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权益
作者:王永康
【摘要】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左宗棠从事洋务活动,先后创办了造船厂、机器制造局等军用企业,也创办了织呢局等民用工业。他之所以创办洋务企业,一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一是为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后者是主导的。他创办洋务,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权益,贯彻了爱国主义思想,完全值得肯定。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左宗棠从事洋务活动,先后创办了造船厂、机器制造局等军用企业,也创办了织呢局等民用工业。他之所以创办洋务企业,一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一是为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后者是主导的。他创办洋务,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权益,贯彻了爱国主义思想,完全值得肯定。

左宗棠主张买船不如造船,这是自强要著。他在奏稿中淡到:“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做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左宗棠主张学习外人长技,但不盲目崇拜洋人。在造船过程中,一方面雇用法人日意格、德克碑为船政局正副监督,并任用一批洋匠,不这样就不能学习外人长技;另方面,他并不媚听洋人,船政局重大问题,亲自处理;并采用合同形式,定期解雇洋人。

左宗棠坚持学习洋人长披时,着手培养本国技术人材。在办船政局过程中,他一方面不满足于只学装配,主张学习制造机器技术;另方面,也不甘心在技术上长期依赖外人。所谓“我之长不如外国,借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左宗棠敏锐地看到借外人导其先、而不让外人擅其能的根本办法,在于培养本国技术人才。所以他在创办船广时,同时开办船政学堂。

左宗棠在开办民用工业时,也很注重培养本国人才。例如他创办兰州织呢局,从营伍中抽调年青兵弁入厂学徒,随德国师匠学习技艺。“由中华所产羊毛,就中华织成呢片,普销内地”,以抵制外国呢绒的倾销。左宗棠在论述开矿时说:“用彼国开控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若功成矿旺,我国家自可收富强之效;即功不成矿不旺,则我自开之名已定,亦足以销西人觊觎之心、侵夺之势与夫异同之患。”可以看出,左宗棠创办民用工业,亦本自力更生精神,贯通抵制侵略的爱国思想。

左宗棠在创办近代企业活动中,表明他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并把魏源的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尽管他创办洋务企业,也有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的一面,但并不能抹杀左宗棠办洋务的爱国的进步的一面,这是显易见已。


下载全文:
 
来源:《笔谈左宗棠》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