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戊戌六君子被杀内幕
作者:祁恒文
【摘要】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整整一百年。那次战争满清政府遭到惨重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激发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政治要求的进步知识分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宗旨,屡屡上书朝廷,陈述改良主张,要求实行变法。……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整整一百年。那次战争满清政府遭到惨重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激发了国内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政治要求的进步知识分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宗旨,屡屡上书朝廷,陈述改良主张,要求实行变法。在维新派人士的促动下,光绪帝接受变法主张,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6月11日颁发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得到当朝皇帝认可的变法措施刚一出台(有些尚未出台),就遭到以西太后为首的守旧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利用手中的实权,于当年9月21日突然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帝,缉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闻风逃走;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谭嗣同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被捕杀害。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只经历短短一百天,便被镇压了下去。

“六君子”是戊戌维新运动中的激进派。他们被捕以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愿以自己的热血昭示来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谭嗣同在临刑前的豪言壮语:“存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代表了“六君子”和一切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心灵震撼,肃然为之起敬!

“戊戌六君子”从被捕到杀害只有短短七天时间。对于这样一宗人命大案,为什么竟会草草了结?此中情节多少年来为局外人所不知。笔者偶翻有关资料,得悉“戊戌六君子”所以被仓促杀害,与当朝权臣赵舒翘有直接关系。

赵舒翘,陕西长安人,清代光绪年间担任刑部尚书,执掌刑狱大权。按照清朝的成例,凡对拘捕的犯人,须按规定的法律程序,进行严格审讯,掌握犯罪事实,取得可靠的证据,然后量刑、判刑。当“六君子”被捕以后,朝廷命令刑部择日加以审讯。到了正式开庭审讯的那天,刑部大堂四周刀枪林立,戒备森严;刑部各官,备就各位,坐待一声鼓响,提审“罪犯”。正在此时,忽然传来一纸密令,内称对该六名罪犯不必进行审讯,立即绑赴刑场处斩!这一突然变故,使大堂刑官们都感到吃惊。事后得知,背后施展阴谋的人正是刑部尚书赵舒翘。

原来“六君子”刚被捕时,西太后就召见赵舒翘,命令对六人严加审讯,然后定罪判决。赵听后当即向西太后献计说:“此等无父无君之禽兽,杀无赦,不必问供。”本来对“六君子”等维新派志士早已深恶痛绝的西太后,听了赵舒翘的话心中暗喜,连连点头,表示完全同意。有西太后授意,赵舒翘就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了。

据有关资料称:“六君子”被捕使朝野吃惊,京师轰动。在押期间,有一些相识与不相识的同情者,千方百计找到赵舒翘府上替他们说情,请求宽大处理,其中有个四川人,当时在提牢厅任职,他是赵舒翘的得意门生,又是杨锐、刘光第的同乡好友。当杨锐、刘光第落难后,这个四川老乡明知他们冤枉受屈,便决意设法搭救。于是他急匆匆找到老师赵舒翘门上,请求刑部对杨锐、刘光第等六人按照法律程序审理并开恩宽恕。赵舒翘当着学生的面假惺惺满口答应一定按例律办理,但在背后却暗下指令:不经审讯,立即斩决。这位门生得知“六君子”行将处决的噩耗后,大吃一惊,他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找到赵舒翘府上,仗义说理,长跪不起,苦苦恳求刑部对这桩冤案分别审讯,慎重处理。赵舒翘听后大动肝火,厉声喝道:“你所说的那些话,全是出于个人友情;而我所执行的可是国家大法啊!你给我赶快出去!告诉你,斩决的命令已经下达了。”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个时辰,“六君子”在未经任何审讯的情况下,便不明不白地被杀害了。

由此可以看出赵舒翘对戊戌变法运动及维新派人士是深恶痛绝的,他追随慈禧太后为镇压戊戌维新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历史竟是如此捉弄人,当年为西太后顽固势力效尽犬马之劳的赵舒翘,不料在三年之后,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赵舒翘扈从西太后逃亡西安,在洋人的压力下被西太后赐死,赵吞金自尽,落得个替罪羔羊的悲惨下场。


下载全文:
 
来源:《文史拾遗》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