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左宗棠的“亲法派”帽子应该摘掉
作者:王承仁
【摘要】长期来,史学界某些同志根据左宗棠曾经勾结法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后来又依靠法国人和购买法国设备创办福州船政局的事实,认定左宗棠是一个“亲法派”人物。这个论断,我以为不够妥当。
  长期来,史学界某些同志根据左宗棠曾经勾结法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后来又依靠法国人和购买法国设备创办福州船政局的事实,认定左宗棠是一个“亲法派”人物。这个论断,我以为不够妥当。

所谓“亲法派”,顾名思义是指左在一生活动中,秉承法国侵略者的意旨,执行了有和于法国侵略中国的政策和主张,充当了法国侵略中国的代理人。这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

勿庸讳言,左宗棠在走上政治舞台大显身手的前期,有勾结和依靠法国侵略者的一面,与法国的关系较为密切,有亲法的倾向,但还没有达到可以称为“亲法派”那样的程度。他在浙江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镇压太平军,这是当时清政府“借洋兵助剿”的反革命政策的一个表现。作为忠实执行者的左宗棠,负有不可推脱的罪责。但除此而外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别的出卖民族利益给法国的事情。福州船政局创办时,左宗棠重用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任命他们为船政局的正副监督,给他们以代购各种设备,代雇洋匠的全权;船政局的制造、驾驶“一切事务仍责成该两员承办”,使得船政局出现“事资洋员,制资洋法,科资洋产”的严重情况。这种反客为主的做法,不管左宗棠的主观想法如何,它确是部分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也是船政局不能顺利发展最终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必须看到的。看不到这一面,不加区别的肯定一切或进行什么辩护,都是不应该的。但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另一面,即左宗棠在主观上确有“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和“能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用”的指导思想。并与日意格等签订了“建厂合同规约十八条”和“雇聘洋员合同规约十四条”,规定了按期完成的任务,和雇员在“限满无事,该正副督工及各工匠等概不留用”的内容,而且日意格、德克碑还向左宗棠立了“保约”,保证按时完成上述两约规定的任务,遵守各项规定(《洋务运动》第5册第34—56页)。这些说明,左宗棠在主观上还不是为了迎合法国侵略的需要,而是企图在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军事工业,使中国走上强盛的道路。

对统治阶级,特别是洋务派对外国的态度,我们从来不主张只看他们的言论就给予他们什么“反侵略”和“爱国”的美称。因为在他们的言论中,不管是谁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可找出不少的为国为民的“闪光”语言,可是其行动则相背。但我们肯定了左宗棠的上述那些言论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这是因为左宗棠在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上,一贯与李鸿章不一样,他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是硬骨头,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他不仅有反侵略的言论,也有反侵略的坚决行动;不仅反对沙俄、日本、英国的侵略。也反对法国的侵略。在中法战争中,他是坚决的抵抗派,可以说是中法战争时抵抗派的首领人物。他在中法战争中的行动证明了他不仅不是“亲法派”,而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法国加紧进犯越南,并把侵略矛盾指向中国滇、桂边境时,他坚决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并在所辖的两江区域内积极设防备战,还亲临战略要地督察。

第二,他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法国是可以打败的,强调指出如果不抗法,一味妥协退让,在列强环视的情况下,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还认识到如果在抗法战争中取胜,中国的地位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三,他不仅力主抗法,而且积极要求亲临前线。他向清政府表示:时局江河日下,我愿亲往滇、桂督师,“自揣衰庸无似,然督师有年,旧部健将尚在,足以抗击法军。揆度时势,大有可为,定能克敌制胜。不敌则治其罪,以谢天下,此一劳永逸之策也”(《左文襄公全集》时务说帖第4—6页)。他不仅对皇帝这样讲,还写信给朋友说:国家处此危亡之秋,即使“衰朽余生,得以孤注了结,亦所愿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26卷,第44页)。表现了誓死报国的决心。马江战役后,他授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据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说,左宗棠奉命后来谈:“仍伏波据鞍之概,其志甚坚,其行甚急”(《中法战争》第5册,第52页)。左宗棠到达福建后,就积极整顿防务,派兵增援台湾。最后积劳成疾,死于营中。

第四,他反对李鸿章的中途妥协投降,对《中法简明条约》逐条进行驳斥,指出一意求降,将使“各国从而生心”,中国将永无宁日,认为“非决计议战不可”。

另外还有他称赞刘永福的抗法功绩,支援刘永福的抗法斗争等,这些坚定的抗法行动,显然是“亲法派”人物万万做不到的。


下载全文:
 
来源:《笔谈左宗棠》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