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云树直参天,
万水千山拜眼前,
环顾中原谁是主?
从容骑马上峰巅。
——蔡松坡:登岳麓山
岳麓山在长沙城外,灵秀高耸,俯视湘江,景色如画,是诗人词客登临吟咏抒怀的胜地,尤其是民国五年以后, 开国元勋黄兴、护国英雄蔡松坡相继归葬于此,名山、英雄,长共千古,湖南人多深以为荣,足见蔡、黄的风范和功业,震烁海内,永为后世所追怀钦羡。
蔡锷(一八八二——一九一六),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县人。世代务农,家境清寒。七岁(一八八八)进入私塾读书,十三岁(一八九四)拜至同县名士樊锥门下,通习周秦诸子。十四岁(一八九五)补县学生。十六岁(一八九七)考入长沙时务学堂肄业,深得该校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识。然而他入学甫一年,戊戌政变发生,新党领袖谭嗣同、林旭等人死事,康有为、梁启超亡走东瀛,新党所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也被清廷查封,他只好辍学归里。一八九九年夏,他与同事唐才常,范源濂离开湖南,前往上海,旋由上海东渡日本投奔梁启超,在梁氏的安排下,他先后进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东亚商业学校(后改名清华学校)、成城学校、日本士官学校攻读。至一九○四年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校期间,与同学蒋方震(百里)、张孝準(润龙)合称“中国三杰”。
一九○四年十月,松坡自日本启程返国,先至江西担任续备佐军随营学堂监督,同年年底即回湘出任湖南武备、兵目两校的教官,并兼湖南兵备处提调。一九○五年夏,他应广西巡抚李经义的邀请,前往广西。他在广西前后五年有余,做过新练军总参谋长,随营学校、陆军测绘学校、广西陆军小学的总办,广西兵备处会办及新军标统(团长)等职,作育英才,不遗余力,民国以后的桂系将领白崇禧等,都是他的学生。一九一○年十一月,他离开服务多年的广西,翌年三月应聘至云南,云贵总督李经义委派他为陆军第十八镇(师)第三十七协(旅)的协统(旅长)。同年八月十九日(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义,九月九日(十月三十日)云南革命党人奋起响应,松坡深表同情,并亲自率队进攻昆明,底定全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南都督府,推松坡为都督,通电宣布独立。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十月,松坡由云南内调至北京,袁世凯先后发表他为政治会议议员,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经界局督办、将军府昭威将军、统率办事处办事员。尽管他担任的多半是位高无权的闲职,但是他工作的情绪却很高,曾邀同阎锡山、张绍曾、蒋方震、尹昌衡等十一人,发起军事研究会;又在经界局督办任内,完成“中国历代经界记要”、“各国经界记要”、“经界法规草案”等书,颇想替国家做番建设事业。讵料袁世凯对外丧权辱国,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对内不思振作,反而私心自用,妄图称帝。松坡失望,痛愤至极,遂决心讨袁。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八月十五日,梁启超、蔡松坡、汤叡、蹇念益、陈国祥、徐佛苏、戴戡、王伯群等人聚会于天津,密议讨袁,松坡态度激烈,愤愤然说:“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袁)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拚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会后,松坡仍回北京,利用种种方式与云南方面的旧部连系,积极布置;梁启超则在天津“大中华”杂志上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公开驳斥帝制谬论。这样一来,松坡在北京的处境便十分尴尬,不过他遵照梁启超的嘱咐,极力韬光隐晦,逢人便说:“梁先生是书呆子,不管事实,只顾空论。”并且率先签名赞成帝制来掩饰。他本来是一个自律很严的军人,为了减低袁世凯对他的猜防,突然变成了声色自溷的风流客,与北京云吉班的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意外地被后来好事之徒渲染成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
其实小凤仙并不美,貌仅中人之姿,原籍杭州(一说苏州),先以凤云之名活跃于上海欢场,后至北京,易名小凤仙,论才学不过是粗通文墨而已。相传松坡将南下讨袁,临别之际,小凤仙谱成传奇一出相赠,其中“柳摇金”一阕云:“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之子饯。蔡郎呵!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料着你食难下咽。蔡郎!蔡郎!你莫认做离筵,是我两人大记念。”“帝子花”一阕云:“燕婉情,你休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你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果所谋未遂,或他日呵!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生前愿。”又“学士巾”一阕云:“蔡郎呵!你须计出万全,力把渠魁殄!若推不倒老袁呵,休说你自愧生旋,就是侬也羞见先生面。要相见,到黄泉。”这三阕传奇,文情并茂,疑系后人所伪造。民国五年(一九一六)松坡卒后,灵柩运至北京,备受荣典,众人又怂恿小凤仙前往哭祭,并致送凄艳哀恸的挽联如:“素车白马而来,谁料周郎竟短命;名士美人无数,早知李靖是英雄。”据说是苏籍文人庞病红所代撰。另如:“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化颜色亦千秋!”相传是出自北京狂士王血痕的手笔。小凤仙却因此声名大噪,出尽了锋头。
民国四年十一月十日,松坡至北京钱粮胡同,参加陆军少将哈汉章为其祖母八十寿辰所举行的宴会,并与刘成禺、丁槐、张绍曾等人在会场别室打了一夜的麻将。次日清晨七时左右,松坡始起身告辞,迳由哈宅前往总统府,负责监视松坡的侦探,见松坡直入府门,也就星散,未予置意。松坡至统率办事处,旋以电话告小凤仙午后十二点半到某处同吃饭,故示闲暇,徜徉于办事处中,人亦不察,即密由政事堂出西苑门,搭三等火车遄赴天津,住入日本共立医院,称病不出。袁世凯曾派蒋方震前往挽留松坡,松坡好不容易逃出樊笼,那肯重投罗纲?何况云南方面已布置停当,正待他亲临去发动。十二月二日,松坡离津赴日,梁启超在码头上与松坡殷殷话别,约定此行“失败呢,就死,无论如何不跑租界,不跑外国。”松坡到日本不久,便乘船南下,经香港,安南于十二月十九日潜抵昆明,与云南军政两界人士会晤,随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通电宣布独立,揭开了护国之役的序幕。
民国五年一月十四日,松坡亲率云南护国军第一军主力三千余人,自昆明出发,进攻四川。一月二十一日克叙州(宜宾),二月二日川军师长刘存厚在纳溪宣布独立,自称四川护国军总司令,会同松坡所部进攻泸州(泸县)。这时北洋精锐陆续开入四川,如曹锟的第三师,张敬尧的第七师,都已集结于泸州、纳溪一带,日后赫赫有名的长胜将军吴佩孚即在曹锟手下任旅长。松坡面对强敌,倾力奋战,更因军情紧张,往往澈夜不眠,据松坡所撰“军中杂诗”云:“蜀道崎岖也可行,人心奸险最难平。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绝壁荒山二月寒,风尖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膺睡不安!”艰苦的情形可以想见。至三月上旬,松坡已渐感不支,主要是补给欠缺,装备远不如袁军,加上叙州三月四日失陷,影响军心甚大,三月九日,松坡遂率军退驻永宁县的大州驿一带,好在三月十五日广西宣布独立,川境护国军欢欣鼓舞,士气一振,松坡乘机重新部署,终于挽回了军事上的颓势,此后因四川将军陈宦有心求和,派人与松坡接洽,松坡于三月三十一日允诺停战,至六月六日袁世凯羞愤而卒,护国之役于焉告一段落,松坡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松坡个性耿介,不喜多言,面貌清秀,身材适中,颇有儒将风范,唯一的瑕疵就是体格稍嫌瘦弱。在日本士官学校求学期间,他曾经患过肺病,民国四年十一月他潜离北京时,喉头略有发炎的迹象,五年一月率护国军出发赴川之际,已体弱声哑,在四川苦战匝月,夙夜忧勤,病遂加剧。同年六月二十四日,北洋政府发表松坡为四川将军兼巡按使,在梁启超的激励下,他抱病莅行,驱走想称兵夺权的军阀周骏,直到八月九日,他才从成都启程,沿江东下,八月二十二日行抵上海,随于九月间前往日本,至九州福冈大学医院就医。
十月三十一日,开国元勋黄兴病逝于上海,松坡在日本闻悉,感伤不已,撰成“哭克强”一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澈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以悼念这位同乡友人。
至十一月八日,松坡竟告不治,逝世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三十五岁。噩耗传出,举国震惊。国父孙中山先生特撰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问关马伏波。”梁启超的挽联则云:“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又云:“吾见子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天未丧斯文而忍丧此贤耶?”
此外,名流张謇所挽:“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史学家李剑农所挽:“富贵威武不屈;刚毅不讷近仁。”云南省议会所挽:“南滇树帜,北伐兴师,两次造共和,惟公实元勋第一;西蜀洗戈,东瀛采药,片帆终不返,何处觅国士无双。”都颇能道出松坡的气概或勋业。
如今,神州陆沉,共产暴政肆行,蔑视人性尊严至极,此时此地,不禁更令人缅怀这位力挽狂澜为全民争回人格的护国英雄蔡松坡。
(本文转载自民国六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央日报”副刊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