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追悼会
1940年,那是我考入明德中学的第二年,日帝侵华,母校从长沙迁至霞岭坚持办学。11月24日山村,已是寒气袭人,那天晚上,全校师生惊异地被召集到高中部校政厅前开会,会场十分肃穆,我发现谢祖尧、俞慎初老师手臂上佩带着黑纱,全场静得只听见老师抽泣的声音,我知道了,是为远离我们在重庆的老校长胡子靖老先生举行的追悼会。我记得谢、余二位老师都泣不成声地为我们讲述了老校长的生平。老校长慈祥而坚强的伟大形象在我的脑子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感受最深的有三件事:
一是:老校长不惜一切为明德筹集办学资金的无私品德。俞慎初老师讲了一段难忘的往事,那是1921年,老校长于常年在外奔波筹集办学基金之后,刚到达汉口与夫人相见,听说教师在学校经费紧张情况下,自动减薪维持办学的事,立即马不停蹄地不顾寒风大雨急忙搭船赶赴南京筹款,是俞慎初老师送他上船的,说到这里,俞老师已经泣不成声了。这时,我知道了为什么在学校里看不到老校长,原来,明德从无到有,从私人办学到驰名于国内外,老师们爱校如家,是与老校长呕心沥血四处奔劳的坚苦真诚地办学精神分不开,“胡九叫化”的绰号足以见证了老校办学精神的伟大。
二是:老校长的“磨血救国”精神的来历。从谢、俞老师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明德学堂自1903年开办之初就聘请了革命志士黄克强先生等任教,当时明德学堂为掩护革命志士做出了极大贡献。胡老十分敬佩黄兴(克强)先生,他曾对黄兴说过:“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倓办学校,则磨血之人也。”因此他自号“磨血人”,尤其是胡老对黄兴说:“流血革命的险而易,磨血办学稳而难”充分说明了胡老“磨血救国”的初衷,在讲述中还提到胡老书桌的座右铭:“从苦打出”、“有错无私”,提到在“乐城堂”悬挂着“忍耐力”、“希望心”的横幅警句,使我们第一次知道了胡老是湖南省第一所私立学堂的创办人,也是湖南省近代教育的第一位元老,使我深深地为自己是明德的学生而自豪,同时也深感“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盛誉,来自胡老的“磨血精神”,必须永远珍惜。
三是:俞慎初老师讲述了胡老重视聘请名流教师的往事,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明德开办之后,为了聘请陈介先生担任日语教师,费了很大精力,陈先生在其至诚感动之下,任了一期教,以后,陈先生要出国留学,提出了辞呈,为了挽留陈先生,胡老曾当众在陈先生面前长跪不起,最后终于感动了陈先生又继任了一年,而且应允留学归来后,继续支持明德办学。往事感人肺腑,使我联想我在霞岭小村办学困难的时刻,我们的老师都是名流教师,而且他们艰苦朴素,与母校同度患难,不忘磨血育人。因此保证了明德人才辈出,在这次追悼会上,这些老师都为失去了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老校长而万公悲痛深为惋惜。
这次追悼会使胡老校长的高大形象在我的心底树立起一块永不消失的心碑,我清楚地记得,在追悼会不久,我聚精会神地画了一张胡老铅笔画肖像,参加了绘画比赛以示我对胡老校长思念敬慕之情。
磨血意志
我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虽然在明德毕业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然而回顾一生走过的历程,深受“磨血精神”的教育和影响,深感中学过程为我奠定了牢固的爱国主义基础,是胡老的“明德之精神”使我明确了“……先务之其远者大在,以默持此运于不坠。”“端趋向,洗积习。”因此,1950年大学毕业之后,作为独子亲病,却毅然服从祖国第一次统一分配,满腔热情地奔赴东北参加革命工作,立志谱写青春之歌。尽管在近半个世纪的日子里,历经坎坷,不能大有作为,但能恪守“坚苦真诚”校训,一直忠于职守。六十年代面临一次特大洪水的严竣威胁,临危不退,为公去私,以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了集体利益而无悔。七十年代面临强烈地震的严竣考验,再次舍私护公,引以为荣。在极“左”路线的年代里,我以胡老“虽九死吾犹示悔”之以志,顺应逆境,化辱为荣,于是幸得劫后余生,永葆青春。退休之后,矢志当好普通“一兵”,不期“卓然有声”,以求“自守”,为社会做些公益事业,从而深悟“磨血”之真谛,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胡老“明德之精神”,凝思校训“……盖唯坚苦始能任重致远,唯真诚始能择善固执。自非巧言令色哗众取宠者所可几及。亦断非抱残守缺,深闭固拒不识穷变通久之者,所能梦见。”更觉得胡老之见,其现实意义极为深远,作为“明德人”应当永远遵循,育己育人,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信,像老校长那样为振兴中华之伟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乐诚精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胡老校长的毕生精力,就是至诚办学育人,他晚年也自署为“乐诚老人”。1932年为了纪念胡老的乐诚精神,将新建的教学大楼命名为“乐诚堂”。如今已是湖南省的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几十年来,从这座大楼输送的英才辈出。我还记得在霞岭上学时,正是胡老校长逝世不久,学校成立了“乐诚社”,为抗日救国在政治、学术、文艺方面,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颇得师生赞赏,我参加了这个组织,在我记忆中,“乐诚社”演出过“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短剧,我也在这个社的导演下演出过“最后一颗手榴弹”。多少年来胡老校长一直以“乐诚”精神潜移默化看每个“明德人”,我虽年逾古稀了,也一直在以乐诚精神鞭策自己以诚为乐,为振兴中华献我晚年,退休以后,决心投身于“全民健身”事业,十几年来真诚地为群众的健康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走到哪,宣传到哪,传功到哪,生活简朴,不随世俗,义务服务,其乐无穷,在纪念老校长诞辰125周年的时刻,我将以乐诚献晚年之情告慰于“乐诚老人”在天之灵。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哼了1993年为纪念母校九十周年校庆为亲手谱写的《母校难忘》的一首心歌。“……赫赫泰安里,巍巍乐诚堂,历史的见证。……磨血精神,永放光芒,坚苦真诚,代代相传……啊,难忘母校,母校难忘。”我在校友会的邀请下,从东北赶赴长沙,在庆典会上亲自朗诵了这首诗歌,并且指挥了老年合唱团唱这首歌,表达明德人的深情,就是在这次校庆中母校赠送每个校友一枚“坚苦真诚”校训胸章,我一直佩带在身上,走到哪,鞭策到哪,我将以实践弘扬光辉的“明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