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
作者:林乾
【摘要】曾国藩的幕僚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通过什么办法聚笼如此多的人才?他与幕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是如何?
  ★曾国藩的幕僚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通过什么办法聚笼如此多的人才?他与幕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是如何?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给“别人”做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别人事业的成功,还是自己成功,能力和舞台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要素。曾国藩的能力与舞台在哪?

★青梅煮酒,实为两虎相斗。倾身结纳,志在英雄援手。曾国藩以其亲身实践告诉人们,待英雄要屈身,处小人要谨慎。人以类聚,事以助成。而强强联手,则更是大事易成。曾国藩如何与英雄结手?

★蒋介石说,“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别的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曾国藩在自己建功立业的同时,常常能够很好地把握他与下属之间的“取予”分寸。他是如何立人、达人的?

  借用幕僚智囊团的秘密武器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有诸多原因,但他能够网罗人才,把一大批有各方面才能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成为他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是十分重要的。曾国藩能这样“冷眼识英雄,”所以在他夹袋中储藏了不少人物的档案,等到一旦需用,他便能从容地按其才能委以职务,而且一一胜任。此乃秘密武器之一——鉴人有术,冷眼识英才。

曾国藩利用幕府训练与培养出大批人才,并委以重任,保举高官,以至“荐贤满天下”。这样,保举也就成为了曾国藩吸引人才、鼓励士气的主要手段。幕僚追随幕主,出谋划策,出生入死,曾国藩自然酬以实惠。此乃秘密武器之二——“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曾国藩把建立基业归纳为两个必要条件,即规模宏大、言辞诚信。曾国藩几乎从零开始,到一呼万应,正是借助做场、做局而发生变化的。他多次谈到“局”,鄙视那些在局外纳喊议论者,倡导挺膺负责,躬自入局,认为这样,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秘密武器之三——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此外,广纳群言,倾听幕僚的意见;认真对待反对者的声音;传承事业,瞩意光大门庭之人等秘密武器,都成就了曾国藩“大厦非一木所能支撑,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事上司之法

曾国藩一路冲杀,从乡野之民走向二品大员,如此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当然不无原因,这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所谓内在的原因,即曾国藩本人学有专长,所谓外在的原因,说俗了就是朝中有人帮忙。“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人”就是要有强有力的大员的鼎力荐举。此乃司上之法一——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不贪名、不居功,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正是这种不居功、不贪名的行为使得曾国藩能够洒脱地游刃于他的上下司之间。此乃司上之法二——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此外,使曾国藩在关系极为复杂的官宦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是其司上之法三——巧为周旋,危难时也不树敌。

  曾国藩与同僚相处之道

名位相当的人如果涉及利害关系,总不免暗使诡计,心生歧心。这也是同僚最难相处的地方。曾国藩积于对此弊端的痛恨,主张“引用一班正人”,以转移风气。此乃与同僚相处之道一——引用一班正人。

有些事情需要回护与掩饰,有些事情更要明剖是非。什么时候要回护掩饰,什么时候要明剖是非,在曾国藩看来,主要的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以人品为准绳。曾国藩处事不与人结怨,处同僚以和衷共济倡。但在事关大局时,又不讲情面,连同乡、同年也不回护。此乃与同僚相处之道二——做大事要明剖是非,不可暗斗。

如何与怨恨自己、且又有能力的人相处,曾国藩也有妙法。他主张不断绝与怨恨自己的人相处。当然,接受他人的批评是需要勇气和胸襟的,尤其是接受那些与自己有矛盾的人的批评。然而不管正确或错误一概拒绝,这无异失去了一次检点自己的机会。此乃与同僚相处之道三——待英雄要屈身。

  曾国藩与下属相处之策

在一个大团体中,如果仅靠一、二个“英雄”,那么事业就难以持久。曾国藩认为: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此乃曾与下属相处之策一——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曾国藩在长期的用人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屡试不爽的“要义”,有一条即是“试以艰危,责以实效”。试以艰危是把他放在艰难而又十分危急的环境中加以考验。责以实效即做事踏实肯干,工作业绩突出,能够胜任繁巨之任。此乃曾与下属相处之策二——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考察成功者的视角可以有很多,但有一点十分重要:即当众人拥戴、台面做大之后,先前的共患难者能否在此时共富贵?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一个团队、一个团体成功后,首脑人物在升官或发财的同时,对昔日共患难的有功者能否善待?曾国藩对共济时艰、患难相从的有功者多次上疏,越级提拔。此乃曾与下属相处之策三——同患难,更当同富贵。

此外,关心和尊重属下;待属员不可太谦等策略也成就了他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


下载全文:
 
来源:中国军转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