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船山遗墨小记
作者:潘信之
【摘要】“密云松劲午,凉雨竹窗秋”,这是一副长120公分,宽30公分的楹联拓片。观其书法艺术,苍劲挺拔,笔力潇洒,流水行云,一气呵成,堪称佳制。查其署款“而农”、“王夫之”,知是明末清初思想家、著名学者王船山的遗墨。从刘人熙所写跋语来看,当时他得见此联后那种如获至宝的心情,真是跃然纸上。
  “密云松劲午,凉雨竹窗秋”,这是一副长120公分,宽30公分的楹联拓片。观其书法艺术,苍劲挺拔,笔力潇洒,流水行云,一气呵成,堪称佳制。查其署款“而农”、“王夫之”,知是明末清初思想家、著名学者王船山的遗墨。从刘人熙所写跋语来看,当时他得见此联后那种如获至宝的心情,真是跃然纸上。此物留传至今将三百年,确是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谭嗣同刚满廿五岁,遵父命赴北京应顺天恩科乡试,不中。时同邑刘人熙供职在京,暇时尚课生讲学。刘之学术造诣颇深,尤其对船山学术思想有深入研究,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嗣同久慕刘之名,乃拜之为师而求教。自此遂以《船山遗书》为中心,广事浏览,深究中国哲学思想,从而使自己的学向大有长进。嗣同在总结他这段读书生活时,说自己“薄上京师,请业蔚庐,始识永嘉之浅中弱植,俶睹横渠之深思果力,闻衡阳王子精义之学”。(《谭嗣同全集》上册,第9页)这年冬十二月,谭父继洵升任湖北巡抚,嗣同随之来到了武昌。他在汉口得到了王船山这副楹联,当即将它奉送给了欧阳中鹄。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刘人熙在欧阳中鹄处得见船山遗墨,欣喜万分,商得欧阳中鹄同意,乃于联旁作记后,命学生薛家骏精心雕刻,公之艺林。

1952年,我下乡调查群众文艺工作,到了当时第八区公所(今枨冲乡),无意中发现了有很多古旧书籍存放在阁棱上。原来这都是土改中收来的。其中大部分系刘人熙遗书(他祖居枨冲油柘园)。经商得区上同意,书籍全部运县文化馆保存。可惜由于1960年的图书搬迁被盗以及文革浩劫,这些书籍所剩无几。近来图书馆何希安同志清理古籍,得此楹联拓片。他将此事告诉我,我估量必为刘氏之物。乃审视之,果如所料。船山遗墨,辗转流传,得而复失,失而又得,实乃幸事。用特摄成照片,以广流传。

附:刘人熙跋语:

船山先生之于湘南,犹水有洞庭,山有衡岳。吉光片羽,偶落人间,皆足宝贵。谭生嗣同得此于汉皋(即汉口),献其师欧阳合人中鹄。余瞻仰之下,属薛生家骏精勒传世,公之艺林。光绪廿年春,后学浏阳刘人熙谨识。


下载全文:
 
来源:《谭嗣同研究资料汇编》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