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27—1930年在明德中学初中34班学习的,至今已六十多年了。然而在校的学习情况至今仍历历在目。受到胡子靖校长和各位老师的教导,奠定了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至今念念不忘,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回忆明德中学当时办学的特点是:
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的全面教育。在德育方面,主要是以“坚苦真诚”的校训教育学生;学习要坚苦;工作、做人要真诚;还经常以爱国主义思想培育勉励学生。胡子靖校长在每年校庆时,要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发表讲话,阐述他老人家兴学救国的办学宗旨,要求学生按校训去做,要立志爱国、救国,曾聘请过与孙中山同时参加辛亥民主革命的黄兴来校讲课等。
在智育方面不仅重金聘请了当时长沙的高师如余慎初、邬干于、曹赞华、邓瀹华、陈鹿平、聂安陶、何经渭、曹非、傅任敢、宋定山、邹芝山等来校授课;在课程安排方面,除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各科外,还安排有历史、地理、动物、植物、音乐、美术、体育诸科,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较全面,符合金字塔的为学理论:基础教科要广博。
在体育方面,不仅授课时间内安排的体育课,由老师指导各种体育运动外,晚饭后,由于学校体育场地很大,有篮球场、排球扬、网球场多个和足球场、门球场各一个(门球场北京到八十年代方有,且多为老年人设置,其玩法相同),另外还设有室内篮球场二个、乒乓球台多张。(当时乒乓球从国外引进不久,发球和记分方法完全按照网球的,发球时要离球台一米)。还有在足球场内练棒球的。各球场内运动的学生都满了,故学生的身体得到广泛的锻炼。当时明德中学的篮球队水平不仅在长沙称雄,还远征武汉,取得多场胜利。这是很罕见的,也说明明德中学对体育的重视。
二、全体学生都在校住读,仅星期六下午课毕可回家,次日下午必须返校。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全面接受德、智、体教育;因在学校里集体就餐,每八人一桌,三餐均为米饭,每桌六个菜,三晕三素,另有汤,随便汤用,米饭不限制,保证了学生长身体时期所需营养,而且不饥、不撑、无浪费。实行公匙、双筷制、可防止学生间潜在病的相互传染。
因为全是住读生,有利于学生统一作息时间。晚上7—9时可以由老师坐在集体作业室进行辅导,学生遇到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可请教老师、九时作业完毕,学生进行洗、漱和睡前准备工作,九时半宿舍息灯,全体睡觉,保证了学生睡眠休息时间。
有时,班主任为某些学生的生日举行小型茶话晚会,由全班学生轮流文艺演出,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和答学生问的团结、友谊;还使学习紧张的身心得到宽松。
现在我已八旬有二,早已退休,身体尚可,脑力尚健,这要归功于在明德中学所受的基础教育。
在明德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是可免试迳升明德高中(高五)的。因当时家中经济不充裕,难以供我上大学的费用,乃考入楚怡职业高中土木科,毕业后一时未找到职业,便自习半年(楚工是冬季毕业),于1934年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毕业。毕业后至今对国家、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评为教授级高工,并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特别奖。但抚今思昔,当时若读完明德高中,使基础学科再充实些,再考大学,则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成就,也许会更好些。不过这只是事后诸葛亮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