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抵御外侮矢志救国
作者:喻盘根
【摘要】“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诚不朽;册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这是左宗棠晚年任两江总督,在南京曾为林则徐建造了一座祠堂,亲自题写的一副楹联。它充分表示左宗棠对林则徐的景仰之情。左宗棠一生继承了林则徐的思想和事业,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诚不朽;册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这是左宗棠晚年任两江总督,在南京曾为林则徐建造了一座祠堂,亲自题写的一副楹联。它充分表示左宗棠对林则徐的景仰之情。左宗棠一生继承了林则徐的思想和事业,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省湘阴县人。他生于1812年,那是一个中国面临着数千年一大变局的年代。左宗棠深受时代的影响,他和当时先进的人们一样,忧虑着祖国的前途,探索着救国的道路。

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左宗棠正在湖南安化陶澍家教书,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主张抵抗,反对投降,十分钦佩抗敌有功的将领林则徐和邓廷桢。并作《感事》诗两首,其中两句云:“岩疆何意失雄台”,“愚鬼翻甘异虎来”。这既是对英国强盗的抗议,也是对卖国贼的控诉。他一生中十分推崇林则徐,曾在给林则徐的一封信中说,“然自十数年来,闻诸师友所称述……仆则实有以知公之深。海上用兵以后,行河、出关、入关、诸役,仆之心如日在公左右也。”林则徐也曾邀过左宗棠参加他的幕府。一次,他路过长沙,特约左宗棠在湘江中的一只船上相见,据说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他们谈得十分投机,从天黑一直说到黎明,才依依惜别。左宗棠一生虽只见过林则徐一面,但是林则徐的思想和事业给左宗棠以重要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左宗棠当时与“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的大多数封建士大夫不同,首先承认中国落后和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他大声疾呼,“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从而得出了与则徐、魏源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相一致的结论。在他的积极筹划下,冲破顽固派的重重阻挠,购买机器,聘请洋匠,大胆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终于在1866年办起了当时全国唯一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林则徐魏源生前想办而未办的事业,终于由左宗棠等人继承和发扬了。左宗棠十分关心船厂的建设,以后他调离福建,“身虽西行,心犹东注”,并保荐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担任船政大臣。在左宗棠的苦心经营下,船厂在巩固海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此后,他为了用兵新疆,曾在甘肃的兰州和新疆的阿克苏、库车等地设机器局制造军火,这都是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国抗敌思想的实施。

新疆是祖国的西陲,也是当年林则徐曾经经营过的地方。沙俄早对新疆有觊觎之心,三十年前的林则徐就曾向人们敲过警钟。左宗棠晚年率军收复新疆,更显示出他的爱国主义胆识和艰苦奋战的精神。由于新疆附近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于1865年春,率军侵入南疆,建立了反动的“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王国)。在英俄的支持下将其反动势力扩张到北疆的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1871年侵略成性的沙俄乘机出兵侵占伊犁。至此新疆几乎沦为异域。

左宗棠不忍坐视国家分裂,人民遭殃。当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时,他曾给部将刘锦棠写过一封信,信中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在此之前,他本产生过求田问舍的念头,但这时他感到“今既有此变,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他又对儿子说,“我年已衰落,久怀归志。特以西事大有关系,遽尔抽身,于心未尽,于义未安。”因此,他极力主张用兵新疆,驱逐侵略者。然而左宗棠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些人的反对,在清廷内部引起了一场称之为“塞防海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无碍国家大局,主张放弃新疆。而左宗棠则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并对李鸿章的卖国论调予以严厉的驳斥。他指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尺寸可议弃之地”,收复新疆不仅可免领土“日蹙百里之忧”,且可“保蒙古”、“卫京师”。如自撤藩篱,势必导致“我退寸而寇进尺”的恶果。左宗棠义正词严,终于战胜了持卖国论调的李鸿章。1875年5月,他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担负起了收复新疆的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在进军新疆之前,左宗棠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过他的周密调度,刘锦棠率领主力于1876年4月27日在肃州西行出关。由于这次战争是正义的,所以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积极拥护,在左宗棠率师的浴血奋战下,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除伊犁地区尚被沙俄霸占外,新疆失土又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左宗棠收复新疆,不但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同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外国报纸当时称:“平时欧洲人轻料中国,谓中国人不能用手段。今观中国之恢复回部,足令吾欧人一清醒也。”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英俄帝国主义曾进行过无耻的干涉。当西征军已经克复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时,英帝国主义公然跳出来为阿古柏乞降“立国”,阴谋阻碍西征军收复南疆八城。左宗棠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所谓别为立国,“实则侵占中国为蚕食之计”罢了。他毫不畏惧和妥协,命令刘锦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蹑踪追剿,尽复旧疆”,使英帝国主义吞并新疆的迷梦彻底破灭。南疆略定后,清政府派崇厚赴俄办理收回伊犁事宜,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机亚条约》。左宗棠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他认为“俄事非决战不可”,抱定了“无论胜负云何,似非将其侵占康熙朝地段收回不可”的决心。1880年6月,他以六十八岁的高龄,带着痛痒以当的衰弱之躯,亲自督师哈密,表示“与西事相始终”。途中命兵丁“舁榇西行”(抬着棺材西行),随时准备为国捐躯。在左宗棠实力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于1881年2月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这个条约虽然仍是失权很多的不平等条约,但从沙俄的虎口中夺回特克斯河流域和伊犁地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新疆收复后,左宗棠立即奏请将新疆改建行省。他认为,这是“长治久安之策”。1884年新疆正式建为行省,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方的统辖,阻止了英国,特别是沙俄对新疆的觊觎,这都是与左宗棠的努力分不开的。

十九世七、八十年代,法国侵略者大规模地侵略越南,接着把侵略矛头号指向了中国。左宗棠认识到法国侵略越南并“不仅以夺越境为止境”,更主要的目是为了侵略中国。他多次上书清廷,强烈呼吁:中国不能对法国侵略越南“置之不顾”、“高枕而卧”,应该“为西南数十百年之计”,不惜与法国侵略者决一死战。在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对法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左宗棠曾给他以军火等物质上的支援。他自己则请求亲自督师滇粤边界,并命他的部将王德榜招募“恪靖定边军”,开赴抗法前线,与法国侵略者周旋。后来王德榜军成为中法战争中打击中法国侵略者的一支劲旅,勇挫了法国侵略军。1884年8月,法国侵略者偷袭马尾军港得逞,闽事大坏。左宗棠在这艰难的时刻出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他到福建后积极备战,一方面加强福建各海口的防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援台之师。他甚至想“躬亲渡台,会同各军大张挞伐”,再次表现了他勇赴国难的精神。当时国侵略者在谅山遭到惨败,向清政府复请议和时,左宗棠警告清政府:法国侵略者翻云覆雨,“屡以忽战忽和误我大局”。尽管清政府与法国在议和,远隔海滨的左宗棠并未放松福建前线的防务,以致1885年死于督办福建军务的任上。

左宗棠是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者。他是封建士大夫出身,中过举人,但很早就对地学感兴趣。十八风韵地阅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齐道南的《水道提纲》,分别做成札纪。由于他对中国地理十分熟悉,对他尔后经营西北大有帮助。他任陕甘总督时,有一位俄罗斯人叫索思诺福齐的曾访问过他。这位俄国人带了一张康康舆图,常夸称对于中国地理的熟悉。左宗棠却拿出乾隆舆图来,向他考问了一番。大概这位俄国人回答时破绽百出,从此再也不敢在左宗棠面前吹牛了。

左宗棠不但关心地学,而且关心农学。他几乎读遍了历代讲农事的著作,根据学习所得,编了一本“朴存阁农书”,并亲躬实践,自称“湘上农人”,喜欢种桑、种竹、种树、种茶。在他经营西北时,与林则徐一样很注重农事,积极兴修水利,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并万里求贤,从湖州觅雇蚕桑专家八十名到新疆教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造,经过两年的努力,大见成效。同时左宗棠还很重视教育,大力培养和选拔人才。这对加强西北地区的文教建设开发和建设、巩固西北都是很有好处的。

王震同志曾说,“象左宗棠这样的人也要具体分析,一方面他镇压人民,是有罪的;另一方面,他在后期也捍卫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抵抗了英国和沙俄的扩张,对我们的民族、国家是有功绩的。”这是对左宗棠一生极其精当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下载全文:
 
来源:《新湘评论》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