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胡林翼一行到了梓木洞,但是柴扉半掩,门前却贴着一副对联——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胡林翼看在眼裹,心下却早有了盘算,一见面,寒喧已毕,劈头便道:

    “你能到的地方,贼寇也就能到,设若今后楚地全部沦落贼寇手中,你所安居的柳家庄、梓木洞能够独得幸免吗?”左夫人也适时地写了一首诗来劝道他说:

    书生报国心常在    未应渔樵了此生

    终于四十二岁的左宗棠结束了隐居生涯。

    三、剿灭太平军

    从咸丰二年四月到三年八月,左宗棠一直在长沙辅佐巡抚张亮基,给太平军来个迎头痛击,太平军遭遇到空前的挫败。太平军一走,左宗棠立刻建议张亮基采取“內清四境,外援五省”的策略、所谓“內清四境”就是:扶持正气以开贤路,训练团勇以保家乡,清查伏莽以绝內应,集中粮食以困敌人;所谓“外援五省”就是由湖南给饷出兵援助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江西,把太平军驱迫到长江下游;因为“五省乱,湖南永无安宁之日;五省平,湖南始可高枕无忧。所以援助五省,亦即是等于安定湖南”。

    咸丰三年,张亮基因功升为湖广总督,继任的骆秉章对左宗棠的信任一如张亮基,甚至把巡抚的大印也交给了他,但左宗棠却因细故争吵,掌掴了永州总兵樊燮耳光,还出口骂他“胸无点墨,目不识丁”,左骆二人遂以“一印两官,目无国法”的罪名被弹劾。谁知道左宗棠却因祸得幅,由骆(秉章)幕转入曾(国藩)幕,由幕僚变成带兵官,不到几年,他就做到钦差大臣,做到总督。

    由于左宗棠个性刚傲,曾国藩耽心他在府中办事不太相宜,在咸丰十年五月,派他回到长沙招募乡勇,从事训练。不到三个月,五千名的楚军就投入了剿灭太平军的阵营了。那时,曾国藩正被困在祁门待援,左宗棠解祁门之围后,又转战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诸省,兵威所及,莫不是把太平军打得节节败退。咸丰十一年,他受任浙江巡抚;同治二年夏,又受任闽浙总督。四年十二月,在嘉应州的黄沙嶂一战,终于帮助曾氏兄弟把打着民族革命的旗帜,而摭拾耶稣教糟粕,毁灭中国文化,建国十五年,掠地十一省的太平天国彻底消灭了。

    四、平定捻回

    同治五年十月,清廷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以平捻匪,捻是一种含有反清意识的北方民间组织,在太平天国的反清运动中,纵横于黄河下游各省,与之相应;太平军被灭,捻的声势依然浩大,首领张宗愚(总愚)频频自河南向西发展,大有与回知相连之势。这回乱是指陕甘两省的回教徒,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因此有了歧见,以致发生冲突。因此捻乱是政治运动,回乱则为宗教运动。左宗棠所采的战略部署是:防止回与捻相会合;战术步骤是:先捻而后回,以炮车挡敌马队,以马队挡敌步兵。

    当左宗棠带着一万二千人的子弟兵与刘松山的九千老湘军,及陈湜的河防军和蜀军入陕时,捻已掠三原,沿渭北东趋,准备南窥豫鄂,受到左军的挫折后,转而北走,陕北各县都被攻陷;回军乘机响应,于是东南西北各地成了捻回军区,联兵百余万。左宗棠沉着地令刘厚基出东北追回军,刘松山循黄河西岸邀击捻军;利用五万名军队来对抗百万之兵,由于将帅领道得法,士卒用命,捻匪南窜,刘松山大破之于宜川,捻军窜入山西。又经过左军与李鸿章军的夹击,张总愚逃到河边自杀,捻乱平。

    捻乱既平,剿回使成首要目标。回匪首领白彥虎驻扎在甘肃董志原;左宗棠先遣刘松山从陕北西趋金积堡,直捣宁夏回酋马化龙(马五)的根据地;他则亲率所部,出白彥虎不意,一举攻下董志原。

    这一边的刘松山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他看到金积堡久攻不下,便下令每人携草一束,亲自指挥,用火猛攻,眼看那铁叶厚的寨门就要攻破;不意一颗炮弹正中松山胸部,诸将正要援救,他深怕影响士气,乃强忍痛楚,大呼各路继续奋战,直至听得马五被俘,这才瞑目而逝。刘锦棠(松山之姪)听得松山尸体被回匪掳去,立刻前往营救,正在两军激战之际,赫然发现松山生前所养二猴,在敌阵中穿梭,随即从敌围中共负一物,跳跃而回,众人迎视,竟是松山忠骸。可惜这两只义猴一回本阵,因中弹过多,仆地而死,令人惋惜。

    却说左宗棠听得刘松山阵亡,痛哭失声,立即召集将领会议,奋然说道:

    “今日之战,是敌我生死存亡之战,失此良机,不仅无以对刘将军,亦无颜对此忠勇之义猴也!”

    于是刘锦棠身着孝服,手棒松山木主,指挥三军,军士皆悲愤,莫不以一当十,奋勇争先,终于攻下金积堡,清军声威大振,乘胜追击,势如破竹,陕境次第平定。

    五、收复两疆

    虽然左宗棠辛苦地平定了陕甘回乱,却没想到內乱已去,而外患早兴;英国人已在南疆安集延一带,扶植了当地酋长阿古柏为王,出兵攻占了喀什噶尔,想把南疆作为第二印度;俄人又借口保护商务为名,出兵攻占了伊犁,并扶持了西北回乱时逃往该处的回酋白彥虎,想把北疆作为第二个波兰。两疆的情势已演变至此,朝廷中却仍充满了姑息主义,有主张放弃的,有主张封阿古柏为外藩的!

    光绪二年春季,左宗棠上疏力争道:

    “周秦汉唐之盛,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失捐(弃)西北,以保东南,国势浸(渐)弱,以底(至)灭亡。”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下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今伊犁为俄人所据,喀什噶尔各城为集延所据,此时置之不问,后患环生,必有日蹙百里之势。”

    这些奏折呈到了朝廷,得到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于是清廷方始决定用兵新疆,以求国土的完整。

    光绪元年三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新疆军务。首先,他僱用了一位兵器专长赖长,和七位德、法技师,专门制造各色新式武器,其中最成功的巨炮,名曰宗棠炮,可以遥击三四里的阵地,与当时名厂克虏伯厂的出品,相差无几。新疆一带具备了基本上攻坚、防御的武器。

    其次,他解决了粮食补给的问题,因为用兵边疆最大的难题就是补给線过长,造成运费的偏高,如河西的粮价,每石只四两银子,运到古城子却要五十七两,比粮价高出十四倍,所以左宗棠分采二项措施:第一,向河西、北口采购,并以短程运法,逐程转运;第二,向俄商采购,就地取给。如此一来,粮食解决了。他又深知“自古关塞用兵,贵精不在多”,所以仅带七万多人出关,其间还陆续裁汰冗员,以达到兵精粮足的目标。

    正当左宗棠全力准备之际,俄国派了一位军事专家索斯诺福齐,由莫斯科经廸化,过兰州,准备赴北京活动一番,名为外交而来,实际乃在窥探虛实。左宗棠成竹在胸,接见诺福齐后,先要他参观军事设施、部队装备,还亲自放了三门宗棠炮,令他惊服不已。是夜,左又置酒款待诺福齐,酒酣耳热之际,左便义正词严地说道:

    “……你知道,伊犁明明是中国的土地,贵国人先是要求通商,接着又要求保侨,最后竟强行占据;固然,中国素来讲礼明义,爱好和平,但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我们还是不惜一战的!我个人说得出,做得到,我虽然没有多大本钱,但除了这点武力外,却还有天地间存在著的正气哩!”

    说罢,左宗棠又将自己的军事地图取出,与诺福齐的地图对照一番,并极其自信地说道:

    “贵国所用地图依然是明末清初派来中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绘制的老地图,中国早已修订多次了,我们通用的干隆新舆图,错误仍多,有关当局最近又加修订了!”

    诺福齐到中国至此,便不敢有到北京的企图了,转身行色仓皇的取道回国。

    光绪元年五月,左宗棠开始以“缓进速战”的战略,向新疆进军。光绪二年六月初一,猛将刘锦棠到达济木萨,二十九日,收复廸化;九月中旬,攻下玛纳斯,收复了天山北路;三年三月初一,春暖雪融,刘锦棠于半月之內尽复吐鲁番,新疆同胞痛恨阿古古柏的暴虐(阿古柏不但强行在各地征收地稅,并要人民剃光头,穿圆领衫,实行“以夷变夏”的番化开倒车运动),纷纷反正,于是门户洞开,南疆已在掌握之中;四月十日,阿古柏势穷服毒自杀;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军不顾冰天雪地、断指裂肤之痛,于夜色苍茫之际抵达新疆最西境喀什噶尔,白彥虎仓惶投靠俄帝,不但南疆全部平定,就是连安集延旧地也收入版图。汉家威仪,重扬西域。于是沦陷了十余年的新疆,又重回祖国怀抱。

    新疆平定后,左宗棠又调集大兵,陈兵精江,直指伊犁;俄人在兵临城下之际,要求清廷谈判。清廷派侍郎崇厚为全权大使至俄国雅尔达谈判;但崇厚被俄人愚弄,除赔偿军费五百万卢布外,更将伊犁以南帖克斯河西岸的广大土地全割让给俄国。这丧权辱国的消息一传到北京,朝野议论沸腾,于是将崇厚革职拿问,处了极刑;一面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在新疆备战;一面又遣曾国藩之子会纪泽使俄交涉改约。在曾纪泽的坚持下,终算改订了新约,争回了大片土地;事实上,如不是左宗棠坚持用兵新疆,积极备战,新疆恐怕早非我有了。

    六、赢得春风渡玉关

    左宗棠收复全疆后,即刻处理善后:诸如安抚同胞、整饬吏治、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振兴农牧、兴办书院、创办呢织局、制造新兵器、禁烟、筑城、植柳等均是;五次奏请新疆建省;一切都从根本做起。

    光绪九年正月,左宗棠奏召入京;由兰州经过平凉到西安时,沿途百姓,夹道欢送,他所植的柳树,亦已在道路两傍蔚然成林,满目清新,一望无际;原来,左宗棠用兵西北时,他发觉一出玉门关,真是满目荒凉,青草绿叶极难见到,了无生意,真是所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了;于是他严格规定:军队打到那裹,马路便要开到那裹,柳树也要栽到那裹!如今由潼关至嘉峪关三千七百里长的干線,和许多支線都完成了;柳也成林,左宗棠不觉撚髯而笑。当时接任陕甘总督的杨昌濬以诗相赠曰:

    大将西征久木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赢得春风渡王关

    七、规复谅山

    光绪九年二月,支持左宗棠最力的慈禧太后为酬答他的勋劳,更拜他为东阁大学士,策理兵部事务,在军机处行走。照清廷的规定,汉人如非进士出身是不能入阁的,而左宗棠到老只是一个擧人,又赐他同进士出身;更特准他在紫禁城骑马,荣宠冠于一时。九月,又改授他为两江总督。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发生,左宗棠力主保卫越南,与法国一战。清廷先是主和主战,擧棋不定,等到法军进取谅山,乃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两广军务。他奉命后,便积极调军遣将,先派刘铭传统率海军,防守福建、台湾;再派刘永福率领陆军,防守粵桂边境。部署既定,又命冯子材为先锋,进图规复谅山。

    很快地,谅山的捷报传来了;但是中法战争的和议也成立了,那求和投降、割地赔款的却不是法国人,而是中国人。这位充满报国热情的七十四岁老书生、老英雄,竟因此而长眠不起;那悼念他的哭声,从天山、从沙漠,从河西走廊、从谅山前線、从东南沿海,一直到湘水之阴,织成一片泪海。

    八、结语

    综观左宗棠的一生,他最大的贡献有三:

    一、展长才平定捻回。

    二、排众议收复两疆。

    三、拚老命收回伊犁。

    后人有诗赞曰:

    男儿立志在边疆,战守分明有主张;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宗棠。

    (原载拓边英雄传)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文献》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