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吾家谭厨
作者:谭伯羽
【摘要】“谭厨”名满天下,传闻附会,已失其真义。本文作者谭伯羽先生为故谭延闿(组安)院长之长公子,诗书文俱佳,数年前病逝美国。生前曾应法学界耆宿陈霆锐先生之请,撰写斯篇,以飨当世之美食家。
  “谭厨”名满天下,传闻附会,已失其真义。本文作者谭伯羽先生为故谭延闿(组安)院长之长公子,诗书文俱佳,数年前病逝美国。生前曾应法学界耆宿陈霆锐先生之请,撰写斯篇,以飨当世之美食家。

谭厨者,盖指先公(指谭延闿先生,以下同此)之庖人曹四。然当时谭厨之称,并不普遍。先公见背后,曹厨返湘,曾设一健乐园,其名菜如鱼翅、鲤鱼、豆腐等等,俱冠以“畏公”两字(谭字组安,别号慈畏,亦号无畏,故人称畏公),以示所本而号召焉。抗战之余,由重庆而京沪而台北,凡湖南菜馆能与谭家或曹厨直接间接稍有关系者,莫不以“谭厨”自命,谭厨之称,如是滥觞。余以此每得好菜之优待,秉助人为快乐之本义,不予否认也。以上所述,为谭厨之定义耳。

欲谈谭厨,非从曹四说起不可。曹名盖臣,长沙人。前清末年,初从湖南布政使庄心安(赓年,江苏武进人),庄讲究饮啖衣饰,在湘颇负名望。先公时任谘议局议长,与之过从。革命后曹厨何往,及何时到余家,未知其详,以余留学海外也。后乃翻阅先公日记,经十日之力,始于民国十年日记中得之。是时先公离湘督任,闲居沪滨,亲友同处,游宴颇频。日记中已偶有曹厨治馔之记载。是夏,偕朋辈游西湖,且有曹厨亦列车站迎迓之语。在杭数日,数吃曹厨。直至六月十四日日记中,乃待书一行:“曹厨来自杭州,留之治庖”云,此殆其初为先公家厨之始矣。

先公善饮好客,食量兼人,曹厨来后,循先公之教,于余家烹调旧法及先公食性,深得了解,其艺益精。然不久先公随总理赴粵,北伐期间,辗转湘粵,军书傍午,游宴遂辍。待奠都南京,亲友聚会,乃复旧观。但以名位崇高,外出酬酢反而减少。自是友好每假节庆,嘱曹厨治馔为寿,亦有送曹菜一席,主人不上桌者。余不文,亦不解烹调,于曹厨之绝艺,不能形容至尽;然就闻见所及,实为值得记述者,茲逐条录之于后,以供参考。

 一、先祖文勤公致仕,由粤返湘,家厨一仍粤法烹饪。好做红烧鱼翅,必以肥鸡一只火腿一方,与鱼翅合燉经日,使其熟烂。上菜时,只长须排翅一盘,别无其他杂菜;惟蟹黄鱼翅为例外。如此之鱼翅,味厚汁浓,唇舌黏交,至今思之,犹口液欲流也。当时仆役佣人之饭菜,如发现火腿鸡肉者,人皆知院长请过客也。

  二、大宴时或有时鲜新菜上桌,曹四必于帷后窃听先公辈之批评。如火候到否,刀法如何,或太咸太烂,以为准则,其虛心如此;然亦自负不凡,彼尝言:一般人多不懂吃,以耳为舌,随声附和耳。只承认“三张嘴巴”:先公而外,一为汪颂年丈(诏香,广西提学使),一为呂莲生丈(苾筹,行政院秘书长,其庖人曹九,为曹四之弟)而已。

三、民国十八年中东路案发生,督办莫柳忱(德惠)来京,先公宴之,莫歎赏不置,席后即恳借曹厨还请,先公善其知味,欣然许之。当时物价,鱼翅一席,至多下过二三十元,而此席乃贵至百元,莫又加赏五十元,曹厨大乐,其名益著,此段乃呂蘧生丈面告我者也。

  四、先公(一八七九——一九三○)谢世后,余以曹厨伙食太贵,无力留之,次年遗之还湘。民国二十一年春,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于到京之前,余忽得励志社电话,奉蒋主席谕,嘱余饬曹厨于某日治翅席两棹,招待李顿一行云云。闻之不胜惊骇,以曹已返长沙,是时无空航,无法赶到,不能应命也。幸呂蘧生丈新调浙江民政厅长,恰在杭州,而京杭国道方通,乃商借其庖人曹九以代,彼之手艺固不亚于其兄也。结果一切顺利过去,外间无知之者。

五、是年秋间,余还湘扫墓。濒行友人某为余言,日人酷嗜中国菜,极慕曹名,君到湘必索曹之食谱来,勿令落日人手中。余抵长沙,曹来见,即为言之。彼笑答:食谱何用?做菜全视眼法手法,专靠经验,非看书可以学得者;彼无食谱,但有小册记菜名而已。谈次,又以彼之伙食,何贵若是问之?则曰:此易言也,用材料不同耳!因擧麻辣子鸡为例。一般做法,用一子鸡,半斤辣椒耳。而彼需子鸡三只,只用胸部之肉;椒辣数斤,专选用红者,带绿半黄悉去之,鸡肉辣椒,俱切成大小相等之块片,红白相同,以猪油炸之,盛以深蓝大磁碗上之。余闻之,大为佩服,此老深知色香味之理,固一艺术家也。此外尚有糖心鲤鱼,亦足述者,所用为广东土鲤鱼,色深褐,大逾二寸,非浅黄小块之洋鲤鱼也。寻常做法,每先以刀划花纹于上,易于燉烂。而曹厨不施一刀,整块燉之,纯用火工,食之柔嫩,如半熟之鸡蛋,因此得名。又如炒一白菜,味至甘美,亦为寻常所不及,惜无法形容之耳。

 六、以上皆言曹四。至言谭厨,则尚有胡少怀者,曾于行政院司庖,技亦不壤,闻曾从陈质平大使服役,后开曲园菜馆于台北,早已作古矣。又曹健和为曹四之姪,曹九之子,今主持华盛顿之北京楼,可算嫡系。然海外“嘴巴”不多,彼亦不层终日剁切,不常亲自动手矣。新到纽约之彭长贵,在台北顿负盛名,则湘厨中后起之秀,可称之为谭派耳。

湘菜原不出名,寻常但知其辣。从前粤汉路未通,湘厨尤缺海味。湘人爽直成性,生意非其所长。余尚记得一次在上海之曲园午饭,亲见一侍者对隔座之客人大声呼曰:“你们既不喜欢,下次莫来吧!”是真逐客令也。人之于味也,以地区气候及习俗等等之悬殊,咸酸苦辣,嗜好自不能一致;然众目所悅,众口所嗜,固至美之味也,吾于曹四,亦如此视之。今者谭厨竟风行于台北等处,不能不归功此一代烹调艺术家曹荩臣也。(民国六十三年九月作,转载传记文学第五十九卷第三期八十年九月出版。)

编者按:驰名台美湘菜界之彭长贵同乡,自美返台后,连续分别在台北市林森北路三八○号二、三楼、台北市南京东路二段六三号二楼、及台北市罗斯福路二段二七号创设彭园湘菜馆,业务鼎盛,已执湘菜界之牛耳。彭先生最近又在长沙设立彭园分店,使家乡父老,可以大饱口福。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文献》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