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宗祠
葛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民国年间,葛氏族学—上达学校在这里课读葛氏子弟。上达取孔子《论语、宪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下学而上达”两句。孔夫子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第二句话即“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之意。百余年来,上达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1995年,台胞葛庚虞先生捐款1万美元设立了上达学校奖学金。
葛氏宗祠坐落在明末易华抗元之古战场——黄牛峰之下,前临涓水河畔,距上曾氏故居富厚堂2公里。宗祠建筑宏伟,宗祠内之戏台保持完整,既可作研究民间家族之用,又是观光旅游之处。
秋瑾故居
秋瑾故居位于荷叶镇神冲街口。曾国藩的姐夫叫王鹏运,秋瑾丈夫王廷钧的曾祖叫王择远。据《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择远与王鹏远是排房兄弟。曾国藩的外甥王瑞臣与秋瑾丈夫的爷爷王宝田是尚未“出服”的堂兄弟。因此,以前研究秋瑾的所有资料所说的,秋瑾的“家爷”是曾国藩家的管家,是靠镇压农民起义发了财之说是不成立的。王廷钧的祖父是在神冲街上靠蒸酒作豆腐、开杂货店起家,继之在湘潭开纸行、钱庄而致大富的。
据最新研究史料表明:秋瑾婚前,即拜曾国藩之长孙曾广钧为师,学习书法、诗词。因此,秋瑾婆家与曾家还是有密切的关系。且两家相距仅五华里。
秋瑾之子王沅德,原是湖南省文史馆馆员,1955年逝世于长沙,女儿王灿芝是我国第一个女飞行员,誉之为“东方女飞将”。上个世纪60年代在台湾去世。秋瑾故居现仅残存一角,计划在2010年前予以修复。
蔡和森、蔡畅故居
蔡和森、蔡畅兄妹故居光甲堂坐落在荷叶紫云峰下。羊角寨、桃树坳群山环绕。这是一栋一正两横的湘中山区普通农舍。四周矮矮的土围墙,门前池塘春水碧波,鹅鸭成群戏水。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离开繁华的上海,在此买下30亩水田及农舍一栋,自耕自乐。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1900年5月14日),葛健豪的第六个孩子蔡畅诞生于此。
蔡和森的外公叫葛承霖。他是湘军中独领一军的大将。蔡和森的叔外公叫葛承 ,他是曾国潢的次女婿。蔡和森的祖父也是湘军中的一个下级军官。凭着这些关系,蔡和森的父亲向曾国藩的满女曾纪芬求情,纪芬的丈夫曾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的总办。在上海江南制造局谋到了一个小职位。1895年,蔡和森诞生于上海。
光甲堂是蔡和森少年,蔡畅童年生活的地方。现为双峰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宜堂
万宜堂坐落在荷叶镇峡石村。它是曾国潢于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十八日建成的住宅。据曾国藩家训:“耕读传家”就能“绵延世泽”之训示,曾国潢取“万代千秋”、“宜家宜室”之典,取名“万宜堂”,意为夫妻和睦、家庭和顺、代代相传。
万宜堂四面是翠如碧玉的群山环绕,建筑面积占地30多亩。130余年来,万宜堂风姿依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部原副部长、著名的化学家、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曾昭抡先生,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我国博物馆学、考古学开创人之一的曾昭 女士,是曾国潢的曾孙(女)。他(她)们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从这里走向世界。
大夫第
大夫第位于荷叶镇大坪村,它是曾国荃所建的住宅。由敦德堂(长子纪瑞之宅),奖善堂(次子纪官之宅)及竹亭公祠(又称曾氏家庙,为纪念父亲曾竹亭所建)组成。三宅一字排开,长600余米,宽200余米。为曾氏兄弟中最宏伟的建筑物。湘潭才子王岂运曾说“沅甫(曾国荃一引者)之新宅有城市之气”。由此可见一斑。
曾国荃于咸丰八年攻下吉安,即回家新建住宅。大夫第竣工于咸丰九年年底。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打下南京(同治三年)以后,发了洋财所建。
大夫第之奖善堂是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专家曾宪楷的故居。叶剑英元帅之子叶选宁中将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敦德堂是香港著名画家曾厚熙先生的故居。
葛健豪的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都是中共中央委员。她从小带大的外孙女刘昂同志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葛健豪不是中共党员,但中共党史即破例为她立了传。葛健豪不愧于革命的母亲。
|