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江忠源确保长沙·太平军饮恨千古
作者:邹觉民
【摘要】太平天国,举旗复汉,基于春秋夷夏之辨,排满倒清之谋,称曰民族革命,谁曰不宜。反观历史例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指称乱臣贼子,亦复可言。岁月推移,几周甲子,只徊往事,感慨唏嘘,人口悠悠,迄无定论,公是公非,还待史评。然而是役之兴,双方关系阵营,人才辈出,盛极一时,运筹帏幄,决胜千里,晓畅军机,赞襄政论,互有谋臣,各多俊杰,堪撑宇宙,肩荷乾坤,毋容非议。
  太平天国,举旗复汉,基于春秋夷夏之辨,排满倒清之谋,称曰民族革命,谁曰不宜。反观历史例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指称乱臣贼子,亦复可言。岁月推移,几周甲子,只徊往事,感慨唏嘘,人口悠悠,迄无定论,公是公非,还待史评。然而是役之兴,双方关系阵营,人才辈出,盛极一时,运筹帏幄,决胜千里,晓畅军机,赞襄政论,互有谋臣,各多俊杰,堪撑宇宙,肩荷乾坤,毋容非议。洵如石达开,复曾涤帅诗中所云:“每看一代风云起,济济从龙毕竟高”。爰将本文中心人物江忠源,在确保长沙战役中,拨乱反正,扶危定困,挽回满清摇摇欲坠,既倒乾坤,皆因长沙不下,能遏天国顽锋,阻塞军情,中断首尾连络,虽己卷掠东南半壁,终未摧毁燕赵根基,仍归消灭,双方成败焦点,改写历史,皆在长沙。

“成败兴亡关气数,得失因由问塞翁”,这是金圣叹评肉蒲团中,灯艸和尚的警句,国家大事,个人遭遇,何独不然。兹将江忠源,保卫长沙之前因后果;与影响清朝安危,各项战阵军功,分别介绍,俾增读史,加深了解。长沙位滨湘水,西镇黔滇,南联粤桂,东枕赣闽,北串中原,水陆纵横,舟车辐辏,绾领南北咽喉。远追中古,近查现代,其为历朝兵家必争之地,不容否认。时当三国鼎立,尚未明朗之初,刘皇叔欲图问鼎中原,曾以如何方可借驻荆襄,再谋西蜀,抗衡吴魏,拓展霸业,乃有隆中对策,就教卧龙。亮告!为今之计,必从天时、地利、人和入手,取得三分有一,方可立于不败。当务之急,尤贵扫荡东南,廓清后顾,屏蔽襄樊,固锁关中,容图取蜀,斯为上策。先主从其谋,旋派张桓侯,占领武陵,控制洞庭,堵塞沅澧,俯瞰江流。续命关羽,袭取长沙,坚防吴越。复为宣扬文教,安抚南蛮,再饬凤雏,摄署耒阳,布达威仪,播遗德泽。从此入蜀,坚甲利兵,不虞东南防务空虚,遂可五月渡,降服鲁掌,登埂、卯照、六库、老窝诸域、七擒孟获、南人不反。迨皆武侯筹策,慎谋能断,先取长沙,佐刘成霸,拓展雄图,稳定蜀汉基业之一历史先例,事关中古史乘,毋庸赘述。复就近代兴亡事例,择与握有长沙,相关盛衰息息者,略举往事,且叙端倪。

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固为天与人归之举,吊民伐罪之谋。当时若无始则效忠革命,继则背叛中央之唐生智,率领湘军第四师,投入革命阵容,编成第八军,赶走盘据湖湘军阀,焉能势如破竹,南下鄂渚,东取浙赣,肃清孙吴,扫荡中原,统一全国,奠都南京。足见长沙,关系军事战略重镇,至深且巨,此又先例之一。

再谈八年抗战,日本挟具优势装备,积数十年谋亡我国野心,有备而来。竟于二十六年,点燃芦沟桥战火,未出两载,即陷华中诸省,占领武汉以后,复挟胜利声威,迫取吾湘,进攻岳阳,陈兵新墙河畔。终因我国政府,最高统帅,战略布署,指挥若定,号令长沙战区司令长官,严阵以待,不许日寇,擅越雷池。敌军虽穷三次,窥伺长沙,结果每次铩羽而还,依然湘水不波,岳云无恙,足使长沙有惊无险。达成滞敌前进,为期五年。在此漫长岁月,不但湖南内陆,未罹兵燹,犹能仕农工商,各安生业,确尽后勤补给,兵源征集,物资采购,输运畅通,裨益动员。他如巩卫西南,固守侧防,调度指挥,从容应战,屏蔽陪都,沟通滇缅,串连国际,结合盟军,共同作战。打破倭奴,梦想控制西南,包围重庆,逼我政府屈膝求和,终成幻想,厥功尤伟。凡此诸端,要皆古今战争,握有长沙,控制湖广,管绾兴亡之历史明证。

满清随吴三桂借兵入关,而有天下,复得二臣洪承畴之助,文袭大明典制,率由旧章。武采暴戾统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服汉人,极尽凶残狼毒。传至嘉庆年间,朝政全非,贪官役吏,甚如强道,衙门戍卒,无异虎狼,卖官鬻爵,抑压贤才,上下交征,世风日下。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年),遂有广东花县志士洪秀全,倡义金田村,集合一批高洁才人,如萧朝贵、石达开、杨秀清、李秀成、秦日纲等,揭竿兴师,遂举义焉。复有林风祥、罗大纲、洪大全诸人,皆率党附从。清朝查究时任桂林巡抚,郑祖琛,认有防患不周,失职纵匪,并撤其职。改派向荣,继承权责,部署进剿,清兵大败。从此太平声威,震撼全国,太平封王,即在斯时,并建国号,曰太平天国。(公元一八五一年),太平军获斩清将乌兰泰、萧光甲、邹鹤龄等人。旋由洪秀全率大军,趋灵州,克兴安全州,直下湖南,浩浩荡荡,迳取长沙。

江忠源,湖南新宁县人,道光举人,字岷樵,常以任侠自喜。其人文武兼备,深具智谋。当太平军声威初炽,曾国藩尚未奉召;办理团练之始。江忠源感于桂境太平军兴,事非小可,湖南与桂,唇齿相依,终必犯境,不作预谋,胡可阻遏。乃召集新宁子弟,编组成勇,号曰楚军,志在靖谧桑梓,保境安民。道光末年,中国北方,白莲教披猖,湖南湘南一带,亦有青莲教惑众。江忠源为恐蔓延难拔,乃率乡勇,剿而平之,造福枌榆,弭劫惠民,牛刀小试贤声远播。咸丰初立,清廷下诏求贤,曾国藩即以江忠源荐之。拜命出山,即率楚军五百人,投入战斗序列,参加堵剿太平军。蓑衣渡一仗,击败敌人,并毙南王冯云山,天王闻折前锋,痛哭几绝。咸丰元年,太平军奔永州,克道县、取桂阳、下郴州。八月西王萧朝贵,率五千人,孤军直前,破安仁、取攸县、经醴陵、迳攻长沙。湖南巡抚骆秉章,以守城清军力薄,驰调江忠源,填补长沙空虚,充实戍卒,坚城固垒。萧朝贵大军,曾在郴州,一度整补,就地裹胁矿夫,哨集之众,高出万人。驱军命卒,骤抵长沙南城外郊,占领妙高峰,雨厂坪一带。长沙守军,疏于防范,未料其速,即已兵临城下。萧朝贵地形不熟,遥睹天心阁,高耸入云,认为即系南门,遂挥军迳取。孰料天心阁下,系一死角,并无入城门道,且与南门,尚有一段距离。迄至再向南门进攻,在此须臾顷刻,守军已经发现敌骑,蜂勇逼近,遂将南门关闭。太平军深感良机已失,无隙可攻,只得就地扎营,环城包围,时经三月,终不能下。诸葛武侯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斯其谓欤?从此造成长沙不破,饮恨终天。经过几番肉搏,虽有是年九月,在魁星楼,金鸡桥,挖掘地道,裂口数丈。终因江忠源,统率大军,奋力抵抗,死亡枕籍,填尸塞道,化险为夷,太平军卒不能克。在此两军相持不下之日,又复演出一段防城插曲,萧朝贵攻城陨命,郭松龄失火升官。当时军用枪炮,在终清末年,陈腐不堪,最为落伍,均无雷管自动装置。如须发射大炮,尚赖燃烧引线发射,好似今日燃放爆竹,一模一样。炮弹为一独子,无爆炸摧毁散布能力。南门天心阁上,备以防城大炮,即用如是武器。再说其时清人常备军,绿营标兵,尤为腐化不堪。袍服具装,马蹄其袖,长发其瓣,马鞍其帽,腰系其带,粉底其靴,背心之上,绣上勇字。如此不伦不类,非文非武,除可陈列博物馆中,供人浏览外,何堪言战。

毕竟亦称国之干城,军之壮士,可携眷属,杂处营中,鸦片赌博,非干例禁。如此国防兵备,恐怕阅遍世界,中外古今,所有养兵无此丑态。一日太平军西王萧朝贵,身着红袍,立于城外南郊,指挥士卒,拂晓攻城。其时正当城上守军,梳洗甫毕,晨飱之后。巧遇湘潭贫无立锥之郭松龄,以喂水烟,噉升谋生,混迹守城军中。不慎因吹落烟蒂,投掷大炮火索之上,轰然巨响,发出炮声。无巧不成书,是炮着落地点,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竟将西王射个正着。巧如今日科学炮兵,经过瞄准检查修正,毫不偏差。此刻城上守兵,仅知有炮射出,均未理睬。事越三日,清军当局,已获情报,知有西王毙命消息。官方查询是炮之发,究系何人,官兵为恐事出差驰,推卸过失,军中俱不承认,且群声佥谓,此为卖水烟者郭松龄所为。并将始末情形,查复层级。郭松龄知其肇事在己。未便推辞,坦承其责。“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郭松龄从此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此获军中赏赐,并给以“排头”官职,(即如今准尉),吸收入营参军。迄至太平战事结束,己升至军门提督,官拜八台,后谥武壮。“官贵而归故乡”,今犹耸立湘潭城内之郭武壮祠,即其功勋代表。其炮亦获赐封红毛大将军。民国初年,长沙全市,正午对时,炮鸣一响,就是委托红毛大将军,担任此职。后有湖南纺纱厂成立,汽笛攸扬,声波宏远,取而代之。红将军往日雄风,就在优胜劣败之下,告别市面上民,退休离职,搁置城楼,任凭风霜剥蚀,不被人们重视。花有盛衰凋谢,物有当今过时,宜乎其然。抗战时间,长沙沦陷,日军搜求战略物资,遂被运往彼邦,国宝沦亡,良堪浩叹!

太平军围城数月,知难遽破,舍城西去。转取宁乡,攻克益阳,乃于同年十一月初三,横渡洞庭,下岳阳府。劫取沿江舟船,五千余艘,艨艟千里,帆帜蔽江。挥军东下,所经城市,望风披靡。卒于十二月一日,先取汉阳,再夺汉口,大肆焚烧,延绵江汉,凡五昼夜不熄。十二月四日,强渡长江,攻取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即殉是役。太平军取有武汉三镇,劫掠战略物资不计,集众称雄,拥兵五十余万。斯时北京方面,惶恐无状,中外震惊,东南告急,浙赣皖鄂,形势动摇。幸而长沙未破,元气尚存,骆秉章,仍能承转朝命,发号施令。越明年,曾国藩所练湘军,渐次成熟,罗泽南、郭嵩涛、彭玉麟、李续宜、曾国荃、鲍超、李续宾等部属,皆壮大领军,可独当一面。如是赣南、浙西、鄂东、皖北诸路战场,均由湘军,肩此艰巨。江忠源楚军,别称一派,原不隶属湘军指挥。长沙解围之后,江率所部,扫荡赣西,下九江,入安徽省,寻拜安徽巡抚,未几战死庐州。其部遂由曾国藩,统领调度。清军设备水师,倡义皆由江忠源,奏请于前。咸丰三年五月,江忠源中南昌。敌均聚处舟居,浮游水域,时而集整,时而化零,调动灵活,清军与战,频虞东窜西奔,难期歼灭。因此大力主张,东南水乡,敌据有江路,而我以陆军应战,势常不及,必与敌争长江之险,然后可以制胜,非造战船,无可言胜。忠源乃奉请设立战船,奉旨允行。曾国藩时驻衡州,亦奉清谕,乃锐意筹办水师,交彭玉麟全权策划,果成大功。国藩命彭玉麟,与四眼狗力拼,夺回小姑山,陈兵沿江,迫敌无法贯通金陵连络,锯断首尾、截断南北都传,妨害后勤运输,阻塞应援,收效丰硕,大奏肤功。曾寄书江忠源,中有句云:“尊见深远,奏请造船,坚销江湖之险,制敌要害,专力水师,幸而有成,从公谋也”。据此便知曾国藩,对江敬爱之殷,倚仗之切,曾氏初组湘军,法无成规,制缺先例,摩拟仿较,悉崇楚军式样,演练之方,战守之法,均从学习。设若确保长沙,如不驰调楚军增援,坚城戍守,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势必早为太平天国,探囊取得。北京政府,失此南方政治军事据点,发号无凭,施令失据,兵源断补,粮食莫聚,军需饷给,尽付缺如。纵令清廷,起用曾国藩,亦属无济于事。孰能续写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天下,迨皆江忠源确保长沙不破,造成清室中兴之明证也。

江忠源晓畅军机,文武兼备,不但经济才华,匡时功业、名垂史册。且其游戏文章,楹联撰拟,布局新奇,允称笔可生花。长沙为其幼年负笈之区,功名成就之地,岳麓风光,湘垣景色,山市晴岚,楼台烟雨,草木有情,皆为旧识。曾有题天心阁名句,概刮湖南历史人物,山川形胜,与其个人抱负,描写入微,脍炙人口,堪称绝唱。为彰先贤咏事,特志文首,俾垂久远。

江忠源死后,曾国藩驻节长沙,噩耗传来,痛失干城,把酒临风,望江遥祭,唏嘘感叹,泣木木威声。亲拟神道碑一文,用申唁诔。事关历史文献,并录于后。

儒文侠武,道不并张,命世英杰,乃兼厥长。惟公之兴,颓俗实匡,明明如月,肝胆芬芳。有师邓君,有友邹子,卧病长安。朝夕在视,亦有曾生,燕南旅死,谋禀三丧。反葬万里,两以致躬,义兹鬼神,近古之侠,孰与比伦。作宰吴越,风教露养,秀水振饥,翼足以长。苏其枯胔,衣以文襁,儒吏之风,并时无两。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文献》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