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荔枝好,唯独这个诗人说荔枝是“果品之最下”,为什么?
人人都说荔枝好,但也有把它贬斥得一钱不值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清代诗人魏源。
魏源,湖南邵阳人。有一年,他到广东南海吃过荔枝后立即大摇其头,写了《诮荔枝》诗二首,云:“万里南来为荔枝,百闻一见负相思。同心幸有庄兼阮,不受英雄耳食欺。”“文非甜俗不名彰,果谏居然逊果娼。北地葡萄南橘柚,何曾万里贡沈香。”“诮”者,鄙薄之意见。他这还嫌不够,竟在诗前的题记中进一步说,荔枝乃“果品之最下”,简直比娼妓还不如。魏源不喜欢荔枝,当然可能有个人的口味问题,但不对口味也罢了,为何生这么大的气呢?
原来,鸦片战争时,魏源正在两江总督裕谦的军营里,亲自参加了这场抗英战争。他同诗中提到的庄惠生、阮元一样,都是抗战派的著名人物。魏源曾写了《海国图志》、《圣武纪》等名篇,愤斥了“战争起于中国禁鸦片”的无耻谰言,批驳了投降派的论调,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革新图强的政治主张。魏源一生向朝廷进言甚多,但始终没有被采纳,他深深感到,逆耳的忠言,如同入口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的谏果(橄榄)那样,有谁听得进去呢?荔枝则不然,它曾经为皇帝、皇妃所宠爱,宜乎魏源把它比作“果娼”,意在借物以讥讽那些用甜言蜜语干坏事的坏人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