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禹之谟轶事
作者:罗绍志
【摘要】禹之谟既是辛亥革命时期卓越的民主革命家,也是一个书法家和篆刻家。“臣之谟印”和“稽亭”这两颗图章,就是他自书自刻的。“之谟”是其名,“臣”是他谦卑的自称;“稽亭”是其号。受害时,他在《狱中遗书》中还最后一次盖上了这两颗图章。
  禹之谟既是辛亥革命时期卓越的民主革命家,也是一个书法家和篆刻家。“臣之谟印”和“稽亭”这两颗图章,就是他自书自刻的。“之谟”是其名,“臣”是他谦卑的自称;“稽亭”是其号。受害时,他在《狱中遗书》中还最后一次盖上了这两颗图章。

禹之谟在少年时代由于家庭连遭不幸,被迫进了邵阳一家商店当学徒。因好学厌商,一年后即离店回家,整天攻书习字。他对“汉、魏、唐、宋名帖,临摹殆遍”。练习书法时,他为了锻炼臂力,常在执笔的手肘上放一盅水,或在手心里攥一个鸡蛋。他临摹过的字帖很多。最初是学唐欧阳询的书法,接着习《张猛龙碑》和《玉版十三行》,最后临魏碑。清乾隆年间出土的南朝宋碑刻《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等;他不知临摹过多少遍。他在家里(贻则堂)设了一间书房,自题为“醉经斋”,书斋里珍藏着各种书籍和字帖。他曾把抄书当作练习书法的过程。到解放初期,他家还保存了一本禹之谟的手迹——《醉经斋抄》。据目睹者说,之谟字迹刚劲有力,书法工夫深湛。“禹之谟”三字,就是他自书自刻在名剌上的签名。

青年时代的禹之谟,既爱好书法,又善于刻字。“旁及金石篆刻,挥笔操刀,寒暑无间。”这两颗图章就是他青年时代在家自学期间自书篆刻的。一九〇〇年秋,他痛“国事日非”,留学日本,还将这两颗图章带在身边。据说他曾在日本作了一首诗,盖上这两颗图章,送给了一位日本老师。那位老师非常欣赏他的诗和书法。

禹之谟还是一个古董爱好者和收藏家。据他的亲属回忆:他很注意收集古钱铜镜、秦砖、汉瓦,更爱好搜求古碑、名帖。他每次外出归家,手里提着一口箱子。乡亲们见了;以为是在外面带回了金银宝贝,其实,除了各种古物及金石笔砚外,别无他物。他不仅自己喜爱收藏古器,还十分注意培育孩子爱护古器。他的次子禹宣三曾回忆说:他跟父亲在长沙“湘利黔”织布厂住家时,一天,看见街上一个卖黄嫩芽茶的,一个铜钱一份。他很想吃,便听女工陈美青的指使,在父亲的抽屉里拿了一枚铜钱去买茶。但卖者不要他的钱。原来这是一枚古钱。于是陈美青斢了一个铜钱给他,而把那枚古钱扔了。后来,他的父亲发现古钱不见了,便追问家里的人。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他父亲不但没有责骂他,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不过,禹之谟抓住这件事教育了全家的人。他说:古钱是国家的珍藏品,丢失容易收集难。他要全家的人都当收藏家。

从此,禹之谟一家人都注意收集古物了。在他家的箱子、抽屉里,各类稀奇古怪的珍品不知多少。可惜,自从禹之谟牺牲后,他家里几遭破坏,很多珍藏品都损失了。就是那两颗图章,原来也是丢失了的,早几年里,禹之谟的儿辈看到同村一户人家的窗子上放着两颗大石图章,认出就是所失的那两颗图章,才收回来,献给湖南省历史博物馆珍藏起来了。现还另有一颗白文“臣之谟印”的寿山石图章流落在家乡,已发现线索,待寻查收。

(作者系中共双峰县委党史办主任)


下载全文:
 
来源:《禹之谟烈士诞生百二十周年纪念专辑》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